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電話不再“吃香”城市更添“智慧”

汪曉彤今年45歲, 早已離開線務員崗位的他, 還記得20多年前剛進市內電話局時, 居民家中要裝一部電話真是“一線難求”。 如今, 電話早就不再“吃香”, 取而代之的是人手一部甚至幾部手機。 與此同時, 從銅纜、塑膠電纜到光纜、智慧養老、車聯網、物聯網……上海電信也從固話時代向著智慧城市建設邁進。

90年代初

安裝電話“一線難求”

1991年, 汪曉彤從技校畢業進入市內電話局, 當了一名電纜線務員。 那時候, 普通老百姓打電話都要去公用電話亭排隊, 居民樓下, 常常會響起電話亭阿姨的大嗓門:“××號×××, 電話!”

而當時, 普通上海市民的收入只有一兩百塊錢,

也就是說, 裝一部電話, 雙職工家庭不吃不喝也要攢上小半年。 就算攢夠了錢, 還不一定能裝上電話, “真的是一線難求, 就算家裡有人在電話局工作, 也不一定能幫上忙。 ”而電話安裝費也一路飆升, 從1000多元到1500元、2300元、3700元乃至4000元。

作為一名電纜線務員, 汪曉彤戲稱他們的工作是“海陸空”三棲, 不是鑽進人井, 就是爬到電線杆上, 工作服上常是一身污垢, 相當辛苦。 不僅如此, 由於當時使用的是銅纜, 直徑有碗口那麼粗, 體型大、份量重, 最重的銅纜足有50多噸, 每次布放都需要十多人一起完成。 “那時候, 咱們線務員可是個手藝活, 一個耳機、一把剪刀和一個接線鉗就是我們的全部裝備, 基本都依靠手工焊接完成,

技術還相對比較落後。 就算有幾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 但在當時的大鍋飯體制下, 收入不過比其他人超過二三十元。 ”工作辛苦, 收入不高, 當時社會上還流傳著“嫁人不嫁線務員”的說法。

光纜登場

“體重”輕了“肚量”大了

上世紀90年代末期, 上海的通訊技術進入了一系列變革期:隨著小靈通、第一代手機的面世, 電話安裝不再那麼緊俏, 但由於無線通訊技術尚不完善, 剛剛起步的ISDN(窄帶)的頻寬只有512k, 小靈通信號常常“卡殼”, “打著打著電話, 轉了一個彎就沒聲音了。 ”

“當時國家提出, 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 要加快通訊網路建設, 提快網速。 ”1997年, 上海ATM寬頻通信實驗網開通, 上海成為世界上能夠提供ATM廣域網路寬頻通信業務的城市之一,

2000年, 上海電信提供ADSL寬頻接入服務, 這是全國首個城域規模發展的ADSL寬頻接入業務。

資訊化建設的飛躍, 對通訊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銅纜由於構架過長、分支太多, 而且易受潮腐蝕, 已無法滿足上海資訊化建設的要求, 經過塑膠電纜的過渡期, 2009年, 上海電信率先實行光網, 光纜正式登場。

光纜的運用, 徹底顛覆了汪曉彤以往的工作模式。 由玻璃纖維製成的光纜直徑僅手指粗細, “體重”也不過500至600公斤, 但“肚量”特別大, 一根芯就可以承載幾百家用戶, 銅纜時期的手工接續法已成為過去式, 米勒鉗、熔接儀替代了傳統的剪刀和接線儀, 儘管在接線過程中降低了技術要求, 但更大的挑戰正等待著他們。

創新轉型

推動光網全覆蓋

2009年, 光纜剛剛在上海推行時, 並不順利。 汪曉彤還記得, 起初在居民區宣傳時, 很多居民並不理解, 認為光纜肯定有輻射, 對身體不好, 存在抵觸情緒。 汪曉彤和同事們就充當客戶經理, 與使用者談, 與物業協商, 一個點一個點攻關克難, 這些原本和機器、線路打交道的一線職工, 鼓起勇氣走進居民區, 耐心宣傳推廣光纜, 終於慢慢使居民接受了這一新生事物……

位於常德路上的張愛玲故居—————常德公寓建成於1936年, 埋設著靜安區最古老的暗管, 這種暗管年代久遠、損壞嚴重, 給佈線帶來了重重困難。 在徐臖的帶領下, 他們發明了一種“吹管器”, 用簡單的橡皮管判斷暗管情況, 使施工順利進行;在蔡元培故居施工時, 由於牆體不牢固,

他們借用銅線支架安裝“螺栓拉鉤”, 可讓光纖從任一角度穿過牢牢固定。 就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四小工具”成了暗管入戶利器, 據不完全統計, 它們使上海電信暗線穿通率從10%提升到了51.6%。

“城市光網”的誕生, 使上海資訊化通訊邁進了“高速公路”時代。 2016年, 上海電信正式啟動“千兆寬頻”規劃發展計畫, 投資超過30億元全面推進“千兆寬頻”建設。 “到今年年內, 我們西區電信局負責的靜安、普陀等區域也將基本實現全覆蓋。 如今,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的千兆寬頻最高接入速率為1024Mbps, 也就是說, 如果下載一部4GB的高清電影, 只需32秒。 ”

走進社區

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如今, 汪曉彤已經告別一線線務員崗位, 成為上海電信西區局黨群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 近年來,他正與同事們一起,參與到智慧城市的建設中。

靜安、普陀兩區的居民中,相當一部分是老年居民,他們習慣使用固定電話,雖然小輩們給他們買了智慧手機,但是卻沒有時間教會老人使用,不少老人只能用智慧手機打打電話。與此同時,老年人居家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居委會頭疼的頑疾,如何讓老年人生活得安全、幸福也成了街道居委實事工程的首要大事。

上海電信西區局于2016年成立了天翼小蜜蜂志願者工作室,汪曉彤和同事們一起走進社區。先後為江甯社區、華山居委開設兩大助老微信輔導班,幫助社區老人盡情享受智慧生活,教會老人如何防止網路詐騙,有效助力了靜安區各街道的智慧養老新發展。“我們考慮到老年人使用微信不捨得用流量,現場還特別安裝了一根100M寬頻供老人免費體驗無線Wi-Fi。輔導班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極大歡迎,每期結束後,不少居民都來問,啥時候能再開一期。” 從智慧養老、智慧家庭雲平臺到家庭智慧安防、互聯網淨水……智慧城市建設讓人們的生活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近年來,他正與同事們一起,參與到智慧城市的建設中。

靜安、普陀兩區的居民中,相當一部分是老年居民,他們習慣使用固定電話,雖然小輩們給他們買了智慧手機,但是卻沒有時間教會老人使用,不少老人只能用智慧手機打打電話。與此同時,老年人居家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居委會頭疼的頑疾,如何讓老年人生活得安全、幸福也成了街道居委實事工程的首要大事。

上海電信西區局于2016年成立了天翼小蜜蜂志願者工作室,汪曉彤和同事們一起走進社區。先後為江甯社區、華山居委開設兩大助老微信輔導班,幫助社區老人盡情享受智慧生活,教會老人如何防止網路詐騙,有效助力了靜安區各街道的智慧養老新發展。“我們考慮到老年人使用微信不捨得用流量,現場還特別安裝了一根100M寬頻供老人免費體驗無線Wi-Fi。輔導班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極大歡迎,每期結束後,不少居民都來問,啥時候能再開一期。” 從智慧養老、智慧家庭雲平臺到家庭智慧安防、互聯網淨水……智慧城市建設讓人們的生活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