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慢性胃炎想康復,試試這幾個辦法

慢性胃炎是由於胃黏膜受到各種致病因數的經常侵襲而發生的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炎症性或萎縮性病變, 是一種常見的胃病。

本症按胃鏡形態學和組織病理學的觀察, 一般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和胃萎縮、慢性糜爛性胃炎和慢性肥厚性胃炎四種。

慢性胃炎的病因常與下列因素有關:

1、長期的進食或服用刺激性食物、藥物。

2、細菌感染。

3、中樞神經功能失調, 使胃黏膜的保護功能低下及營養障礙, 導致性炎症。

4、膽汁返流, 可破壞胃黏膜屏障而引起炎症。

5、免疫因素可能是萎縮性胃炎的重要原因。

本病多屬於中醫“胃痛”、“胃痞”、“反酸”、“嘔吐”等病症範疇。

【臨床表現】

本病的症狀是長期存在的、逐漸加劇的消化不良症狀, 即食欲減退、飯後上腹灼熱感和飽滿、噯氣、噁心, 甚至嘔吐等。 這些症狀常在飲食不慎時發生。 慢性肥厚性胃炎的症狀可能和潰瘍病者相似, 如典型的節律性上腹疼痛等;但潰瘍病的疼痛可為食物和堿劑所緩解。 少數病例甚至有嘔血, 但無胃穿孔發生。

檢查時, 患者可有舌苔和腹上部觸痛。 萎縮性胃炎患者, 胃酸減少或缺乏;肥厚性胃炎患者, 胃酸增加。

萎縮性胃炎, 可以併發低色素性或惡性貧血,

甚至胃癌。 肥厚性胃炎, 可以併發幽門梗阻(胃炎在幽門前區時)和胃出血。

【中醫療法】

1、脾胃濕熱:胃脘脹痛明顯, 噯氣, 嘈雜, 口中黏膩, 或口苔口臭, 大便不暢, 胸悶痞塞, 納差, 食後脹痛加重, 舌質稍紅, 苔黃厚膩, 脈弦滑。

治法:清熱泄濁, 和胃消散。

方藥:蒼術10克, 厚樸10克, 藿香10克, 木香10克, 檀香3克, 砂仁3克, 白豆蔻5克, 半夏10克, 陳皮10克, 甘草3克.

2、肝胃蘊熱:胃脘灼痛, 痛勢急迫, 連及兩脅, 煩躁易怒, 泛酸嘈雜, 口幹苦, 舌紅苔黃, 脈弦數。

治法:疏肝和胃, 泄熱止痛。

方藥:牡丹皮10克, 梔子10克, 龍膽草6克, 青皮10克, 浙貝母10克, 白芍藥10克, 川楝子6克, 黃連6克, 蒲公英12克, 吳茱萸2克。

3、肝胃氣滯:胃脘脹滿攻撐作痛, 痛連兩脅, 胸悶噯氣, 善太息、嘔吐, 有時泛酸或苦水, 心煩易怒, 大便不暢, 或便溏或便秘, 舌質淡紅, 苔薄黃或薄白, 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 和胃止痛。

方藥:柴胡10克, 制香附10克, 枳殼10克, 川芎10克, 大腹皮,10克, 陳皮10克,, 白芍10克, 砂仁3克, 甘草6克。

4、脾胃陰虛:胃脘隱灼痛, 煩渴思飲, 口乾咽燥, 胃中嘈雜灼熱, 大便幹結, 食少、納呆, 乏力,

苔少或薄黃, 脈弦細或細數。

治法:養陰益胃。

方藥:北沙參10克, 麥門冬10克, 石斛10克, 玉竹10克, 生地黃10克, 淡竹葉6克, 白扁豆10克, 清半夏10克, 甘草6克, 大棗2枚.

5、胃絡淤血:胃脘刺痛或痛有定處, 按之加重, 日久不愈.大便色黑, 舌質暗紅或紫暗, 有瘀斑, 脈弦澀。

治法:活血通絡, 化瘀止痛。

方藥:炒五靈脂10克, 當歸10克, 川芎6克, 三七5克, 柴胡10克, 赤芍6克, 烏藥6克, 元胡6克, 甘草6克, 香附6克, 紅花10克, 積殼6克。

6、脾胃虛寒:胃脘隱隱作痛, 綿綿不斷, 喜暖喜按, 得食則減, 嘔吐清水, 納少, 乏力神疲, 手足欠溫, 大便溏薄, 舌質淡, 苔薄白, 脈細弱。

治法:益氣溫中, 健脾和胃。

方藥:黃芪|2克.桂枝6克, 芍藥|0克, 生甘草6克.生薑3大棗3枚, 飴糖和克。

以上是個人的一個經歷分享。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小編會為您解答。

以上是個人的一個經歷分享。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小編會為您解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