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再以開放促改革|《財經》社評

今年是改革開放進程開啟40周年。 40年的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紅利。 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鼇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所指出的那樣,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中國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

如今站在新時代的起點, 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 改革開放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 以新一輪開放促進新一輪改革, 以新一輪改革應對新一輪開放, 將成為推動中國人民建設事業的巨大推動力。

堅持開放, 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過去40年發展規律的精准把握與總結。 習近平指出, 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 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

歷史實踐和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都證明,

只有在開放的條件下才能取長補短, 充分實現各種要素的合理配置, 從而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最優選擇。 也只有充分開放, 引入必要的外部競爭, 才能更好地實現中國市場經濟主體競爭力和績效的提升, 才能更好地提高宏觀調控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 在一個開放的經濟體中合理發揮政府有形之手作用的能力。 也因此,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旨演講中宣佈了包括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主動擴大進口等一系列新時期重大開放舉措。

應該說, 在當前全球化出現逆流, 全球市場波動性增加, 經濟民粹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有所增強,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進入關鍵期,

金融去杠杆和防範系統性風險任務艱巨等錯綜複雜的內外部情勢下, 推動新一輪開放有著一定的風險, 中國內部也不乏爭議。

然而, 越是如此, 中國越應該堅持擴大開放, 主動開放。 中國從當前的全球化中獲利甚多, 維繫當前的全球化體系和勢能對中國來說至關重要。 只有與世界各國共同努力, 共同構建更高水準的開放的國際經濟體系, 才能繼續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與此同時, 世界希望也需要中國通過擴大開放來進一步“反哺”全球化。 需要指出的是, 中國過去40年發展的溢出效應, 已經在不同層面不同程度惠及全球諸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 近年來, 中國通過增加對外投資和擴大進口, 已經在不少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中發揮了引擎作用。

中國此次主動提出新一輪擴大開放, 進一步體現了自己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化主要受益者的責任和擔當。

通過主動的和進一步的擴大開放, 中國將讓世界更多的國家和地區能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 這本身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一些在舊的國際政經體系既得利益者對中國發展和壯大的猜忌和恐懼。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次宣佈的對外開放重大舉措, 以及相關部委迅速跟進推出的相關措施, 體現了中國主動開放的胸懷和姿態, 表明中國在按照既定節奏推進改革開放進程。

這在一定意義上也主動回應了個別國家發起的貿易戰威脅, 客觀上起到了緩和形勢的作用, 更充分闡明了中國的立場, 也讓世界各國更充分瞭解了孰是孰非。

除了維繫全球化動能和構建更高水準的、開放的國際經濟體系的訴求外, 推動新一輪開放歸根結底也更有利於中國自身的發展建設。 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主動擴大進口等重大開放舉措, 將進一步破除制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 進一步提升中國企業的創新意願和競爭能力, 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可獲得感, 努力讓開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國企業和人民, 及早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從而使“兩個一百年”任務的實現有著更充足的動力和更充分的保障。

如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指出的那樣,經過努力,中國金融業競爭力將明顯提升,資本市場將持續健康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將加快推進,中國市場環境將大大改善,智慧財產權將得到有力保護,中國對外開放一定會打開一個全新的局面。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站在改革開放的新起點,勇敢擁抱新時代,敢於應對新挑戰,以堅定的信心主動推進和落實新一輪開放舉措,將是給改革開放40周年獻上的最好禮物。

(本文首刊於2018年4月16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及早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從而使“兩個一百年”任務的實現有著更充足的動力和更充分的保障。

如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指出的那樣,經過努力,中國金融業競爭力將明顯提升,資本市場將持續健康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將加快推進,中國市場環境將大大改善,智慧財產權將得到有力保護,中國對外開放一定會打開一個全新的局面。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站在改革開放的新起點,勇敢擁抱新時代,敢於應對新挑戰,以堅定的信心主動推進和落實新一輪開放舉措,將是給改革開放40周年獻上的最好禮物。

(本文首刊於2018年4月16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