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心臟衰竭比癌症更易致命,防治絕對不能只靠藥

李太太是一名52歲的家庭主婦, 6個月前突然感覺非常疲倦, 甚至連做日常家務都覺得累。 當時她以為只是太忙碌而疲倦, 多休息就沒事了, 所以也不予理會。 可是情況並不如她想像, 疲倦的情況日益嚴重, 每次做完家務後就氣喘如牛, 甚至會嘔吐。 她去普通診所就醫, 醫生說是氣喘而已, 打針吃藥就可以改善。

雖然服藥後稍微舒服, 但一到晚上症狀就會重現, 雙腳開始水腫。 之後家人帶她去做身體檢查, 包括肺部掃描。 醫生看過報告之後, 只說是腳水腫需要入院, 但沒有說明是什麼病。 住院3天后, 李太太獲准出院,

但她連站起來都需要家人扶著。 回家後也沒有食欲, 不斷咳嗽、更無法做家務, 一切起居都依賴家人, 令她好沮喪。

後來丈夫再帶她去看心臟專科, 確診是心臟衰竭。 經過治療後, 她的身體雖然已經好多了, 但需要長期吃藥, 醫生說無法完全治癒。

心臟衰竭是指心臟肌肉隨著年齡逐漸衰竭, 導致心臟功能無法正常操作, 泵出足夠血液量來滿足身體的氧氣需求。 雖然說這是一種心臟老化的疾病, 但不意味著是老人病, 反之任何年齡層都可能會發生。

心臟衰竭嚴重影響患者生活, 因為人們對這疾病仍缺乏認知, 不懂如何管理它。 其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疲勞及腳踝腫脹等, 情況因人而異, 但這些症狀卻經常被誤以為是老化症狀或體能變弱, 而沒有聯想到心臟健康出了問題。 因此, 瞭解及認識這些症狀非常重要, 能夠讓人警惕與預防, 減少住院風險及提高生存機率。

相比之下, 亞洲及東南亞地區的心臟衰竭發病年齡比西方國家更早, 往往伴隨更嚴重的臨床症狀,

如高血壓、肥胖及糖尿病。 調查結果顯示, 罹患穩定性心臟衰竭的亞洲患者, 平均發病年齡比歐洲國家至少提早10年。

心臟衰竭的原因包括肺部疾病、心臟疾病、不良生活方式(煙酒)及其他疾病如高血壓、貧血、腎病、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困難症、甲狀腺疾病、藥物副作用, 風濕性發燒性疾病等所引發。

需要重複入院治療

它是一種慢性疾病, 症狀不明顯, 當中心胸悶痛是最常見症狀, 因為這是心臟的感官反應, 但有的人則會感到背痛。 遺憾的是, 至今它還是一種無藥可治癒, 也無法逆轉的疾病, 一旦發生後就需要重複入院接受治療。

治療心臟衰竭患者時, 我們注重在改善患者臨床症狀、器官功能與生活品質, 避免讓患者入院及減低死亡率。

欣慰的是, 治療心臟衰竭技術從1940年代開始不斷改進, 目前有多種療法可以診斷出心臟衰竭及控制病情。 目前的標準療法包括ACE-I/ARBs、BBs、MRA, 但效果還是欠佳。

不過, 依賴藥物控制並非上策, 改變生活習慣最重要。 20年前, 醫生會告訴病人放慢節奏,

儘量少動, 但現在醫生是鼓勵病人多動, 不動的話情況會更糟糕, 每週運動三次, 每次20分鐘, 如快走、聽取醫生建議做適合的運動。

心臟衰竭8大徵兆

呼吸急速:心臟衰竭可致肺積水, 令患者在做日常活動時感覺呼吸短促、咳嗽。

心跳加速:心跳有時會加速, 以填補因心臟降低供給血液到身體各器官的狀況。

食欲不振:因腸道積水影響胃口, 可能導致食欲不振, 或進食後感覺不舒服。

躺下呼吸短促:躺下後會感覺呼吸短促, 需要以坐躺方式或增加枕頭才能舒服入睡。

體重大增:嚴重的心臟衰竭因可能因身體積水而體重上升, 甚至一周內暴增超過2公斤。

腳踝、腿部及腹部腫脹:身體積水會使到腿部、腳踝及腹部腫脹, 令人覺得衣服或鞋子好像變窄了。

頻尿:當輸送至腎臟的血液量減少後,會導致排尿次數減少。相反,若服用利尿劑,則可能會更頻繁地排尿,以排除身體中多餘的積水。

疲累:心臟衰竭意味著血液含氧度不夠,但由於肌肉和細胞需要氧氣來消耗能量,所以心臟衰竭的人特別容易感到疲倦。

5名住院者,1人有心臟衰竭!

