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旅遊+交通” 為臨江全域旅遊疏經通絡

“村民再也不用為路不通、遊客稀少發愁了, 路修好了, 村裡的旅遊生意火爆了, 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 ”六道溝鎮三道陽岔村的朝鮮族村長李雲龍說。

近年來, 臨江市依託“環長白山、沿鴨綠江”旅遊節點優勢, 科學規劃開發旅遊線路, 不斷完善旅遊交通設施, 創新旅遊交通產品, 提升旅遊交通服務, 構建環長白山沿鴨綠江旅遊帶的旅遊公路網路, 加快推進交通運輸與旅遊業的融合發展。 目前, 旅遊業作為臨江市的支柱產業, 已經成為山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旅遊與交通同步並進, 共促發展, 使偏僻沉寂的大山深處洋溢起勃勃生機,

千千萬萬個農村家庭從中獲益, 美麗臨江的品牌旅遊之路越走越遠!

統籌謀劃, 打造“一帶雙環”

為推進生態旅遊產業快速發展, 臨江市在編制相關規劃時, 把加大旅遊公路建設力度、改善景區出行條件作為重點工作之一進行統籌謀劃,

在規劃層面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旅遊發展的相互融合。

“十三五”期間, 臨江旅遊局聯合交通運輸部門, 結合國省幹線公路提質工程及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建設, 全面提升具備旅遊通道和景區連接線功能的服務水準, 把一個個精品景區“串珠成鏈”, 形成“一帶雙環”旅遊精品線路。 “一帶”即鴨綠江沿江風光帶, 146公里的國境線上分佈著以葦沙河、神龜灣、邊境觀光等三大景區為主的42個景點。 “雙環”的東環線路主要有大峽谷、林海雪原、濕地公園等九大原始自然生態景區為主的42個景點, 全線長231.4公里;西環線路主要有溫泉度假、老禿頂、溪谷、石林等六大景區41個景點, 全線長131.9公里。

圍繞“一帶雙環”, 臨江市科學整合資源,

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積極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 到2018年底, 力爭推動旅遊產業對全市經濟貢獻率突破3%, 對就業貢獻率突破10%, 年遊客接待量達到本地常住人口數量2倍以上。

著眼當下, “建”“養”均現精彩

2016年, 臨江市投資834萬元, 完成通往各鄉(鎮)景區的農村公路大修工程,

樺撫公路老舊油路養護大修工程;投資3330萬元, 完成縣道八長公路大楊樹至七道溝段老舊油路養護大修工程;投資1870萬元, 完成四道溝至梨樹段老舊油路養護大修工程。 2017年4月, 連接七道溝瀑布, 全長23.079公里的七道溝至三道陽岔村公路建設專案開工建設, 計畫年末竣工通車。 該工程竣工後, 四面八方的遊客將經此捷徑, 領略原生態瀑布群的神秘風采。

從2016年開始, 臨江市啟動了鴨綠江國際風情旅遊公路、珍珠門至葦沙河和臨江至樺樹三條旅遊公路建設項目。 2016年至今, 臨江在國道331線丹阿公路大栗子至葦沙河段新建景點47處, 回填碎石土13萬立方米、腐殖土50000立方米, 綠化面積120000平方米, 其中栽植灌木94.5萬株、喬木644棵、灌木球755墩、花卉16422平方米、草坪28341平方米、立體花壇4座、雕塑2座,

總投資2410萬元;在國道222線嘉臨公路老嶺至臨江段國家森林公園旅遊帶新建景點13處、山體撤方16323立方米、窪地填方42825立方米、回填腐殖土18000立方米, 綠化面積達59000平方米, 其中栽植各種灌木422000株、喬木167棵、草坪22633平方米、花卉631平方米、雕塑造型4個、花架1座、路緣石1240米。 強化公路兩側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管理, 嚴禁在公路兩側500米內私搭亂建。 對沿江沿路坡耕地進行退耕還林, 撥付補貼資金, 實現還林7000餘畝。

保障為先,旅遊公路服務功能凸顯

臨江市高度重視旅遊公路,尤其是農村旅遊公路安保設施建設,重點強化臨水臨崖、陡坡急彎路段等安保設施。對通往景區的農村公路臨水臨崖路段積極實施生命安全防護工程,逐步設置防撞護欄、安全警示標識,保障通行安全。2016年,投資863萬元,完成危橋改造建設項目;投資1525萬元,完成生命安全防護工程以及臨江至賈家營、臨江界至長白界、三合城至雙頂山、鬧枝至冰湖嶺及花山至鉛鋅礦防護工程,處置隱患路段36.7公里。

在此基礎上,臨江市下大力氣強化旅遊服務功能。2016年以來,臨江市規範了旅遊公路遊客諮詢、標誌標牌、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的修建標準。修建葦沙河、夾皮溝、葫蘆套遊客服務中心和老嶺休閒廣場。投入6000萬元,進行七道溝朝鮮族風情園綜合服務區、龍頭山綜合服務區建設等,加快了三五青年銅礦綜合服務區的建設步伐;投資5萬元,在白馬浪景點新建涼亭1座;投資1090萬元,新建休息區2處,這些服務設施全部位於丹阿公路和部分農村公路兩側。

臨江市還啟動了水閘客貨物流中心園區建設項目,該專案是“十三五”期間臨江市交通運輸行業重點品牌工程之一,總投資1.3億元,服務功能區分為:商業庫房、倉儲庫房、汽車維修中心、地下停車場等,該項工程將成為臨江市的重要交通樞紐,對加快推進旅遊業及經濟全面發展具有極大促進作用。

保障為先,旅遊公路服務功能凸顯

臨江市高度重視旅遊公路,尤其是農村旅遊公路安保設施建設,重點強化臨水臨崖、陡坡急彎路段等安保設施。對通往景區的農村公路臨水臨崖路段積極實施生命安全防護工程,逐步設置防撞護欄、安全警示標識,保障通行安全。2016年,投資863萬元,完成危橋改造建設項目;投資1525萬元,完成生命安全防護工程以及臨江至賈家營、臨江界至長白界、三合城至雙頂山、鬧枝至冰湖嶺及花山至鉛鋅礦防護工程,處置隱患路段36.7公里。

在此基礎上,臨江市下大力氣強化旅遊服務功能。2016年以來,臨江市規範了旅遊公路遊客諮詢、標誌標牌、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的修建標準。修建葦沙河、夾皮溝、葫蘆套遊客服務中心和老嶺休閒廣場。投入6000萬元,進行七道溝朝鮮族風情園綜合服務區、龍頭山綜合服務區建設等,加快了三五青年銅礦綜合服務區的建設步伐;投資5萬元,在白馬浪景點新建涼亭1座;投資1090萬元,新建休息區2處,這些服務設施全部位於丹阿公路和部分農村公路兩側。

臨江市還啟動了水閘客貨物流中心園區建設項目,該專案是“十三五”期間臨江市交通運輸行業重點品牌工程之一,總投資1.3億元,服務功能區分為:商業庫房、倉儲庫房、汽車維修中心、地下停車場等,該項工程將成為臨江市的重要交通樞紐,對加快推進旅遊業及經濟全面發展具有極大促進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