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東翁源打造全國最大蘭花生產基地

編者按:充分利用適合蘭花種植的自然條件, 因勢利導發展以蘭花為主導產業的現代農業示範區, 為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並讓發展成果切實惠及農民。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 廣東翁源通過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 讓一個偏僻落後的山區小縣變成“中國蘭花第一縣”, 為現代農業發展樹立了樣板。

本報記者鄭可歡文/圖

國色天香的“國蘭”、充滿異域風情的“洋蘭”、高達10米的“仙鶴蘭花長廊”景觀競相爭豔——近日, 第28屆中國蘭花博覽會在廣東省翁源縣開幕, 1000多個蘭花品種在博覽會現場一展芳姿。 這是中國蘭花博覽會30年來第一次在縣級城市辦展, 日均上萬人的遊客量讓翁源這個粵北縣城出現前所未有的熱鬧。 雅致脫俗的蘭花惹人驚歎之餘, 還讓人們發現, 翁源這個世人傳統印象中偏僻落後的山區小縣, 也正煥發出嶄新的面貌。

翁源縣地處群山環抱之中,

耕地、水資源都比較匱乏, 基礎設施也相對薄弱。 “先天不良”的不利條件下, 選准一個農業主導產業帶動地區發展, 成為翁源“逆襲”的必經之路。 2009年以來, 依託粵台農業合作試驗區翁源核心區和廣東省現代農業示範區的建設, 翁源借勢而為, 把花卉作為園區主導產業, 重點發展蘭花產業。 經過持續發力, 使產業從無到有、由小變大, 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蘭花生產基地, 現有蘭園面積10000多畝, 品種1200多個, 年產值達6億元, 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蘭花之鄉”“中國蘭花第一縣”。

因勢利導產業發展繪藍圖

近日, 記者一行駕車駛入翁源縣江尾鎮仙鶴村省道245線, 撲面而來的是一個個名字雅致的蘭花園。 1萬多畝的蘭花種植基地沿著省道星羅棋佈,

散落成13公里的“蘭花長廊”。 支撐起這十多公里長廊的, 是一個聚集了300多家企業、產值超過12億元的蘭花產業。

而這一切在十幾年前, 是根本不敢想像的畫面。 彼時的翁源縣, 由於地處山區, 耕地資源稀缺, 經濟發展乏力, 農民增收緩慢。 然而也正是山區獨有的地理氣候條件, 給蘭花產業的落戶提供了可能性。 由於氣候適宜且地租便宜, 一些在廣州佛山等地從事蘭花貿易的臺灣商人, 陸續把生產基地轉移到了翁源。 台商來到翁源後, 帶來的不僅僅是種植蘭花的技術, 還在翁源縣形成了一種可示範、可推廣的產業發展模式, 帶動了當地不少農民也開始投資種植蘭花。

看到了蘭花產業蓬勃發展的態勢,

翁源縣因勢利導制定了《關於加快花卉產業發展的決定》和《翁源縣蘭花發展五年行動計畫》等一系列蘭花產業扶持政策。 特別是2009年翁源獲批成為韶關粵台農業合作試驗區核心區以及廣東省現代農業示範區以後, 更是將花卉產業尤其是蘭花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以園區發展的理念推動當地蘭花產業發展。

然而將一個產業從無做到有, 從小做到大, 光有規劃與藍圖遠遠不夠。 要築巢引鳳, 政府除了政策引導, 還需服務促進。 據韶關粵台農業合作試驗區翁源核心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李金桓介紹, 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 翁源每年從縣本級財政拿出1000萬元專款用於配套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 園區累計投入近30億元, 撬動企業和社會投資25億元, 集中解決了園區的道路、供電、供水、通信等問題。

為了加強用地保障, 翁源現代農業產業園實行集中流轉土地, 按規劃逐年加大土地流轉力度。 截止目前已流轉土地3萬多畝, 帶動周邊地區流轉土地25萬多畝, 土地流轉比例達80%以上。

政府的優化服務給產業的聚集式發展夯實了根基, 以蘭花為主導產業的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先後引進外地農業企業110家, 輻射帶動當地創建了200多家農業企業。 目前, 園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蘭花生產基地, 國蘭供應量占到全國銷量的50%以上。

龍頭帶動主體培育增實效

在離仙鶴花卉種植基地僅有十多分鐘車程的廣東全美花卉有限公司種植基地, 數百畝連片的新型溫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據負責人陳煬介紹,這種大棚智慧化水準較高,可以自動調節溫度、濕度和水分,與傳統溫室大棚相比,抗災能力更強,大大節省了人力,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花卉的品質。

