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8歲男孩花8萬元打賞女主播

8萬元突然“消失”

家住貴陽市觀山湖區下麥村的李女士, 其兒子袁圓(化名)今年8歲, 上小學三年級。

4月6日, 李女士突然接到一家銀行工作人員電話, 對方提醒她說, “這兩天, 您是否在網路上有幾筆金額較大的交易?”起初, 李女士想到自己最近並沒有在網路上購物, 也就沒在意。 不過, 她隨後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於是, 便將自己的支付寶帳號點開進行查看, 豈料, 這一查看, 差點將她嚇癱在地。

李女士的支付寶帳號顯示, 其支付寶帳號與一款直播平臺發生了35筆交易, 共花掉了8萬餘元。 情急之下, 李女士立即前往派出所報案。

這8萬餘元究竟是怎麼“消失”的?李女士左思右想, 最後, 她將視線瞄準到兒子袁圓身上。

買禮物全部打賞女主播

李女士回憶說, 在4月5日、6日連續兩天時間裡, 兒子袁圓用她手機玩過遊戲, 恰好, 這35筆交易正好是這兩天消費掉的。

“肯定是兒子花掉的。 ”李女士拿著自己的手機查了一遍又一遍, 最後在實用工具列裡找到了一款直播軟體APP。 而看到該軟體後, 袁圓也坦言, 之前他在玩一款遊戲時, 途中彈出這款直播軟體, 便悄悄下載了。

但是, 袁圓是怎麼知道母親李女士支付寶帳號的密碼呢? 起初, 李女士也想不明白, 後來才意識到和自己用手機給孩子支付補課費有關, “現在的小孩太聰明了, 就是那次付款輸密碼時,

兒子看見並記住了。 ”

希望追回血汗錢

氣不打一處來的李女士還發現, 這款APP只要下載到手機裡, 註冊時特別簡單, 只要通過QQ或者微信帳號就可以註冊, 期間, 沒有對身份進行驗證, 這就很容易讓未成年人註冊成功。

緊接著, 為了追回自己的血汗錢, 李女士一家報了警, 當地警方認為袁圓給女主播打賞的行為是民事行為, 無法立案, 建議他們一家走民事訴訟來解決。

無奈之下, 李女士只好聯繫該直播平臺的客服人員, 工作人員表示, 目前, 他們已經將李女士反映的情況向公司領導反映, 希望李女士耐心等待。

“都一個星期過去了, 也沒有一個說法。 ”李女士說, 8萬元對於他們一家人來說是筆不小的數目, 為了追回, 她幾乎天天致電該直播平臺的客服人員,

雖然客服人員一再表示已經在調查, 但至今為止, 至於處理意見究竟如何卻一直沒有“下文”。

律師說法:男童打賞行為無效 可返還但舉證艱難

對於小孩打賞女主播一事, 家長是否能追回?貴州通衢律師事務所田洪律師表示, 這要看多方的責任。 首先,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金錢的管制是否達到了合理的程度, 比如父母是否因看管自己手機、支付密碼不嚴等, 如果沒有, 父母應當承擔一定責任。 另一方面, 該平臺和主播是否已經審核、通知了所有觀眾必須是成年人, 否則也要承擔責任。

“在本案中, 如果平臺及主播利用色相誘惑青少年打賞, 應該要承擔一定責任。 ”田洪律師還表示, 由於袁圓才8歲,

無民事行為能力, 依照法律規則, 他曾經給付的錢物, 其父母能夠請求返還。 不過, 家長想要追回錢款, 面臨一個舉證艱難的問題:需要肯定買金豆和打賞的是孩子自己, 或者遊戲帳號是由孩子申請和運用的。

最後, 田洪律師還表示, 孩子們的判斷和辨別能力相對較差, 很多孩子容易模仿家長的行為。 對此, 家長在使用這些軟體的時候應當適度避開未成年人, 並且家長要保護好支付寶、微信等密碼, 不要讓未成年人因為模仿帶來經濟損失。

另外, 就規範直播平臺行業發展來看, 田洪律師建議, 儘管我國並沒有專門針對直播平臺的行業規範, 但相關直播平臺也應該完善、加強審核機制, 禁止未成年人登錄直播平臺,

從源頭上避免此事的再次發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