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賁園書庫 春熙路旁小巷裡 一座百年藏書樓

成都和平街距離春熙路僅幾百米, 就在這條長約200米的小巷子深處, 有一座很不起眼的灰色建築, 淹沒在高樓林立的幽巷中:磚石結構的二層小樓, 有些殘破的屋簷和門窗, 以及四周生長的雜草, 都在提醒人們, 這是一座充滿歷史韻味的老宅。 它就是位於錦江區和平街16號的賁園書庫, 被譽為“成都天一閣”。

賁園書庫和浙江寧波的“天一閣”不相伯仲。 如果說“天一閣”代表的是中原的凝重博大之氣, 賁園書庫則代表巴蜀自由不羈、張弛有道的開放之氣。 賁園雖已歷經百年風雨, 但走進去卻如家常院落, 讓人感到熟悉而親切。 它不是一味的聚集收斂, 而是收放自如, 在不經意間鑄就博大。

如今, 賁園書庫已經啟動修復, 這座歷經百年風雨的藏書樓也將迎來新生。

兩代人守護賁園書庫完整保存下來

錦江區和平街16號如今是四川省圖書館的宿舍院, 賁園即深藏於院子的盡頭,

小院門楣上雕刻著兩個篆字“怡樂”。 這裡曾彙集兩代奇人一生的心血, 曾藏有達30余萬卷的歷代珍貴書籍, 也曾是許多文人墨客的流連之地。 100年前, 賁園書庫的前身在此處開始修建;55年前, 賁園書庫的第二代主人將所有藏書捐贈給了國家。

據記載, 賁園原址為三國時期蜀將趙雲的府邸(和平街曾名為子龍塘)。 清雍正年間, 為岳鐘琪將軍在成都的宅第“景勳樓”。 之後, 主政四川的官員吳連生、駱稟章、祥文讕、恒容齊等都曾入住景勳樓。 清朝末年至民國初期, 大鹽商、藏書專家嚴雁峰、嚴谷聲父子買下景勳樓, 根據皇家檔案館的樣式將其改建為賁園書庫。

說起賁園書庫, 就不能不說他的第一代主人——嚴雁峰。 年輕時代的嚴雁峰號賁園居士, 是陝西渭南人, 長期住在成都駱公祠街(其前身即“子龍塘”), 也就是今天的和平街。 嚴雁峰家裡本來就有許多先人留下的書, 再加上他多年來四處收集, 竟然有了115000多卷, 為了整理好這些書籍, 1914年, 賁園書庫開始動工, 一直到1924年,

賁園書庫才落成。 當時的賁園書庫, 規模宏大, 氣度不凡。 長約有二十多米, 寬約十幾米, 四方銀杏參天, 花木掩映。 書庫分為三層, 有窗戶, 有通氣孔, 採光良好。 地板厚實, 水汽難入。 那些書架和書櫃都是用上等楠木、檀木、香樟做成, 十分精緻。

嚴雁峰去世後,

他的過繼子嗣嚴谷聲成為了賁園書庫第二代主人。 對於書籍的保護管理, 嚴谷聲費了很大心思。 當時賁園的藏書引起許多不善之人的歹意, 曾有許多外國人向他重金收購藏書, 有軍閥借機敲詐勒索, 甚至將他扣押, 但嚴穀聲本著“甯損千金, 不棄一卷”的決心, 忍受著精神上的淩辱和經濟上的損失, 把賁園書庫完整地保存下來。

對於書籍, 嚴穀聲並不是一味的收藏, 將其束之高閣, 而是重在文化交流。 新中國成立後, 嚴穀聲更是把賁園全部藏書捐獻給國家。 其中包括30余萬卷藏書(善本書5萬多卷)、自刻書籍木板3萬多片、若干件歷朝歷代名人書畫、碑帖文物。

名家彙聚 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

賁園彙聚的名家很多。 由於賁園書庫的豐富藏書以及嚴家父子的高尚品格, 使得賁園成為名人彙集,進行學術交流的寶地。許多名家考訂各種典籍,都到賁園來找尋資料,汲取知識。

國畫大師張大千是嚴谷聲的摯友,曾在賁園書庫長住。1935年,嚴穀聲與張大千在北京相識。這時候,嚴穀聲收購了不少書籍,還有許多古代名畫和文物。他特別喜歡張大千的畫,大加讚賞。嚴穀聲把張大千介紹給北京文化界名流,還邀請他去西安游華山。他們的深厚友誼就是在這時候建立的。

