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陳雲的“調研經”

陳雲(左一)在上海寶鋼調研。 資料圖片

1959年至1961年, 我國國民經濟陷入嚴重困境。 為了弄清國內情況和問題所在, 毛澤東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一切從實際出發。 陳雲是開展調查研究的典範, 做到了“情況明, 決心大, 方法對”。 在他的文選、文集和傳記裡無不蘊藏著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求真務實的作風。 毛澤東曾稱讚他:“他的方法是調查研究, 不調查清楚他就不講話。 ”

陳雲心系群眾, 堅持群眾路線。 他善於使用蹲點調查法。 1961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 他在上海市青浦縣小蒸人民公社住了15天, 進行農村調查。 他聽了兩次公社黨委彙報, 召開了十次專題座談會, 親自蹲點調查。 從小蒸鎮到各個自然村, 來回要步行六七裡路, 有時還要跨越水溝。 他不顧心臟病, 多次到農民家中觀察他們養豬、種自留地、住房和吃飯等情況, 真正做到聽真話、察實情、辦實事。

陳雲深入實際,

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 堅持深入實際做調查研究, 是陳雲領導經濟工作的一個重要方法。 青浦農村調查之後, 他又到杭州、蘇州, 找了與青浦情況相仿的嘉興專區幾個縣(如嘉興、嘉善)、蘇州專區幾個縣(如吳縣、吳江、昆山)的縣委書記和若干個大隊支部書記, 研究了種雙季稻和種小麥的問題, 也順便問了養豬和自留地的情況。 另外, 他又找了與青浦土地、人口、氣候條件不同的蕭山和無錫兩縣縣委的同志, 調查了種植情況, 研究了農作物種植安排上的有關問題。 1961年8月8日, 他向中央報送在青浦小蒸人民公社進行農村調查的三份報告:《母豬也應該下放給農民私養》《種雙季稻不如種蠶豆和單季稻》《按中央規定留足自留地》,
對於恢復與發展農副業生產起了重要作用。

陳雲勇於擔當, 弘揚求真務實精神。 1961年10月14日至11月3日, 陳雲在北京香山主持召開煤炭工業座談會, 他講了如何召開座談會的方法問題。 這體現了他一貫注重摸清實際情況、注重集思廣益和弘揚求真務實精神的工作作風。 他認為要開好座談會, 一是與會人先要報告真實情況, 二是報告情況主要是講存在的問題, 三是要充分發表意見, 體現了他求真務實的調研作風。

陳雲的調研是隨時的、經常的、廣泛的, 立足於算大賬、算細帳。 他的“調研經”, 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 也是踐行好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抓手。 當前, 領導幹部仍應繼承和發揚重視調查研究的光榮傳統和作風,

心系群眾, 求真務實。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史部)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17日 18 版)

(責編:周恬、張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