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國長期保存的種質資源達49萬餘份

本報記者阮蓓

4月11—13日, 記者在“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專項工作會議”上瞭解到, 該專項自2001年立項以來, 已經取得了五大成效:

一是資源保存增量顯著。 新收集各類資源超過17萬份, 已入國家庫圃資源12.2萬份, 長期保存的資源總量達49.5萬份, 居世界第二位, 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種質資源庫存多樣性;

二是鑒定評價富有成效。 完成超過26萬份種質、各20—30項基本農藝性狀的鑒定, 並深度鑒定評價水稻、玉米、大豆作物種質資源4.3萬份, 篩選出可供利用優異種質1.1萬份, 為優異種質的分發利用奠定了基礎;

三是實現了安全保存與有效分發。

通過對庫圃保存資源定期監測, 及時對活力下降以及數量少的種質進行了更新復壯, 累計繁殖更新47.8萬份種質, 確保了49萬餘份庫圃資源的安全保存, 並為分發利用提供了有效保障;

四是加大了對優異及特色資源的分發利用。 通過線上公佈優異種質目錄、田間展示及定點、定向提供優異種質服務等方式, 分發種質資源73.2萬份次, 有針對性提供優異種質4.6萬份次;

五是對我國農業科技原始創新和現代種業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庫圃保存資源近五年支撐或服務於各類科技計畫專案/課題2380餘個, 服務於國家(省)各作物的產業技術體系, 支撐國家級獎12項, 省部級獎43項, 分發資源被利用育成新品種數580多個,

支撐重要論文343篇和重要著作出版48部。

在同期召開的“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2018年工作會議”上, 由農業農村部種子管理局會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制定的《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2018年實施方案》正式下發。 據瞭解, 今年在繼續做好湖北、湖南、廣西、重慶、江蘇、廣東、浙江、福建、江西、海南10省(區、市)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調查、鑒定評價和編目入庫(圃)保存的基礎上, 將啟動四川和陝西兩省的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徵集、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工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