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湖南種業管理創新“三招鮮”

圖為聯合測產現場資料圖

圖為食味品鑒大會現場資料圖

本報記者莫志超

近年來, 隨著種業管理改革的不斷加強, “放管服”理念越發深入, 種子管理部門的角色正在發生著轉變, 從過去單純的管理者開始向產業服務者轉型, 更加突出對於種子企業和農民的服務。 在一系列改革的推進下, 多地的種業發展呈現出了新的態勢。 近日,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 湖南省農委在種子管理方面出臺一系列改革措施,

為種業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

1

怎樣讓政企關係更融洽?化繁為簡突出人性化服務

在種業管理中, 政府部門和種子企業之間的關係有些微妙:一方面, 企業往往不願意受到政府的過多干預, 希望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生產上;另一方面, 企業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 又離不開政府在政策上給予的直接支持。

“要想處理好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係, 就必須在管理和服務兩方面達到平衡, 既不能總是‘貓捉老鼠’, 也不能變成‘放任自流’。 ”湖南省農委種子處處長許靖波認為。

種子管理的重點之一就是種子抽樣檢測, 企業生產銷售的種子是否符合真實性規定、是否涉及轉基因、品質過不過關等, 都需要管理部門到市場上進行抽樣調查。

然而即便是簡單的抽樣, 也一度讓湖南的管理部門和種企犯了難。

“過去, 僅僅在湖南省農委系統內, 就有法規處、科教處、種子處、執法總隊四家單位涉及種子檢測, 每逢抽樣集中期, 一家單位發一遍文、抽一遍樣, 企業叫苦不迭, 管理部門也耗費人力物力。 ”許靖波表示。

為了能讓企業少在“被檢查”上浪費時間, 讓企業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生產當中, 湖南省農委種子處積極與農委各機構展開協調, 推行職能整合。 “現在, 種子處統一負責全省的種子抽樣和檢測, 各歸口單位如果有抽檢任務, 我們會向他們提供樣品, 如果沒有硬性任務, 我們則直接將檢測結果進行回饋, 減少不必要的流程。

”許靖波介紹。

除了在抽樣檢測的環節上進行簡化, 湖南省還開創性地實施了更加人性化的處罰管理措施。 過去的執法實踐中, 根據《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 企業的品種一旦出了問題, 可能會面臨生產經營許可證的主證被吊銷的結果。

種企的生產經營許可證被吊銷, 意味著企業不再具有生產經營種子的資質, 等於宣判了企業的“死刑”。 湖南省農委種子處經過研究發現, 如果在處理違法行為時, 不涉及生產經營的主證, 而僅對副證進行吊銷, 更能起到雙贏的監管效果。 “吊銷了企業的副證, 涉事品種就不能在市場上流通了, 起到了規範市場的作用;同時, 企業的主證得到了保留, 這樣可以引導企業吸取經驗教訓,

在以後的生產經營中更加重視誠信。 ”許靖波分析。

湖南的種業管理創新還不僅僅停留在制度設計上, 如今, 種子企業如果想辦理相關的業務, 可以享受到“三不一個樣”的服務承諾。 “以前, 管理部門總是高高在上的姿態, 企業難免要跑腿跑關係, 現在我們做出承諾, 能電話解決的問題不用親自來、能發郵件辦好的業務不用送材料、普通辦事員能處理好的事不需要企業老總出面、效果都是一個樣, 就是要強化管理部門的服務屬性。 ”許靖波表示。

2

怎樣讓品種評價更公平?聯合測產全程跟蹤監督

對企業的服務工作做好了, 接下來需要考慮的便是如何能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品種是種業市場競爭的核心, 也是企業的生命。 就如同政府部門會針對品種品質加強管理一樣,企業也希望自己的品種能夠處在一個更加合理、公平的競爭環境中,而這離不開政府部門的針對性建設。

企業的品種想要通過審定上市銷售,必須經過測產。但是,測產工作在試驗點進行,離管理部門和企業都比較遠,企業擔心自己的產量被少報,管理部門則擔心試驗點報上來的資料有“水分”,如何讓雙方都心裡有底?

