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滿漢全席”是怎麼炒作出來的?

我們平常所想像的滿漢全席, 都是民國以來所炒作的結果。 因為從飲食講, 基本上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個, 就是燒, 它最先出現, 因為燒不需要器皿。 再進化, 是煮。 煮當然就必須得發明耐高溫的器皿。 再進化是蒸, 就是隔水加熱, 古有陶器叫甑, 就是隔水加熱。 再往上發展就是炸。 炸屬於煮的變種, 提煉動植物油發明以後, 出現炸制食品了, 炸的最高境界, 就是中國人的炒菜。 所以說中國人在飲食上的智慧, 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滿族人的傳統食品是燒烤, 由於他們當時是統治者, 他們的風俗就要在這個社會中所傳播。 滿人的習慣要表現出來, 漢人的習慣也要表現出來。 過節時, 團拜一般都在會館裡, 這時候基本上先上滿席, 後上漢席, 滿席就是燒烤類的東西, 比如燒乳豬, 大家都覺得這菜地道, 其實這個燒乳豬在漢人裡早就成熟了。 所以滿漢席是體現上菜的次序。

後來到了民國, 宮中的膳食向外傳播, 就開始有人以滿漢全席來炒作。

最早出現滿漢全席的這種稱法, 應該是在清中葉的揚州。 有一個揚州畫舫錄, 它講乾隆到江南, 揚州給他預備的菜叫滿漢全席, 是仿照宮裡的, 比如菊花鍋等, 可能有一百多道菜。

後人就以此為藍本發明了“滿漢全席”, 實際上那個跟宮裡頭的東西是沒有關係的。 而且也不是一種固定的菜譜。 過去, 請人吃飯, 最好的莫過於四四到底席, 四四到底席就是每一道是四個菜, 總共十二道, 四十八個菜, 主菜千變萬化, 要根據你個人經濟實力來定。

無論民間、官場在宴會的時候一定是男女分席, 沒有說夫婦兩人擠在一個桌子上的。 還有, 八仙桌最多坐六個人。 清裝戲裡不該有大圓桌, 大圓桌是民國以後才有, 而且只能坐九人, 不能坐十人, 正對面留一個菜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