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多位專家解讀:為何選擇海南建設自貿區和自貿港

多位專家解讀海南改革開放新舉措背後的意義

為何選擇海南建設自貿區和自貿港?

13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鄭重宣佈,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一天后,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正式對外發佈。 關於海南的一系列改革開放新舉措亮相公眾視野。

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這一舉措對海南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是在海南實行?對普通百姓有何利好?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了數位專家,解讀海南改革開放新舉措背後的重要意義。

關注一

為何自貿港選擇在海南探索和建設?

大家都知道,海南是中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在五個經濟特區中,海南也是與眾不同,面積遠超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特區之和。

為何自由貿易港選擇在海南探索和建設?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習近平在13日講話中指出,海南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地理位置獨特,擁有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同時又是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具有成為全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獨特優勢。

談及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時,習近平還提到,這是黨中央著眼於國際國內發展大局,深入研究、統籌考慮、科學謀劃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彰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決心的重大舉措。

“海南是陸地最小的省份,但它是海洋最大的省份。 未來服從于我國海洋發展戰略,走向自由貿易港,不僅是海南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在整個新的時期對外開放總體戰略的一個棋子。 它將在我國推進下一輪的改革開放中扮演一個重要的戰略角色。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向北青報記者分析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中國區域經濟協會副會長肖金成說,海南是改革開放和創新的視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在很多方面,一直是先行先試。

此外,海南畢竟是個島,非關稅區的建立一定是要有物理隔離的,內地隔離起來難度要相對大一點。

關注二

如何理解同時建設自貿區和自貿港?

關於海南改革開放新舉措其中之一是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 資料顯示,迄今為止,我國已經設立三批共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 “1+3+7”試點格局。

海南的自貿區有何特點?遲福林向北青報記者分析稱,第一,海南最終目標是建立自由貿易港,而天津、上海等現在還是自由貿易試驗區,目標不一樣;第二,海南全島將近3.5萬平方公里,它的面積比其他自貿區大得多,無論地理條件還是自然條件,海南這個島嶼是適合全島建立自貿區的。

談及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的區別,肖金成說,在全島範圍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可能實行一些舉措比如可以實行落地簽,外國金融機構可以設置分支機搆,另外國外的醫療機構也可以到海南來,這些實際上是自貿區的一些內容。 自由貿易港需要採取開放程度更高的規則,最突出的就是在區域內實行零關稅(非關稅區)。

關於自由貿易港建設的表述是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至於海南從自貿區到自由貿易港的時間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也指出,2025年,自由貿易港制度初步建立,營商環境達到國內一流水準;2035年,自由貿易港的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更加成熟,營商環境躋身全球前列。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解讀到,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意思是就不再分片了,不在裡邊切出小塊的地方來,進行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探索,而是整個海南省都是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個政策會一步到位,當然也會有一個建設的過程。 像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它從2013年到現在,已經有近5年時間了,也是在陸續建設過程中。 至於海南,現在在整個海南省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同時,探索、穩步推進建設自由貿易港。 這兩個建設應該是並行的。 我個人建議,整個海南最終都應建成自由貿易港。

關注三

會打造下一個香港或新加坡嗎?

桑百川表示,我國建設自由貿易港的構想可以追溯到改革開放初期。他向北青報記者講到,早在1984年,鄧小平就提出,廈門可以實行自由貿易港的某些政策。深圳經濟特區在探索新型管理體制和發展模式中,也曾提出實行“境內關外”設想。1988年,鄧小平又提出:“現在有一個香港,我們在內地還要造幾個‘香港’。”

談及目前世界自由貿易港的現狀,桑百川介紹稱,目前全世界有130多個自由貿易港和2000多個與自由貿易港的內涵和功能相似的自由經濟區域,中國香港、德國漢堡自由貿易港、荷蘭鹿特丹自由貿易港區、韓國釜山自由貿易港區等,都是著名的自由貿易港區。

遲福林提到,海南未來從全境的、全島的自由貿易區走向全島的自由貿易港,就是類似於香港、新加坡的模式。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關於中國香港自由貿易港的特色,媒體曾報導,香港特區企業註冊和登記手續簡單快捷,只要在網上經過3個步驟就可以拿到公司執照,一般一小時內就可獲發有關證書。香港特區法律對公司註冊資本的金額也沒有限制,不用驗資,到位資金不限,公司成立後還可以任意增加註冊資本,前提是召開股東大會。