“其實過去的測產並沒有問題,只是缺少監督,從2015年開始,湖南省在全國率先實施了聯合測產制度,由我們省農委種子處、試驗點所在市或縣的種子管理部門和參試品種企業三方組成測產組,對收割、稱重的全過程進行監督。”許靖波介紹了湖南省在提高測產公平公正方面的做法。

但是,全省的測產點有很多,如果每一個測產點都投入精力,會不會顧及不到?“我們的測產組只負責監督,具體工作仍由測產點負責。同時,對於企業我們採取的是申請制,企業可以根據情況自主選擇是否參與測產。”許靖波解釋。

通過專用的網袋和封口,測產組可以保證收穫上來的稻穀原封不動曬乾稱重,避免人為干預。在聯合測產制度實施的效果下,企業對測產資料更加放心了。據瞭解,在制度實施第一年,還有17家企業報名參與了聯合測產,而到了去年,則沒有一家企業提出申請。

品種通過審定只是拿到了證書,好不好還得看種的效果。長期以來,品種的推廣應用基本依靠品種展示,企業通過展示來宣傳品種,農民則通過展示來挑選品種。“但是,品種展示的週期比較短,效果也有一定的地域性,農民種在地裡的效果不一定就很好。”在許靖波看來,如果僅僅依靠品種展示,可能會給農民和企業雙方都帶來風險。

傳統品種展示的弊端,主要是對品種評價的時間跨度太短。為此,湖南省特意拉長了評價週期,將跟蹤評價加入到了品種展示當中,針對品種在展示之後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我們的跟蹤評價主要是對表現有波動的品種給出預警,向農民和企業雙方提示風險,同時也相當於建立了品種的‘退出機制’,讓品種展示不再‘一次說了算’。”許靖波介紹。

據瞭解,針對品種跟蹤評價專案,湖南省去年一年總共落實了3600多萬資金。由此一來,不僅跟蹤評價的效果得到了保障,還將以前分散在農技推廣、糧油經作等各個歸口單位的品種展示集中了起來,更加方便農民和企業之間建立緊密聯繫。

3

怎樣讓優質品種脫穎而出?好不好吃成為審定指標

去年,《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國家級)》進行了修改,首次將品種分為高產穩產、綠色優質和特殊類型三大類型。對於水稻來說,這意味著產量不再是唯一受關注的要素,米質得到了更多重視。

與此相呼應,全國多地都相繼舉行了大米食味評比大會,邀請專家和消費者對市場上的大米米質進行點評,以此來突出對於水稻米質的關注。湖南省也召開了食味鑒定大會,但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湖南省的食味鑒定,鑒定的是待審定品種,好不好吃成為了水稻能否評上優質米的關鍵指標。

“實際上,湖南省的品種審定標準比國家標準修改的要早,並且力度更大,我們直接將食味評審結果作為了品種審定的依據。”許靖波表示。據瞭解,根據湖南省的審定標準,水稻如果成功審定為“優質米”,那麼在產量指標上會有相應“優惠”。例如,一等優質米,產量可以放寬15%,二等優質米,產量可以放寬10%,三等優質米,只針對早稻和中稻,可以放寬5%。

既然將食味作為了審定指標,企業自然關注食味鑒定環節是否科學合理。在食味鑒定的具體設置上,湖南省農委種子處也是下足了功夫。首先,他們會選出市場上公認的具有代表性的一個一等優質米和一個二等優質米品種作為對照。而待審品種只有通過了傳統優質米審定標準下的資料指標才有資格被列為鑒定品種。

由管理部門、科研單位、育種企業和加工企業的代表組成鑒定小組進行統一品嘗,統一打分。待審品種的平均分只有超過了一等優質米對照品種,才可以被審定為一等優質米,超過了二等優質米對照品種,才可以被審定為二等優質米。而分數低於二等優質米對照品種的待審品種,即便傳統的資料指標都合格,也不能被審定為“優質米”。

有的企業可能有疑問,為什麼不讓消費者參與食味鑒定。對此,許靖波也給出了解釋。“食味鑒定涉及最終的審定結果,必須確保公正。普通消費者雖然有話語權,但缺少專業背景和鑒別能力,很難一次性區分出幾十個品種的好壞。”許靖波說,“但同時,我們也尊重來自市場的意見,加工企業就正是代表了市場端的需求參與到食味鑒定當中的。”

得益於品種審定標準的改革,一大批優質米品種脫穎而出,僅2016年一年,湖南省就審定了4個二等優質米。同時,最終獲得審定的優質米更加符合“優質”的屬性。去年,湖南省參加食味鑒定的品種超過了100個,但最終獲得成功獲得審定的只有10多個。“新的審定標準下評出來的優質米,更受市場歡迎,也讓農民獲得了更多的收益。”許靖波表示。

就如同政府部門會針對品種品質加強管理一樣,企業也希望自己的品種能夠處在一個更加合理、公平的競爭環境中,而這離不開政府部門的針對性建設。

企業的品種想要通過審定上市銷售,必須經過測產。但是,測產工作在試驗點進行,離管理部門和企業都比較遠,企業擔心自己的產量被少報,管理部門則擔心試驗點報上來的資料有“水分”,如何讓雙方都心裡有底?