很多人並不知道心臟衰竭比某些癌症更容易致命,尤其是我國心血管疾病的高盛行率,更可能會引發心臟衰竭。研究顯示,心臟衰竭患者的生活品質比其他慢性疾病更糟糕,妨礙患者簡單的日常活動能夠與社交。資料顯示,高達76%患者在確診後,日常活動都會出現問題。

我們常誤以為心臟衰竭只會影響老人,事實上亞洲的平均發病年齡非常年輕化,歐洲人平均病發年齡是75歲,亞洲人則是54歲,相差了20年,臨床狀況更糟糕。

70%病人不遵從醫囑

心臟衰竭也是國人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我國所有緊急入院病例的6至10%。5名住院者有1名是心臟衰竭,因此提高民眾心臟衰竭的醒覺意識及管理方法是當務之急。

其實,不但是我國而已,東南亞地區的心臟衰竭人數比世界各國都來得高,估計全球有900萬心臟衰竭病人,當中40%都是來自東南亞國家。

我們相信這是與飲食、基因及其他多元化因素有關,當中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及吸煙等,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發心血管疾病及高死亡率。加上60至70%的病人都不遵從醫囑,往往攝取的藥物劑量只是醫生所囑咐的一半分量,無法控制病情,所以住院死亡率當中,每4至5人當中,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

雖然說心臟衰竭的症狀與身體老化相似,但老並不是一個疏忽的理由,很多病人是拖延很久才求醫。一旦證實為心臟衰竭後,病人每天至少服用4至5種藥物,而且是吃一輩子,這也是其中一個病人無法服從醫囑的原因。

預防心臟衰竭分很多個階層,最基本的就是定期做檢查,不要因為工作需要才做檢查,或者40歲以後每年之後做一次健康檢查,尤其是家庭成員有心臟衰竭的人,加上多元化因素,更要謹慎看待。所以除了留意身體狀況之外,吸煙是預防心臟病的關鍵。

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城市的家庭診所,醫生一般都有檢查心臟的儀器,但週邊的診所則有些難度,因為心臟衰竭都是根據臨床症狀來診斷,如呼吸困難。無論如何,如今衛生部的指南是當發現病人有咳嗽及呼吸困難症狀等心臟衰竭症狀,醫生都可建議病人到醫院做詳細檢查,再找出病發原因而對症下藥。

心臟衰竭不光是靠藥控制,更重要是調整生活方式,若有必要建議病人找心臟衰竭專科護士會談,如何改變生活習慣,畢竟醫生太忙,無法詳加解釋,護士則可以給予更清楚的資訊與幫助。

知多一點:低鹽是飲食守則

◆全球有2100萬人患上心臟衰竭,3.8%患者需要入院治療,單單歐洲每年有超過100萬人因心臟衰竭入院,造成嚴重經濟負擔。

◆心臟衰竭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年紀越大,機率越高,最普遍病發及入院年齡是65歲以上,若是肺癌患者風險更高。

◆65歲以下的人風險率是1%,75至84歲風險則提高至7%,85歲以上則上升至15%。

◆心臟衰竭盛行率是每1000人有3至20人,但若以普遍65歲以上的發病年齡層來說,盛行率可以提高是每1000人就有100人有心臟衰竭問題。

◆入院治療病人的一年死亡率是介於5至52%。國內6至10%的入院率都是心臟衰竭,當中25%都會在30天內再次入院。

◆中度運動對心臟衰竭的人是有幫助的,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臟功能,減輕症狀,如散步及游泳,需要諮詢醫生或醫護人員意見。

◆飲食管理幫助控制病情,減少進食會導致血管阻塞的高脂食物。低鹽是心臟衰竭的飲食守則,以免加劇身體積水問題。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心胸健康方面的資訊,可以添加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中國心律失常防護中心。

頻尿:當輸送至腎臟的血液量減少後,會導致排尿次數減少。相反,若服用利尿劑,則可能會更頻繁地排尿,以排除身體中多餘的積水。

疲累:心臟衰竭意味著血液含氧度不夠,但由於肌肉和細胞需要氧氣來消耗能量,所以心臟衰竭的人特別容易感到疲倦。

5名住院者,1人有心臟衰竭!

