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武漢:用大數據破解停車難題

武漢江旺路上, 工作人員展示智慧停車系統。 苗劍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截至2018年2月底, 武漢市機動車已超過280萬輛, 並且仍在不斷增加,

由此帶來的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日益成為城市發展的痛點。 一些熱門地段, 市民上班下班都找不到停車位, 無奈之下違規亂停的現象時有發生, 甚至經常出現為了搶佔車位而爭吵、車輛互相剮蹭的情形, 這些都造成了嚴重的交通擁堵。

當下, 停車難已成為各大城市面對的共同問題, 《2017中國智慧停車行業大資料包告》指出, 2016年我國停車位缺口率達50%, 與此同時, 平均空置率也達51.3%, 現有的車位並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 如何用科技手段盤活停車資源, 解決停車難題?湖北“武漢停車智慧服務系統”發送信號, 她在半小時內會趕到相應泊位, 用PDA掃下車牌並上傳到系統, 系統會將時間與車牌進行對應, 形成停車資訊記錄。

至於該車停靠了多久、應該收多少錢, 全靠系統自動生成。

“系統設計科學、使用方便, 能夠自動生成停車資訊, 這樣市民停車也更規範、更自覺了, 短時停車的意識較過去有了明顯提高, 久停不走的‘僵屍車’不見了, 車位利用率也大大提高。 ”巡檢員說。

在武勝西街生活了近10年的常女士感歎, 這個路段本來就比較窄, 之前車輛隨意亂停、路邊商戶私自占道現象十分普遍, 久停不走的“僵屍車”、雙排停放的車輛使行車道變得越來越窄, 以至於人行道和機動車道分不開, 嚴重影響了交通秩序, 有時候連人都無法通行。 每天下班路過這裡, 雜亂擁擠的路況讓每個著急回家的居民都感到煩躁焦慮。 最近, 在交管、城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

“武漢停車”統一規劃了這段路的停車位, 並對附近居民進行了廣泛宣傳, 再加上現場工作人員的耐心指導和貼心服務, 目前停車秩序明顯好轉, 已形成“一車一位”的良好氛圍, 私自占道現象完全消除, 交通明顯暢通。

據瞭解, “武漢停車”APP自上線以來, 已有近90萬車主註冊使用, 日活躍量為10萬左右。 系統上線前泊位周轉率不到300%, 如今道路停車泊位日均周轉10次左右, 不僅盤活了公共停車資源, 提高了泊位利用率, 同時也改善了城市停車環境和交通狀況。

清華同衡規劃院靜態交通規劃設計研究所所長王傑在第二屆(2018)中國城市靜態交通論壇上說, 運用智慧停車技術可使交通擁堵減少30%, 無效交通流減少12%至15%, 尋找車位時間縮短6分鐘至14分鐘,

使政府、企業和民眾三方共贏, 是各大城市緩解停車難問題的努力方向。

武漢市目前尚未出臺針對智慧停車欠費追繳的有效政策措施, 造成系統建設之初運行壓力非常大。 張繼峰說:“為了提高道路停車收費率, 武漢通過媒體報導、印發宣傳冊等形式, 全方位宣傳武漢停車交費、補交方式、注意事項等。 其次, 對擾亂停車秩序、惡意拒付的行為進行起訴追繳, 對違規佔用泊位的行為, 聯合市交管部門開展執法。 再次, 與支付寶聯手開通了‘武漢停車’城市服務平臺, 車主可以通過支付寶對道路停車欠費進行補繳, 最大限度為車主提供便利。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服務。 通過規範文明服務規程、統一著裝等方式, 引導巡檢員為車主做好一切貼心服務。

現在武漢道路停車收費率穩固上升, 在國內其他同類型城市中位於前列。 ”

流動才能共用

武漢市洪珞社區是典型的老小區, 對在這裡生活了十幾年的王先生來說, 下班回家沒地方停車成了他的心病。 “本來就是老房子, 只有幾十個停車位, 社區幾百輛車都是見縫插針地亂停, 晚上下班時泊位上早已停的滿滿當當, 無奈之下我只能在路邊違停。 ”王先生說, 為此他時常擔心被貼罰單, “如果佔用了消防通道, 車還可能會被拖走。 ”

像洪珞社區一樣的情況在武漢還有很多。 近幾年, 私家車與日俱增, 車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老舊社區停車難問題突出。

解決停車難問題、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是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打造宜居城市的一項重要工作。 基於此,武漢出臺了《武漢市停車設施建設管理辦法》,簡化審批流程,鼓勵老舊社區利用自有用地建設停車設施。不少社區統一規劃了閒置空地和綠化帶、花壇等,建成停車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停車難。

此外,武漢還在新建社區積極規劃建設配套停車場。2015年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停車設施建設的通知》中提出,新建社區必須嚴格按規範配建停車泊位,鼓勵超標準配建停車泊位。2015年至2017年是武漢市“停車場年”,主城區每年增加約25萬個配建停車泊位,同時通過多種方式推進公共停車場的建設,三年共建成6萬個公共停車泊位。