“其實過去的測產並沒有問題,只是缺少監督,從2015年開始,湖南省在全國率先實施了聯合測產制度,由我們省農委種子處、試驗點所在市或縣的種子管理部門和參試品種企業三方組成測產組,對收割、稱重的全過程進行監督。”許靖波介紹了湖南省在提高測產公平公正方面的做法。

但是,全省的測產點有很多,如果每一個測產點都投入精力,會不會顧及不到?“我們的測產組只負責監督,具體工作仍由測產點負責。同時,對於企業我們採取的是申請制,企業可以根據情況自主選擇是否參與測產。”許靖波解釋。

通過專用的網袋和封口,測產組可以保證收穫上來的稻穀原封不動曬乾稱重,避免人為干預。在聯合測產制度實施的效果下,企業對測產資料更加放心了。據瞭解,在制度實施第一年,還有17家企業報名參與了聯合測產,而到了去年,則沒有一家企業提出申請。

品種通過審定只是拿到了證書,好不好還得看種的效果。長期以來,品種的推廣應用基本依靠品種展示,企業通過展示來宣傳品種,農民則通過展示來挑選品種。“但是,品種展示的週期比較短,效果也有一定的地域性,農民種在地裡的效果不一定就很好。”在許靖波看來,如果僅僅依靠品種展示,可能會給農民和企業雙方都帶來風險。

傳統品種展示的弊端,主要是對品種評價的時間跨度太短。為此,湖南省特意拉長了評價週期,將跟蹤評價加入到了品種展示當中,針對品種在展示之後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我們的跟蹤評價主要是對表現有波動的品種給出預警,向農民和企業雙方提示風險,同時也相當於建立了品種的‘退出機制’,讓品種展示不再‘一次說了算’。”許靖波介紹。

據瞭解,針對品種跟蹤評價專案,湖南省去年一年總共落實了3600多萬資金。由此一來,不僅跟蹤評價的效果得到了保障,還將以前分散在農技推廣、糧油經作等各個歸口單位的品種展示集中了起來,更加方便農民和企業之間建立緊密聯繫。

3

怎樣讓優質品種脫穎而出?好不好吃成為審定指標

去年,《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國家級)》進行了修改,首次將品種分為高產穩產、綠色優質和特殊類型三大類型。對於水稻來說,這意味著產量不再是唯一受關注的要素,米質得到了更多重視。

與此相呼應,全國多地都相繼舉行了大米食味評比大會,邀請專家和消費者對市場上的大米米質進行點評,以此來突出對於水稻米質的關注。湖南省也召開了食味鑒定大會,但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湖南省的食味鑒定,鑒定的是待審定品種,好不好吃成為了水稻能否評上優質米的關鍵指標。

“實際上,湖南省的品種審定標準比國家標準修改的要早,並且力度更大,我們直接將食味評審結果作為了品種審定的依據。”許靖波表示。據瞭解,根據湖南省的審定標準,水稻如果成功審定為“優質米”,那麼在產量指標上會有相應“優惠”。例如,一等優質米,產量可以放寬15%,二等優質米,產量可以放寬10%,三等優質米,只針對早稻和中稻,可以放寬5%。

既然將食味作為了審定指標,企業自然關注食味鑒定環節是否科學合理。在食味鑒定的具體設置上,湖南省農委種子處也是下足了功夫。首先,他們會選出市場上公認的具有代表性的一個一等優質米和一個二等優質米品種作為對照。而待審品種只有通過了傳統優質米審定標準下的資料指標才有資格被列為鑒定品種。

由管理部門、科研單位、育種企業和加工企業的代表組成鑒定小組進行統一品嘗,統一打分。待審品種的平均分只有超過了一等優質米對照品種,才可以被審定為一等優質米,超過了二等優質米對照品種,才可以被審定為二等優質米。而分數低於二等優質米對照品種的待審品種,即便傳統的資料指標都合格,也不能被審定為“優質米”。

有的企業可能有疑問,為什麼不讓消費者參與食味鑒定。對此,許靖波也給出了解釋。“食味鑒定涉及最終的審定結果,必須確保公正。普通消費者雖然有話語權,但缺少專業背景和鑒別能力,很難一次性區分出幾十個品種的好壞。”許靖波說,“但同時,我們也尊重來自市場的意見,加工企業就正是代表了市場端的需求參與到食味鑒定當中的。”

得益於品種審定標準的改革,一大批優質米品種脫穎而出,僅2016年一年,湖南省就審定了4個二等優質米。同時,最終獲得審定的優質米更加符合“優質”的屬性。去年,湖南省參加食味鑒定的品種超過了100個,但最終獲得成功獲得審定的只有10多個。“新的審定標準下評出來的優質米,更受市場歡迎,也讓農民獲得了更多的收益。”許靖波表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