“七·七”事變,日寇入侵我國,張大千飄零到成都,隨行的有子女、弟子、工人等40多人。嚴穀聲聞訊,當夜騰出20多間房屋接待張大千一行,還把讀書的小客廳安排為張大千的畫室,甚至專門做了一張新的楠木巨型畫案,張大千相當感激。此後,張大千在賁園長住,為嚴穀聲畫了許多工筆人物、花卉和水墨山水畫,還為賁園的許多歷代名畫做了鑒定,並跋了一些詩文。嚴穀聲也對張大千的生活關懷備至,甚至在自己天回鎮的農場荷塘邊為張大千修建了一個供其畫畫的亭台。兩人的深厚情誼從此傳為佳話美談。

此外,書法大家于右任也是嚴谷聲先生的摯友,他和張大千一起長住賁園。葉聖陶、張寒杉、謝無量等名流,都是賁園貴客。

嚴雁峰和嚴谷聲重金藏書之精神,讓人無比欽佩。近至成都,遠至西安、北京、南京、天津,乃至日本的書商,一旦有了珍貴的善本、孤本,都千方百計聯繫嚴穀聲,送到賁園書庫。他們認為這裡才是值得珍藏寶貴書籍的地方。略微列出幾本賁園藏書,就足以讓人大吃一驚。有全國1000多個縣的縣誌;有曾國藩的信件手稿;有顧炎武的手稿;有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的《使越日記》……

此外,全國有名的刻書匠人也在賁園指導刻書,20世紀20年代的精刻名家,也都住在賁園,為嚴家父子校勘精刻善本。這使得賁園的精刻善本字跡清晰周正,線條勻稱,紙質柔韌潔白,得到中外行家的讚譽。如今,在英國大英博物院、美國國會博物館都有專欄,陳列“渭南嚴氏精刻善本。”

文:王嵐

圖:謝平揚

使得賁園成為名人彙集,進行學術交流的寶地。許多名家考訂各種典籍,都到賁園來找尋資料,汲取知識。

國畫大師張大千是嚴谷聲的摯友,曾在賁園書庫長住。1935年,嚴穀聲與張大千在北京相識。這時候,嚴穀聲收購了不少書籍,還有許多古代名畫和文物。他特別喜歡張大千的畫,大加讚賞。嚴穀聲把張大千介紹給北京文化界名流,還邀請他去西安游華山。他們的深厚友誼就是在這時候建立的。

“七·七”事變,日寇入侵我國,張大千飄零到成都,隨行的有子女、弟子、工人等40多人。嚴穀聲聞訊,當夜騰出20多間房屋接待張大千一行,還把讀書的小客廳安排為張大千的畫室,甚至專門做了一張新的楠木巨型畫案,張大千相當感激。此後,張大千在賁園長住,為嚴穀聲畫了許多工筆人物、花卉和水墨山水畫,還為賁園的許多歷代名畫做了鑒定,並跋了一些詩文。嚴穀聲也對張大千的生活關懷備至,甚至在自己天回鎮的農場荷塘邊為張大千修建了一個供其畫畫的亭台。兩人的深厚情誼從此傳為佳話美談。

此外,書法大家于右任也是嚴谷聲先生的摯友,他和張大千一起長住賁園。葉聖陶、張寒杉、謝無量等名流,都是賁園貴客。

嚴雁峰和嚴谷聲重金藏書之精神,讓人無比欽佩。近至成都,遠至西安、北京、南京、天津,乃至日本的書商,一旦有了珍貴的善本、孤本,都千方百計聯繫嚴穀聲,送到賁園書庫。他們認為這裡才是值得珍藏寶貴書籍的地方。略微列出幾本賁園藏書,就足以讓人大吃一驚。有全國1000多個縣的縣誌;有曾國藩的信件手稿;有顧炎武的手稿;有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的《使越日記》……

此外,全國有名的刻書匠人也在賁園指導刻書,20世紀20年代的精刻名家,也都住在賁園,為嚴家父子校勘精刻善本。這使得賁園的精刻善本字跡清晰周正,線條勻稱,紙質柔韌潔白,得到中外行家的讚譽。如今,在英國大英博物院、美國國會博物館都有專欄,陳列“渭南嚴氏精刻善本。”

文:王嵐

圖:謝平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