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麗江發佈預防野生菌中毒公告,這些菌子堅決不能吃!

早前發佈 | 麗江新聞 | 麗江手機台

麗江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關於預防野生食用菌中毒的預警公告

進入雨季, 野生菌將陸續上市, 為有效防範食用有毒野生菌造成食物中毒事件發生, 確保廣大市民和來麗遊客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經麗江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研究, 現發佈麗江市2018年預防野生食用菌中毒預警公告:

一、嚴禁學校食堂、集體食堂、婚喪宴請、大型會議等群體用餐單位加工野生食用菌類, 禁止農村家庭自辦宴席加工食用野生菌, 避免發生因食用野生菌引起的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

三、野生菌不宜涼拌食用, 要炒熟煮透後再食用, 並注意不要混合食用, 避免因不同種類的菌類混合後產生反應, 發生中毒。 食用野生菌時不要飲酒, 以避免所含成份與乙醇發生不良反應引起食物中毒。

四、食用野生菌後10分鐘到48小時內, 如出現頭昏、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避免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消費者在外就餐食用野生菌後出現中毒症狀, 應儘快就醫。 醫療機構要做好食物中毒應急救治的各項準備工作, 在積極搶救中毒病人的同時, 應及時向當地市場監管局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五、認真落實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等要求,

加強應急防範措施, 對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控制, 及時報告和互通資訊, 加強協作, 提高防範處置能力, 確保人民群眾飲食安全。

六、各縣(區)市場監管局要加強對餐飲經營單位、學校、工地食堂等各種各類型集中供餐單位的監管, 發現違法違規行為, 及時進行嚴肅查處。 同時, 各縣(區)、市食安委相關成員單位要向本轄區、本行業社會公眾廣泛宣傳預防食物中毒的科普知識, 增強公眾的防範意識、報告意識、就醫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使公眾能夠主動、有效地參與食物中毒預防控制工作, 嚴防食物中毒事件發生。

麗江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2018年4月16日

隨著雨季的到來, 雲南野生菌將大量上市, 這一美味的山珍廣受全省乃至全國消費者的喜愛。 不過, 由於菌子種類繁多、形態特徵複雜, 不少有毒菌子因不易區別而誤食中毒。

小編特地為大家介紹一下5種堅決不能吃的野生菌, 供給大家參考。

1.小白菌

“小白菌”是一種尚未正式命名的野生蘑菇, “小白菌”形似銀杏樹葉, 但約小一些, 最長可超過5cm, 寬超過3cm。 新鮮時為白色, 脆弱易裂, 採摘後不久就慢慢變成肉色。

2.小豹斑毒散

菌蓋灰褐色至棕褐色, 有白色鱗片。 子實體中等大。

3.錐鱗白鵝膏

菌蓋:直徑6-15cm,有角錐狀鱗片,中部鱗片稍多,易脫落,錐鱗白鵝膏含有微量鵝膏肽類毒素。

4.苦馬肝菌

多產于中國雲南,一種致命的菌類。

5.毒鵝膏菌

毒鵝膏菌又稱綠帽菌、鬼筆鵝膏、蒜葉菌、高把菌、毒傘。在國外還被稱為“死亡帽”。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表面光滑,菌蓋初期近卵圓形至鐘形,表面灰褐綠色、煙灰褐色至暗綠灰色。

整理:李耀瑭

圖片來源於自網路

麗江市廣播電視臺麗江熱線 出品

菌蓋:直徑6-15cm,有角錐狀鱗片,中部鱗片稍多,易脫落,錐鱗白鵝膏含有微量鵝膏肽類毒素。

4.苦馬肝菌

多產于中國雲南,一種致命的菌類。

5.毒鵝膏菌

毒鵝膏菌又稱綠帽菌、鬼筆鵝膏、蒜葉菌、高把菌、毒傘。在國外還被稱為“死亡帽”。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表面光滑,菌蓋初期近卵圓形至鐘形,表面灰褐綠色、煙灰褐色至暗綠灰色。

整理:李耀瑭

圖片來源於自網路

麗江市廣播電視臺麗江熱線 出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