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互聯網+”開闢教育新天地 模式變革滿足教育需求

寧夏中衛市中寧縣寬口井中石油希望學校的孩子通過“線上課堂”上課。

新華社記者 王 鵬攝

線上教育市場達1700億 慕課選學人次達7000萬

“互聯網+”開闢中國教育新天地

隨著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 人們對於教育等公共服務的需求日益擴大, 對解決各地教育資源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願望也更加迫切。 而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 為滿足人們需求、解決各類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 實施大資料發展行動, 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發應用, 在教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同時, 要發展網路教育。 在這一背景下, “互聯網+教育”迅猛發展的大趨勢變得更加清晰。

千億市場

中國數字經濟的“生力軍”

與體育明星在直播課堂互動、聽藝術家親自講解自己作品的創作初衷、和太空人即時交流遨遊太空的經歷……對於普通民眾而言,

這些體驗在過去幾乎不可想像, 而現在通過互聯網上的“慕課”, 成千上萬的線民都能獲得這樣的機會。

慕課, 是指大規模開放的線上課程, 是互聯網上湧現出來的一種線上課程開發模式。 它沒有地域限制、沒有校際差別, 只需一根網線, 就能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用。 如今, 這一互聯網、資訊技術與高等教育結合的產物, 正最大限度共用優質課程資源, 打破傳統教育時空界限和學校圍牆, 顛覆傳統大學課堂教學方式。

據瞭解,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慕課大國, 上線慕課數量達到5000門, 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學人數突破7000萬人次, 超過1100萬人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

事實上, 慕課只是“互聯網+教育”的模式之一。

近年來, 互聯網與教育行業的融合愈加緊密。 艾瑞諮詢資料顯示, 2017年前9個月中國線上教育領域公開融資次數已近150筆, 金額75億元。 國內互聯網企業也紛紛在教育領域展開佈局, 比如騰訊投資新東方線上、企鵝童話等, 百度投資作業盒子, 阿裡巴巴投資超級講師等。

“互聯網+教育”也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統計, 教育科技行業創業企業也以平均每年50%左右的速度增長。 目前線上教育市場規模在1700億元左右, 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2000億元。 而《中國互聯網+指數報告2018》分析也顯示, 在“互聯網+”的推動下, 教育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勢頭, 產業指數增速達到226.09%。

模式變革

滿足教育需求的“新路徑”

“能和銀川的小朋友一塊兒上課, 我覺得很有趣,

和老師隔空互動真的特別激動。 ”在一間現代化特徵鮮明的“線上課堂”教室中, 寧夏中寧縣寬口井中石油希望學校的學生穆亞楠和班上47名同學一起學習美術。 從2015年開始, 寧夏中寧縣寬口井中石油希望學校與銀川市二十一小學結成幫扶對子, 共同搭建線上課堂。

近年來, 像這樣通過互聯網形成幫扶線上課堂的案例不在少數。 “互聯網+教育”推動了農村地區, 特別是貧困地區落後貧乏的教學方式逐步向現代化教育手段轉變, 使中國的教育資源能夠更多地實現共用。 這些網路課堂的建設與應用, 為破解校際教學品質差距大、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提供了有效方案, 促進了教育公平, 也成為推進教育品質提升的重要引擎。

滬江網首席教育官吳虹表示, 越是偏遠地區的鄉村學校, 越容易接受互聯網教育。 那裡的師生充滿了求知的渴望, 一旦互聯網技術被成功應用到教學實踐中, 帶來的將是“從0到1”的質的變化。

如今, 隨著互聯網在全國的迅速普及, 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受率從2012年的25%上升到90%, 學校網路教學環境明顯改善。 全國中小學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等專案也順利開展, 有1000多萬名中小學教師、10多萬名中小學校長、20多萬名職業院校教師接受資訊化教育培訓, 這大幅度提升了中國教師資訊教學的能力和素養。

“我們要真正用心考慮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和教育的顛覆變革作用, 借助科技手段和智慧化運營教育體系, 提供優質的教學內容。”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表示。

繼續探索

實現均衡發展的“助推器”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教育事業也在互聯網的推動下,迎來新的發展機會,醞釀新的重大突破。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不平衡不充分在教育領域體現得尤其明顯。儘管我國資訊化建設和數位經濟發展位居世界前列,但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聯網應用仍有待深化。而“互聯網+教育”無疑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範圍,有利於縮小教育差距、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專家認為,2018年“互聯網+教育”將迎來更加良性的競爭發展態勢,人工智慧等技術將會滲透到更廣泛的教育領域,從而改變教育領域長久以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

然而,目前“互聯網+教育”的應用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還存在不規範的現象。比如,目前線上教育平臺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人員良莠不齊。互聯網教師資格認證和品質認證制度尚未建立,導致線上教師隊伍魚龍混雜,甚至還有一些在校學生、社會人員等冒充教師進行授課的行為。

在這種情況下,加強監管也將成為“互聯網+教育”必須採取的舉措。比如,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從源頭上解決線上教育機構註冊、資質等問題。建立線上教育教師准入門檻,尤其要對在職教師能否參與有償線上教育授課劃出明確紅線等。只有這樣,才能讓迅猛發展的“互聯網+教育”實現健康發展,為中國經濟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文章來源 | 人民日報海外版

趕快下載“師之app”瞭解最新最全的教育資訊,更有大牌入駐解答熱點難題,為您帶來專屬的知識盛宴,快來加入吧!

提供優質的教學內容。”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表示。

繼續探索

實現均衡發展的“助推器”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教育事業也在互聯網的推動下,迎來新的發展機會,醞釀新的重大突破。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不平衡不充分在教育領域體現得尤其明顯。儘管我國資訊化建設和數位經濟發展位居世界前列,但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聯網應用仍有待深化。而“互聯網+教育”無疑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範圍,有利於縮小教育差距、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專家認為,2018年“互聯網+教育”將迎來更加良性的競爭發展態勢,人工智慧等技術將會滲透到更廣泛的教育領域,從而改變教育領域長久以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

然而,目前“互聯網+教育”的應用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還存在不規範的現象。比如,目前線上教育平臺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人員良莠不齊。互聯網教師資格認證和品質認證制度尚未建立,導致線上教師隊伍魚龍混雜,甚至還有一些在校學生、社會人員等冒充教師進行授課的行為。

在這種情況下,加強監管也將成為“互聯網+教育”必須採取的舉措。比如,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從源頭上解決線上教育機構註冊、資質等問題。建立線上教育教師准入門檻,尤其要對在職教師能否參與有償線上教育授課劃出明確紅線等。只有這樣,才能讓迅猛發展的“互聯網+教育”實現健康發展,為中國經濟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文章來源 | 人民日報海外版

趕快下載“師之app”瞭解最新最全的教育資訊,更有大牌入駐解答熱點難題,為您帶來專屬的知識盛宴,快來加入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