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調出冷暖色調交替的照片

攝影更依賴前期還是更依賴後期, 一直是攝影圈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也是很容易引起撕逼的大坑之一。 雖然我平時很喜歡研究後期技術, 花在後期上的時間也遠多於前期拍攝, 和鍵盤攝影師也沒太大區別。 但是不管後期上花多少時間, 心裡也很清楚, 沒有前期的精准, 後期技術再強也是無用功。

對於冷暖色調、大家容易把目光鎖定在色調這個字眼, 所以自然就會認為色調就是PS或者LR調出來的, 但恰恰相反, 冷暖色調依賴前期的程度比其他題材要更多一些。

這次來講講一些人像攝影裡容易碰到的冷暖色調交替如何實現。

無論是風光還是人像, 好的照片都離不開幾種因素, 那就是天氣, 時間, 環境, 前面三張放出來的圖片無論是風光,

人像還是街拍, 大家應該都注意到了, 就是這三張照片都是在接近的時間點的範圍內拍攝, 即使街拍的圖片是夜景, 但是周邊的燈光營造出的效果也接近於夕陽的光線方向

試想在正午拍攝一張人像, 出來的效果是怎樣的清湯寡水, 臨近日出日落與之相比就堪比乾柴烈火一般爽了, 杜甫的那句詩:陰陽割昏曉, 裡的昏曉基本就是讓照片本身攜帶足夠多的色彩元素, 所需要的環境了。

我們忽略其他技術點, 就看這兩張圖, 雖然效果不同, 但是共同點都是人臉和背景處於明顯的冷暖顏色對比,

它們都在夕陽時分拍攝, 由於臉色基本是橙黃色區間, 外加夕陽本身的光線和中午的白光區別很大, 也是自帶橙黃色的, 當橙黃色的太陽光照射到橙黃色的人臉時, 為了讓照片色溫正常, 相機內部的白平衡數值完全不用特殊設置, 自動白平衡讓人臉的顏色呈現正常的橙黃色範圍, 勢必會降低周圍環境的白平衡K值, 那麼背景自然而然就成了冷色調。 所以不需要後期處理, 原片自帶的顏色已經有了很明顯的冷暖對比色調。

我們可以看一下如果這張照片的白平衡數值, 以及自動白平衡和更低的數值下來進行一下對比:

這是原片的自動白平衡

假設現在用了日光拍攝,出來的原片人臉黃色紅色溢出的可能性很大,會影響後期處理。

為了讓後期人臉的膚色回歸到正常的橙黃色範圍,在色溫已經很低的情況下,在CAMERA RAW裡可以繼續把白平衡數值降低,畫面整體就比較舒服了,而且冷暖對比已經出來了。

除了夕陽的環境,在夜晚,人工光影影響的可能性更大,夜間的城市燈光,除了亂七八糟的霓虹燈以外,最常見的就是白色和黃色燈光,人處於其中為了達到比較明確的冷暖對比而本身臉部不雜亂,最好是讓人臉受一部分暖光照射,這個時候效果就和我剛剛說過的夕陽暖色照射人臉是一樣的效果,那麼結果也是一樣的。

拍攝過夜景的人肯定都知道夜裡的路燈暖光如果控制的不好很容易造成攝影師眼裡很不喜歡的shi黃色,這個時候控制好色溫色調更顯得重要。

綜上所述,冷暖色調離不開後期的微調,但是參數調節都不會很大,那是基於原片對於時間的把控還有場景的選擇,這些在照片裡都是隱藏的知識點,需要大家拋開色調風格這些詞彙去尋找。

假設現在用了日光拍攝,出來的原片人臉黃色紅色溢出的可能性很大,會影響後期處理。

為了讓後期人臉的膚色回歸到正常的橙黃色範圍,在色溫已經很低的情況下,在CAMERA RAW裡可以繼續把白平衡數值降低,畫面整體就比較舒服了,而且冷暖對比已經出來了。

除了夕陽的環境,在夜晚,人工光影影響的可能性更大,夜間的城市燈光,除了亂七八糟的霓虹燈以外,最常見的就是白色和黃色燈光,人處於其中為了達到比較明確的冷暖對比而本身臉部不雜亂,最好是讓人臉受一部分暖光照射,這個時候效果就和我剛剛說過的夕陽暖色照射人臉是一樣的效果,那麼結果也是一樣的。

拍攝過夜景的人肯定都知道夜裡的路燈暖光如果控制的不好很容易造成攝影師眼裡很不喜歡的shi黃色,這個時候控制好色溫色調更顯得重要。

綜上所述,冷暖色調離不開後期的微調,但是參數調節都不會很大,那是基於原片對於時間的把控還有場景的選擇,這些在照片裡都是隱藏的知識點,需要大家拋開色調風格這些詞彙去尋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