像仙鶴、全美公司這樣年產值超5000萬元的花卉龍頭企業,在翁源還有很多。這些企業通過統一生產技術標準,配備現代設施農業,採用智慧化溫室大棚、噴滴灌設施等,實行規範化管理,提高蘭花種植管理水準,減少病蟲害發生,使以往以經驗為主的種植模式轉換成以科學為基礎的標準化生產模式,實現了蘭花的產業化經營。

據李金桓介紹,翁源目前已經培育了89家蘭花種植面積在100畝以上的新型經營主體,且裝備水準普遍較高,園區90%以上的種植戶都建有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設施設備,基本普及水肥供給作業機械化與自動化。

強農富民農民增收有途徑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核心,而最終要落腳到富民增收。在翁源縣,蘭花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熱門的富民產業,有的村民通過土地流轉,能夠獲得可觀的收入;有的村民在蘭花種植基地裡打工,實現家門口就業;還有的村民自己種植蘭花或從事蘭花銷售工作,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通過電商平臺,翁源縣德芳蘭園每天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兩三百個蘭花訂單。採訪期間,幾位打包工人正熟練地進行蘭花盆栽的分揀包裝。“我在這裡打工每天能掙到100元呢,另外家裡的土地流轉給蘭花企業,一畝地每年還能有1000元的收入。”在談到收入時,正在幹活的陳阿姨扭過頭來高興地說。

像陳阿姨這樣的產業工人,在翁源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不在少數。據瞭解,園區已解決了1.5萬名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長期工人可實現月工資3000~4000元。同時因為產業聚集帶來的土地流轉需求增長,拉動了園區的地租由原來每畝每年的20~50元上漲到500~1500元不等。

翁源縣提供的一組資料可以直觀體現園區農民的增收情況:2017年產業園區畝均增效在1萬多元以上,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萬多元,年均增速達20%。此外,在園區的示範作用下,翁源縣蘭花種植企業帶動了3000多戶農戶種植蘭花,其中一些種植大戶或農戶創辦公司年銷售額達到30萬元~300萬元,成為了農業生產經營的主力軍,也成為產業不斷壯大的源源動力。

數百畝連片的新型溫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據負責人陳煬介紹,這種大棚智慧化水準較高,可以自動調節溫度、濕度和水分,與傳統溫室大棚相比,抗災能力更強,大大節省了人力,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花卉的品質。

像仙鶴、全美公司這樣年產值超5000萬元的花卉龍頭企業,在翁源還有很多。這些企業通過統一生產技術標準,配備現代設施農業,採用智慧化溫室大棚、噴滴灌設施等,實行規範化管理,提高蘭花種植管理水準,減少病蟲害發生,使以往以經驗為主的種植模式轉換成以科學為基礎的標準化生產模式,實現了蘭花的產業化經營。

據李金桓介紹,翁源目前已經培育了89家蘭花種植面積在100畝以上的新型經營主體,且裝備水準普遍較高,園區90%以上的種植戶都建有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設施設備,基本普及水肥供給作業機械化與自動化。

強農富民農民增收有途徑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核心,而最終要落腳到富民增收。在翁源縣,蘭花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熱門的富民產業,有的村民通過土地流轉,能夠獲得可觀的收入;有的村民在蘭花種植基地裡打工,實現家門口就業;還有的村民自己種植蘭花或從事蘭花銷售工作,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通過電商平臺,翁源縣德芳蘭園每天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兩三百個蘭花訂單。採訪期間,幾位打包工人正熟練地進行蘭花盆栽的分揀包裝。“我在這裡打工每天能掙到100元呢,另外家裡的土地流轉給蘭花企業,一畝地每年還能有1000元的收入。”在談到收入時,正在幹活的陳阿姨扭過頭來高興地說。

像陳阿姨這樣的產業工人,在翁源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不在少數。據瞭解,園區已解決了1.5萬名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長期工人可實現月工資3000~4000元。同時因為產業聚集帶來的土地流轉需求增長,拉動了園區的地租由原來每畝每年的20~50元上漲到500~1500元不等。

翁源縣提供的一組資料可以直觀體現園區農民的增收情況:2017年產業園區畝均增效在1萬多元以上,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萬多元,年均增速達20%。此外,在園區的示範作用下,翁源縣蘭花種植企業帶動了3000多戶農戶種植蘭花,其中一些種植大戶或農戶創辦公司年銷售額達到30萬元~300萬元,成為了農業生產經營的主力軍,也成為產業不斷壯大的源源動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