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泌陽縣打造生態宜居綠色城市

本報訊 (通訊員 陳元兵)近年來, 泌陽縣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載體, 以打造生態宜居宜業城市為目標, 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 形成了造林規模化、道路林蔭化、鄉村林果化、城市森林化的城鄉綠化格局。 截至3月27日, 全縣完成造林任務15.49萬畝, 占市下達總任務的155.2%;城區綠化新增綠地26.71萬平方米。

高位推進, 加強創森組織領導。 一是高規格建立組織體系。 該縣及時調整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指揮部, 由縣委書記任政委, 縣長任指揮長, 加強對創森工作的領導。 二是高要求夯實創建責任。 實施“一把手工程”, 把創森工作列入重點工作考核。

三是高標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縣財政預算投資3億元, 從成片造林、通道綠化整改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系綠化和創森宣傳等方面進行高標準補助和投資, 補助投入資金已達2.6億元。

嚴格對標, 確保創森工作品質。 一是加大規劃力度。 聘請國內知名專家按照上級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標準, 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編制《泌陽縣林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泌陽縣城市綠化系統規劃》。 二是加大創森力度。 打造優質林果苗木基地。 依託林果業優勢, 突出六大林果苗木基地建設, 完成成片造林11.3萬畝, 占市下達任務6.06畝的186.4%。 高標準完成通道綠化整改提升3.941萬畝。 高品質完成水系綠化任務0.55萬畝, 占市下達任務0.45萬畝的122.2%。 美麗鄉村建設成效彰顯。

僅2017年~2018年, 全縣新建美麗鄉村44個, 新建圍村林0.34萬畝, 占市下達任務0.17萬畝的200%。 豐富城市休閒內涵。 建設銅山湖、白雲山、五峰山、盤古山等4個森林公園, 建立銅山湖國家森林公園岩生植物園、鳳凰山等2個生態科普知識教育基地。 共建設林果採摘觀光園200餘處。 大力開展義務植樹。 全縣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在50萬人次以上, 累計義務植樹1250萬株。 三是加大監管力度。 堅持品質第一的理念, 嚴把造林品質關, 嚴格造林標準。

強化引導, 營造創森濃厚氛圍。 一是創新宣傳方法。 縣財政投入500萬元, 利用召開會議、刷寫標語、短信平臺、微信說泌陽等形式, 大力宣傳創森的重大意義。 在高速及引線、銅山湖濕地公園豎立大型宣傳牌96個,

在縣鄉以上道路豎立固定宣傳牌286個, 刷寫牆體標語1萬多條。 二是突出宣傳物件。 堅持領導高位推動、部門精心實施、全民積極參與。 向領導宣傳, 及時彙報請示解決創森中存在的問題。 向部門宣傳, 定期召開創森工作領導小組會, 營造全社會支持創森的氛圍。 向廣大幹部宣傳, 使他們成為創森的主力軍。 向廣大群眾宣傳, 提升他們參與創森、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

狠抓落實, 抓好創森督導獎懲。 一是開展常態督導。 成立由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任組長, 創森指揮部7個成員單位一把手和縣創森辦人員組成的督導組, 採取定期督查和隨機抽查、明察暗訪等方式, 不間斷督導。 二是完善激勵機制。 出臺《泌陽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獎懲辦法》,

對有創森任務且完成較好的鄉鎮(街道)給予獎勵。 三是強化責任追究。 該縣按照創森任務完成時間節點對督導情況一天一督導、一排序、一通報, 連續三次排名在後三名的單位, 由縣長約談。

統籌兼顧, 提升創森工作實效。 一是堅持創森與脫貧攻堅相結合。 通過土地流轉、參股份紅、吸納貧困戶就業等方式, 實現合作社發展、貧困戶增收。 馬谷田鎮河南村黨支部成立了党群創業服務社, 依託永遠農業種植合作社種植晚秋黃梨、豐水梨2000畝。 貧困戶以土地參股, 合作社負責提供種苗、化肥、管理和銷路, 收益按照農戶80%, 村委、合作社各10%進行分紅, 實現分紅16萬元, 帶動全村28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全縣林業專業合作社、農林合作社達76家,

聯合承包經營戶286戶, 帶領1610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 二是堅持創森與鄉村振興相結合。 按照生態宜居的要求, 營造圍村林3400畝, 顯著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 三是堅持創森與綠色發展相結合。 大力發展綠色旅遊, 先後投入近10億元, 對銅山湖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盤古山省級森林公園等5個森林公園進行升級改造, 對泌水河濕地公園和五峰山等森林公園進行規劃實施, 建成國家4A級風景區1個、國家3A級風景區3個、國家2A級風景區1個。 共接待遊客370萬人次, 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9億元。 完成經濟林1000畝, 林業年產值達12.9億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