相比社區內部挖潛,一些專家認為,錯峰共用停車、夜間道路停車是盤活停車資源較為有效的手段,也是解決停車難的關鍵。“緩解停車難,除了增建停車泊位外,關鍵要盤活更多空置車位,促進車位‘流動’和‘共用’。”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曾致遠說,市民白天上班,社區配建停車位空出,而政府機關大院等在晚上則會釋放出大量停車位,資源分享空間很大,通過錯峰停車實現停車資源合理配置,是緩解停車難的有效途徑。

不少市民也認為,如果附近商場或寫字樓的地下停車場晚上能夠對外開放,將社區的一半車輛分流,可以緩解不少交通壓力。武漢市都市蘭亭的楊先生說:“每到白天,車位空著也是空著,不如租給在附近上班的白領,不僅可以‘賺油錢’,也能讓資源充分利用。”

共用停車能否有效緩解乃至真正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呢?業內專家認為,這其中牽涉到的不僅僅是技術創新,還有利益的博弈。面對錯綜複雜的利益壁壘,要將其打破、重整和理順,需要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扶持。近日,北京出臺了《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推進單位或者個人開展停車泊位有償錯時共用,公共建築的停車設施具備安全、管理條件的,也要向社會開放,並實行有償使用;居住社區的停車設施在滿足本居住社區居民停車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向社會開放。

“共用停車在推行的過程中卻舉步維艱。”張繼峰說,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沒有逐利需求與衝動,是否願意在非工作時段把車位拿出來共用,還要看會不會給管理工作帶來困擾;個人車位多受社區管理規定限制,外來車輛進不了社區,共用難以達成;當居住在本社區的車主下班回家卻發現錯峰停車的車輛沒有按時開走,又能通過何種管道維權?他介紹,目前,一些城市已經上線了車位共用APP,但能夠加入共用的車位還比較有限,平臺的規模優勢尚未體現出來。武漢目前也已有一些停車位接入了共用停車系統,但業主積極性並不高。

張繼峰說:“解決停車難問題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或許兩年三年無法實現,但未來一定會成功,到時候資源真正融合打通,市民將享受到最便利的停車體驗。”他介紹,車位共用是大勢所趨,但針對車位共用帶來的物業管理安全問題,還要做好頂層設計、完善法規,實現依法精細化管理,才能有力推進車位共用。目前武漢城投停車場公司已經在研發分別針對政府機關大院和社區的共用停車系統,預計今年同步上線。(光明日報)

基於此,武漢出臺了《武漢市停車設施建設管理辦法》,簡化審批流程,鼓勵老舊社區利用自有用地建設停車設施。不少社區統一規劃了閒置空地和綠化帶、花壇等,建成停車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停車難。

此外,武漢還在新建社區積極規劃建設配套停車場。2015年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停車設施建設的通知》中提出,新建社區必須嚴格按規範配建停車泊位,鼓勵超標準配建停車泊位。2015年至2017年是武漢市“停車場年”,主城區每年增加約25萬個配建停車泊位,同時通過多種方式推進公共停車場的建設,三年共建成6萬個公共停車泊位。

相比社區內部挖潛,一些專家認為,錯峰共用停車、夜間道路停車是盤活停車資源較為有效的手段,也是解決停車難的關鍵。“緩解停車難,除了增建停車泊位外,關鍵要盤活更多空置車位,促進車位‘流動’和‘共用’。”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曾致遠說,市民白天上班,社區配建停車位空出,而政府機關大院等在晚上則會釋放出大量停車位,資源分享空間很大,通過錯峰停車實現停車資源合理配置,是緩解停車難的有效途徑。

不少市民也認為,如果附近商場或寫字樓的地下停車場晚上能夠對外開放,將社區的一半車輛分流,可以緩解不少交通壓力。武漢市都市蘭亭的楊先生說:“每到白天,車位空著也是空著,不如租給在附近上班的白領,不僅可以‘賺油錢’,也能讓資源充分利用。”

共用停車能否有效緩解乃至真正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呢?業內專家認為,這其中牽涉到的不僅僅是技術創新,還有利益的博弈。面對錯綜複雜的利益壁壘,要將其打破、重整和理順,需要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扶持。近日,北京出臺了《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推進單位或者個人開展停車泊位有償錯時共用,公共建築的停車設施具備安全、管理條件的,也要向社會開放,並實行有償使用;居住社區的停車設施在滿足本居住社區居民停車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向社會開放。

“共用停車在推行的過程中卻舉步維艱。”張繼峰說,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沒有逐利需求與衝動,是否願意在非工作時段把車位拿出來共用,還要看會不會給管理工作帶來困擾;個人車位多受社區管理規定限制,外來車輛進不了社區,共用難以達成;當居住在本社區的車主下班回家卻發現錯峰停車的車輛沒有按時開走,又能通過何種管道維權?他介紹,目前,一些城市已經上線了車位共用APP,但能夠加入共用的車位還比較有限,平臺的規模優勢尚未體現出來。武漢目前也已有一些停車位接入了共用停車系統,但業主積極性並不高。

張繼峰說:“解決停車難問題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或許兩年三年無法實現,但未來一定會成功,到時候資源真正融合打通,市民將享受到最便利的停車體驗。”他介紹,車位共用是大勢所趨,但針對車位共用帶來的物業管理安全問題,還要做好頂層設計、完善法規,實現依法精細化管理,才能有力推進車位共用。目前武漢城投停車場公司已經在研發分別針對政府機關大院和社區的共用停車系統,預計今年同步上線。(光明日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