遲福林提到,和香港、新加坡比,建設自由貿易港還是要從海南自身的資源出發,“我想它的後發力是比較強的。未來海南從自貿區走向自由貿易港,它的發展速度是比較快的。”

至於如何借鑒世界已有的自由貿易港模式?桑百川說,中國不可能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中,僅僅去考慮香港或者新加坡的模式,因為無論是香港還是新加坡,他們的土地面積和地理空間都比較小,與海南不同。海南因為海岸線比較長,可開發的海港資源也比較多,所以不可能單一地去借鑒某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做法,我們一定會綜合考慮,體現中國特色,符合海南發展定位,因地制宜地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可能會借鑒中國香港、新加坡、釜山的做法,也可能考慮其他一些自由貿易港的做法。

記憶體

什麼是自貿港?

相對于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在中國還算個“新事物”。北青報記者注意到,自由貿易港這一提法曾在十九大報告中被提及。報告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去年11月10日,《人民日報》刊發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署名文章《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闡釋了自由貿易港的概念,即設在一國(地區)境內關外、貨物資金人員進出自由、絕大多數商品免征關稅的特定區域,是目前全球開放水準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較典型的自由貿易港。

遲福林告訴北青報記者,自由貿易港是全球目前開放層次最高的經濟功能區,它總的一個基本特點是境內關外,即大部分商品應該是低關稅的,或者是零關稅。肖金成表示,實際上自由貿易港是依託海港和空港,建立非關稅區。各國的貨輪可以自由地停靠,然後集裝箱的貨物可以上島,可到港口裝卸、分裝,還可以轉口,都不用繳納關稅,也不用辦報關手續。自由貿易港是非常有利於開展國際貿易,尤其是對服務業、旅遊業很有利,對海南發展也會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世界上自由貿易港除了關稅方面特色,還有投資領域開放、金融開放、貿易自由化等特點。

延伸

自貿港會給普通人

帶來哪些利好?

自貿港對普通人意味著什麼?桑百川說,自由貿易港從經濟特色來看,最終一定是一個具有綜合功能型的自由貿易,不僅要發展環島旅遊、拓展國際旅遊貿易,而且要發展其他的現代服務業,比如說現代金融貿易,像期貨、證券、股權交易,還有與國際旅遊相對應的國際養老、健康產業也要發展,高科技產業也會在當地佈局,包括現代資訊技術、互聯網技術、數位貿易、資料貿易等輕型科技產業也會在那獲得大量的發展機會。另外,自由貿易港也會吸引國內外的優質教育資源,實行開放辦教育,那裡也將是個教育重鎮。桑百川還認為,旅遊業未來在海南的建設和發展中應該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作為第一大產業來看待。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共53次提及“旅遊”一詞。文件提到:實施更加開放便利的離島免稅購物政策,實現離島旅客全覆蓋,提高免稅購物限額。桑百川對此表示,過去海南的旅遊主要集中在三亞附近,實際上在海南島的東西南北,不同的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旅遊資源還沒有充分地開發,而且在一些不同地區,旅遊的政策現在還有所不同,比如說旅遊免稅的設置,未來政策要在整個全島都實行。

除了旅遊方面,設立自貿區和自由貿易港還會給普通人帶來哪些利好?遲福林告訴北青報記者,建設自貿區和自由貿易港在於它能給人們帶來新的工作機會和實實在在的多方面好處。比如有利於人們創新創業,因為自貿區和自貿港,投資便利化和自由化程度是很高的,通過投資可以有利於帶動就業。第二,海南島自由貿易港,它是以發展服務貿易為重點,不是一般轉口貿易。這是因為服務貿易(旅遊、金融、通訊、資訊等行業)本身,可以提高人們的就業品質,增加就業收入。

關注三

會打造下一個香港或新加坡嗎?

