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的奮鬥者 | 公烏素嘎查牧民道格陶呼的故事

陽春三月, 我們駕車從上海廟鎮出發到公烏素嘎查回訪一戶剛剛脫貧的貧困戶。 走了一個多小時, 看到一間嶄新的磚房, 車還沒有停穩,

一位面帶笑容的蒙古族漢子大步向我們走來, 緊跟其後的是一位中年婦女。 男的叫道格陶呼, 女的叫烏蘭圖雅, 是我們要回訪的貧困戶。

走進乾淨整潔的主房, 客廳的牆上掛著一幅手寫家訓“誠信做人勤勞致富”。 如今的道格陶呼夫婦言談舉止間, 處處洋溢著對今後生活的信心與滿滿的感激之情。

脫貧故事

長期生活在牧區的道格陶呼一家, 一直嚮往著能去城市生活。

2003年, 他封閉了自家的2000多畝草牧場, 賣了家裡的牛羊, 拿著2萬多元錢到敖鎮發展, 租下一間房子後開始了城裡人的生活。 剛開始, 妻子在餐廳當服務員, 道格陶呼則幹些零活, 生活還算過得去。 可是好景不長, 沒有一技之長的夫妻倆, 工作不穩定, 沒有固定收入, 一家人的生活費、租房費、孩子的學費等開銷很大, 沒過幾年, 不但手裡的積蓄花光了, 還欠下別人幾萬元的賬, 慢慢累積的債越來越多。

2011年, 走投無路的夫妻倆又回到了老家, 此時的家早已面目全非, 只剩下當年留下的一間土房, 兩個人收拾收拾就開始了新生活。

雖然在城裡生活的夢想沒能成真, 但夫妻倆對生活的信心從未破滅。 兩個人商量了一下, 跟親戚朋友借了一些錢做起了倒賣牛羊生意, 但沒想到的是不僅沒賺到錢, 反而又欠下20多萬元的高利貸, 身為牧民的道格陶呼, 家門口卻連一隻羊都沒有, 就連家裡的豬、雞都給人家頂了賬, 要債的天天堵門。 想跟信用社借點貸款倒一下賬, 但沒有一個人願意為他們擔保。

2014年, 旗裡開始實施精准扶貧工程, 在上海廟鎮和嘎查協調對接下, 給他們蓋了新房子, 同時嘎查拿出6000元給他們買了8只繁殖母畜;又通過擔保, 幫他們從信用社貸了5萬元現金買了75只母畜;包扶單位上海廟經濟開發區也拿出2萬元買了18只母畜幫助他們發展養殖業。

黨的精准扶貧好政策和各級政府及包扶單位的幫扶, 不僅為道格陶呼扶了貧, 而且扶了“志”。 夫妻倆煥發出了生活與發展的積極性, 信心滿滿地堅信“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齊心協力、起早貪黑, 用自己的雙手辛勤耕耘。

2015年, 道格陶呼拿賣羊掙的第一筆收入就還了信用社的5萬元貸款,

此刻, 對於幾經失敗又艱難站起來的夫妻倆來說, 什麼都可以失去, 就是不能失去誠信。

僅三年時間, 道格陶呼還了20多萬元的高利貸, 在親戚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蓋起了羊棚, 養殖業也逐步發展起來了。

去年, 上海廟經濟開發區的領導們瞭解到道格陶呼兒子大學畢業了, 小夥子要帶女朋友回家, 害怕房子太小, 讓人家姑娘嫌棄了……後經商議又拿出3萬元給他們加蓋了40平米的廂房。

夫妻倆回想起當年的城市夢,現如今早已成為往事,牧區的幸福生活反倒成為了城市人的嚮往!看著草場上悠閒吃草的牛羊,夫妻倆很堅定地說:我們也想拿出18只母畜來説明需要幫扶的人家,用我們的行動來回饋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關心,幫助更多跟我們一樣的貧困戶樹立起生活的信心,讓大家一起共同過上好日子。

從他們的脫貧故事裡,我看到了奮鬥出來的幸福,感受到了靠誠實守信走出的脫貧路。

夫妻倆回想起當年的城市夢,現如今早已成為往事,牧區的幸福生活反倒成為了城市人的嚮往!看著草場上悠閒吃草的牛羊,夫妻倆很堅定地說:我們也想拿出18只母畜來説明需要幫扶的人家,用我們的行動來回饋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關心,幫助更多跟我們一樣的貧困戶樹立起生活的信心,讓大家一起共同過上好日子。

從他們的脫貧故事裡,我看到了奮鬥出來的幸福,感受到了靠誠實守信走出的脫貧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