很多人並不知道心臟衰竭比某些癌症更容易致命,尤其是我國心血管疾病的高盛行率,更可能會引發心臟衰竭。研究顯示,心臟衰竭患者的生活品質比其他慢性疾病更糟糕,妨礙患者簡單的日常活動能夠與社交。資料顯示,高達76%患者在確診後,日常活動都會出現問題。

我們常誤以為心臟衰竭只會影響老人,事實上亞洲的平均發病年齡非常年輕化,歐洲人平均病發年齡是75歲,亞洲人則是54歲,相差了20年,臨床狀況更糟糕。

70%病人不遵從醫囑

心臟衰竭也是國人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我國所有緊急入院病例的6至10%。5名住院者有1名是心臟衰竭,因此提高民眾心臟衰竭的醒覺意識及管理方法是當務之急。

其實,不但是我國而已,東南亞地區的心臟衰竭人數比世界各國都來得高,估計全球有900萬心臟衰竭病人,當中40%都是來自東南亞國家。

我們相信這是與飲食、基因及其他多元化因素有關,當中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及吸煙等,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發心血管疾病及高死亡率。加上60至70%的病人都不遵從醫囑,往往攝取的藥物劑量只是醫生所囑咐的一半分量,無法控制病情,所以住院死亡率當中,每4至5人當中,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

雖然說心臟衰竭的症狀與身體老化相似,但老並不是一個疏忽的理由,很多病人是拖延很久才求醫。一旦證實為心臟衰竭後,病人每天至少服用4至5種藥物,而且是吃一輩子,這也是其中一個病人無法服從醫囑的原因。

預防心臟衰竭分很多個階層,最基本的就是定期做檢查,不要因為工作需要才做檢查,或者40歲以後每年之後做一次健康檢查,尤其是家庭成員有心臟衰竭的人,加上多元化因素,更要謹慎看待。所以除了留意身體狀況之外,吸煙是預防心臟病的關鍵。

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城市的家庭診所,醫生一般都有檢查心臟的儀器,但週邊的診所則有些難度,因為心臟衰竭都是根據臨床症狀來診斷,如呼吸困難。無論如何,如今衛生部的指南是當發現病人有咳嗽及呼吸困難症狀等心臟衰竭症狀,醫生都可建議病人到醫院做詳細檢查,再找出病發原因而對症下藥。

心臟衰竭不光是靠藥控制,更重要是調整生活方式,若有必要建議病人找心臟衰竭專科護士會談,如何改變生活習慣,畢竟醫生太忙,無法詳加解釋,護士則可以給予更清楚的資訊與幫助。

知多一點:低鹽是飲食守則

◆全球有2100萬人患上心臟衰竭,3.8%患者需要入院治療,單單歐洲每年有超過100萬人因心臟衰竭入院,造成嚴重經濟負擔。

◆心臟衰竭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年紀越大,機率越高,最普遍病發及入院年齡是65歲以上,若是肺癌患者風險更高。

◆65歲以下的人風險率是1%,75至84歲風險則提高至7%,85歲以上則上升至15%。

◆心臟衰竭盛行率是每1000人有3至20人,但若以普遍65歲以上的發病年齡層來說,盛行率可以提高是每1000人就有100人有心臟衰竭問題。

◆入院治療病人的一年死亡率是介於5至52%。國內6至10%的入院率都是心臟衰竭,當中25%都會在30天內再次入院。

◆中度運動對心臟衰竭的人是有幫助的,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臟功能,減輕症狀,如散步及游泳,需要諮詢醫生或醫護人員意見。

◆飲食管理幫助控制病情,減少進食會導致血管阻塞的高脂食物。低鹽是心臟衰竭的飲食守則,以免加劇身體積水問題。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心胸健康方面的資訊,可以添加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中國心律失常防護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