桑百川表示,我國建設自由貿易港的構想可以追溯到改革開放初期。他向北青報記者講到,早在1984年,鄧小平就提出,廈門可以實行自由貿易港的某些政策。深圳經濟特區在探索新型管理體制和發展模式中,也曾提出實行“境內關外”設想。1988年,鄧小平又提出:“現在有一個香港,我們在內地還要造幾個‘香港’。”

談及目前世界自由貿易港的現狀,桑百川介紹稱,目前全世界有130多個自由貿易港和2000多個與自由貿易港的內涵和功能相似的自由經濟區域,中國香港、德國漢堡自由貿易港、荷蘭鹿特丹自由貿易港區、韓國釜山自由貿易港區等,都是著名的自由貿易港區。

遲福林提到,海南未來從全境的、全島的自由貿易區走向全島的自由貿易港,就是類似於香港、新加坡的模式。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關於中國香港自由貿易港的特色,媒體曾報導,香港特區企業註冊和登記手續簡單快捷,只要在網上經過3個步驟就可以拿到公司執照,一般一小時內就可獲發有關證書。香港特區法律對公司註冊資本的金額也沒有限制,不用驗資,到位資金不限,公司成立後還可以任意增加註冊資本,前提是召開股東大會。

遲福林提到,和香港、新加坡比,建設自由貿易港還是要從海南自身的資源出發,“我想它的後發力是比較強的。未來海南從自貿區走向自由貿易港,它的發展速度是比較快的。”

至於如何借鑒世界已有的自由貿易港模式?桑百川說,中國不可能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中,僅僅去考慮香港或者新加坡的模式,因為無論是香港還是新加坡,他們的土地面積和地理空間都比較小,與海南不同。海南因為海岸線比較長,可開發的海港資源也比較多,所以不可能單一地去借鑒某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做法,我們一定會綜合考慮,體現中國特色,符合海南發展定位,因地制宜地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可能會借鑒中國香港、新加坡、釜山的做法,也可能考慮其他一些自由貿易港的做法。

記憶體

什麼是自貿港?

相對于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在中國還算個“新事物”。北青報記者注意到,自由貿易港這一提法曾在十九大報告中被提及。報告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去年11月10日,《人民日報》刊發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署名文章《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闡釋了自由貿易港的概念,即設在一國(地區)境內關外、貨物資金人員進出自由、絕大多數商品免征關稅的特定區域,是目前全球開放水準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較典型的自由貿易港。

遲福林告訴北青報記者,自由貿易港是全球目前開放層次最高的經濟功能區,它總的一個基本特點是境內關外,即大部分商品應該是低關稅的,或者是零關稅。肖金成表示,實際上自由貿易港是依託海港和空港,建立非關稅區。各國的貨輪可以自由地停靠,然後集裝箱的貨物可以上島,可到港口裝卸、分裝,還可以轉口,都不用繳納關稅,也不用辦報關手續。自由貿易港是非常有利於開展國際貿易,尤其是對服務業、旅遊業很有利,對海南發展也會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世界上自由貿易港除了關稅方面特色,還有投資領域開放、金融開放、貿易自由化等特點。

延伸

自貿港會給普通人

帶來哪些利好?

自貿港對普通人意味著什麼?桑百川說,自由貿易港從經濟特色來看,最終一定是一個具有綜合功能型的自由貿易,不僅要發展環島旅遊、拓展國際旅遊貿易,而且要發展其他的現代服務業,比如說現代金融貿易,像期貨、證券、股權交易,還有與國際旅遊相對應的國際養老、健康產業也要發展,高科技產業也會在當地佈局,包括現代資訊技術、互聯網技術、數位貿易、資料貿易等輕型科技產業也會在那獲得大量的發展機會。另外,自由貿易港也會吸引國內外的優質教育資源,實行開放辦教育,那裡也將是個教育重鎮。桑百川還認為,旅遊業未來在海南的建設和發展中應該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作為第一大產業來看待。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共53次提及“旅遊”一詞。文件提到:實施更加開放便利的離島免稅購物政策,實現離島旅客全覆蓋,提高免稅購物限額。桑百川對此表示,過去海南的旅遊主要集中在三亞附近,實際上在海南島的東西南北,不同的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旅遊資源還沒有充分地開發,而且在一些不同地區,旅遊的政策現在還有所不同,比如說旅遊免稅的設置,未來政策要在整個全島都實行。

除了旅遊方面,設立自貿區和自由貿易港還會給普通人帶來哪些利好?遲福林告訴北青報記者,建設自貿區和自由貿易港在於它能給人們帶來新的工作機會和實實在在的多方面好處。比如有利於人們創新創業,因為自貿區和自貿港,投資便利化和自由化程度是很高的,通過投資可以有利於帶動就業。第二,海南島自由貿易港,它是以發展服務貿易為重點,不是一般轉口貿易。這是因為服務貿易(旅遊、金融、通訊、資訊等行業)本身,可以提高人們的就業品質,增加就業收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