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陽光房”裡產出致富菇

2017年以來, 隴西縣大力實施“福州幫扶定西陽光房種植試驗”專案, 積極引導廣大貧困戶在房前屋後建設“陽光房”, 發展香菇產業, 有效增強了貧困戶自我“造血”功能, 拓寬了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致富管道, 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路子。

趙建榮是雲田鎮上大道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這兩天, 他正忙著在自家的“陽光房”內採摘菌棒上的最後一茬香菇。

“這一茬香菇生產完的話, 估計能生產8000斤, 根據當前市場的價格算, 毛收入在4萬元左右, 除去菌棒等成本, 淨收入在1.7萬元到2萬元左右。

”趙建榮算著收入帳。

去年4月份, 趙建榮利用福州市為他幫扶的2萬元和縣上配套的1.2萬元, 建起了占地120平方米可裝4200個菌棒的“陽光房”, 發展起了香菇產業。

“棚子建好後, 我買了1.6萬元左右菌棒, 自己安裝了噴淋、水泵、管道, 各樣(花了)1000多元, 總共下來1.7萬元左右。 一個菌棒政府補貼了8.5元, 其他設施都是政府投資的。 ”趙建榮說。

嘗到發展新興產業甜頭的趙建榮, 對於今後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和趙建榮一樣, 權家灣鎮焦家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楊賀喜也是一位地道的莊稼漢。 香菇種植占地小、易操作、收益穩定的特點深受楊賀喜的青睞, 他通過香菇種植實現了脫貧致富。

據隴西縣委農工部負責人介紹, 截至目前, 福州市共向隴西縣幫扶資金226萬元。

同時, 隴西縣財政補助117.6萬元, 在菜子、雲田、權家灣等6個鄉鎮為10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建成108座“陽光房”, 其中有53座投入生產, 累計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80多萬元, 帶動19戶9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了穩定脫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