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還敢上廁所玩手機?有人半小時就脫肛了...

現在的年輕人總是手機不離手, 哪怕上廁所也要帶著手機。 之前有媒體報導, 廣州一名少年上廁所時玩手機超30分鐘, 最後竟導致「脫肛」, 而且還排出一個16cm的血球。

據醫生稱, 該少年患的是一種名為「直腸脫垂」的病症, 俗稱「脫肛」。

腸胃肝臟專科醫生透露, 經常便秘的人, 如果排便時間過長, 排便時用力過度, 就有可能會令直腸脫出, 因此排便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

怎樣才算便秘?

雖然很多人都聽過便秘這個詞, 但對於怎樣才算是便秘的認識是不夠清楚的。

其實在醫學上, 並沒有關於排便次數的嚴格規定, 一周3次或一天拉3次都算是正常範圍。 有中醫師指出, 隔日排便算是輕微便秘, 但也要看是偶爾還是長期的。

總體來說, 如果排便時既費力又費時, 而且明顯少於平時的排便次數就是便秘了。

另外,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 導致便秘的原因也就不同。

便秘的常見原因

原因一:吃太少

許多人減肥期間會便秘, 大多是因為吃的太少, 不能刺激腸胃蠕動。

原因二:纖維太少

大腸主要是靠纖維吸水來填充體積的。 如果膳食纖維長期過少會造成大腸蠕動不足, 排便速度慢。

原因三:身體乾燥

比如水分流失嚴重,

飲水又不足就可能造成大便乾燥, 容易便秘。

原因四:過度操勞或壓力過大

如果睡眠不足, 過度操勞, 情緒焦躁也會抑制了胃腸道的蠕動, 容易引起便秘。

原因五:體能太差

體質較差的人消化能力弱, 腸道蠕動能力不足也會造成便秘。

原因六:腸道疾病

有些人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 排便時腹痛難忍, 或者出血, 這有可能是腸道疾病, 一定要儘早就醫。

如何緩解便秘?

如今肚子脹、排便難是許多都市人都面臨的問題, 想要每日輕鬆排便, 這四個方法很管用哦。

緩解便秘方法:

1.多喝水

喝水太少很容易誘發便秘或者加重便秘, 所以每天一定要喝足夠的水來軟化便便。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何善衡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教授建議, 每天最少要喝兩公升或以上的水來增加腸道水份。

2.多吃蔬果, 攝取充足的纖維

多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有利於腸道蠕動, 幫助排便。 通便效果最好的食物就是紅薯(含纖維素最多), 其他如綠葉菜、竹筍、菌類、豆莢、蘆薈、木瓜等等。

3.多放鬆、多運動

前面提到, 如果休息不好、情緒焦躁、壓力過大也會抑制了胃腸道的蠕動, 容易引起便秘。 另外缺乏運動也是便秘最常見的成因。

平時應調整心情, 緩解身心壓力。 建議多做運動, 比如散步、慢跑。 腰部運動如玩呼啦圈、起臥坐及扭腰等。

4.蹲代坐, 減少排便阻力

網上有傳聞稱現代座廁設計以「坐代蹲」不利於排便。

腸道科專家指,從解剖學角度分析,直腸及肛門間有肌肉牽扯,若以蹲姿如廁可以放鬆相關肌肉,排便時角度可以進一步拉直,減少排便阻力。

因此,有便秘、肛門肌肉功能失調的患者,蹲姿可以有助於改善排便。另外,最好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

長期便秘者小心大腸癌

便秘真正影響的是大家的生活品質。我們經常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其實便秘也有點類似。如果長期便秘,要小心是一些大病的徵兆,比如大腸癌,因為大腸癌的前兆就是便秘。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係密切。

臨床研究表明:腸息肉與腸癌的關係極為密切。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率較高,直徑大於 2 cm 的腺瘤樣息肉,其癌變率可達 60% 以上。因此,絕大多數腸癌均由腸息肉演變而來。

做檢查可預知大腸癌的發生

要想對大腸癌進行預防,體檢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來說,大腸鏡依然是最有效的手段。

很多患者對腸鏡檢查感到非常可怕,那麼粗的管子插進去,在肚子裡「搗」,擔心會損傷腸子,也害怕疼痛。實際上,由於設備及技術的改進,特別是單人腸鏡技術的改進和無痛苦腸鏡的應用,現在的腸鏡檢查並不痛苦。

香港醫院的大腸內窺鏡檢查採用的是奧林巴斯電子結腸鏡系統(Olympus Lucera System),利用一條內臟光纖及攝影鏡頭從肛門伸進大腸之內,它能將腸道內的影像傳送到電視螢光屏幕上,讓醫生即時看到腸髒內壁出現的任何病變,從而協助醫生作出準確的診斷及治療。

通過大腸內窺鏡檢查,可以發現 3-5 mm 以上的息肉,有些炎性小息肉或增生小息肉可以直接在檢查時通過專用的活檢鉗將它們夾除,既起到診斷作用又起到治療作用。通常建議50歲以上人士每年需要檢查一次腸鏡檢查,排除腸癌風險。

檢查特點

1、一站式檢查,專科醫生跟進及治療

2、即時知道結果

3、健康風險評估及建議

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是最有效的防癌方式。

【旅醫網】由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團隊提供最專業的醫療服務,如果有任何健康疑問,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旅醫網

腸道科專家指,從解剖學角度分析,直腸及肛門間有肌肉牽扯,若以蹲姿如廁可以放鬆相關肌肉,排便時角度可以進一步拉直,減少排便阻力。

因此,有便秘、肛門肌肉功能失調的患者,蹲姿可以有助於改善排便。另外,最好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

長期便秘者小心大腸癌

便秘真正影響的是大家的生活品質。我們經常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其實便秘也有點類似。如果長期便秘,要小心是一些大病的徵兆,比如大腸癌,因為大腸癌的前兆就是便秘。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係密切。

臨床研究表明:腸息肉與腸癌的關係極為密切。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率較高,直徑大於 2 cm 的腺瘤樣息肉,其癌變率可達 60% 以上。因此,絕大多數腸癌均由腸息肉演變而來。

做檢查可預知大腸癌的發生

要想對大腸癌進行預防,體檢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來說,大腸鏡依然是最有效的手段。

很多患者對腸鏡檢查感到非常可怕,那麼粗的管子插進去,在肚子裡「搗」,擔心會損傷腸子,也害怕疼痛。實際上,由於設備及技術的改進,特別是單人腸鏡技術的改進和無痛苦腸鏡的應用,現在的腸鏡檢查並不痛苦。

香港醫院的大腸內窺鏡檢查採用的是奧林巴斯電子結腸鏡系統(Olympus Lucera System),利用一條內臟光纖及攝影鏡頭從肛門伸進大腸之內,它能將腸道內的影像傳送到電視螢光屏幕上,讓醫生即時看到腸髒內壁出現的任何病變,從而協助醫生作出準確的診斷及治療。

通過大腸內窺鏡檢查,可以發現 3-5 mm 以上的息肉,有些炎性小息肉或增生小息肉可以直接在檢查時通過專用的活檢鉗將它們夾除,既起到診斷作用又起到治療作用。通常建議50歲以上人士每年需要檢查一次腸鏡檢查,排除腸癌風險。

檢查特點

1、一站式檢查,專科醫生跟進及治療

2、即時知道結果

3、健康風險評估及建議

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是最有效的防癌方式。

【旅醫網】由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團隊提供最專業的醫療服務,如果有任何健康疑問,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旅醫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