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傾玉總裁姜炯拜訪中國玉雕大師蔣喜 傳承和田玉匠心技藝

春風又綠江南岸, 美石坊, 賞國玉, 匠心獨韻。 “傾玉”總裁姜炯拜訪中國玉雕大師蔣喜, 就玉雕技藝的傳承, 和田玉文化的傳播等問題深入探討。

2016年的兩會上李克強首提“工匠”精神, 他講到“如何提高我們的產品品質, 通過有效的供給來激發我們的有效需求, 如何用匠心來支撐品牌, 用創新來驅動轉型, 這就需要我們用工匠精神貫穿于我們的企業發展中。 ” “傾玉”致力於中國和田玉文化的傳承, 為此我們聯合中國知名玉雕大師, 共同創作精美和田玉。

(傾玉總裁姜炯與中國玉雕大師蔣喜(右))

蔣喜, 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蘇作玉雕)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其對中國漢代之前的玉器風格及雕刻技法有深刻的研究, 並運用到實際的作品中, 代表作有龍鳳對拍、美石三寶、薄胎茶具、辟邪類題材等。

蔣喜大師講到“中國是文化大國, 玉是傳統文化的代表。 現今隨著社會的發展, 傳統文化被人們所忽視, 如何繼承弘揚玉文化是我們肩負的使命。 作為玉雕傳承人, 我肩負著這樣的使命。 手工技藝是伴隨文明進程的一個有力佐證, 玉雕技藝是至今保留時間最長的手工技藝。 玉石的雕刻題材多種多樣, 從石器時代的玉琮, 到漢代的雲紋、龍紋, 到宋元時期流行花鳥紋飾, 再到明清時期的動物、人物、花鳥的多樣化, 每個時代都有其特殊的印記。 ”

談到對於玉雕文化歷史的理解, 他講到“我認為一個玉雕藝人不僅要讀懂古玉上的歷史痕跡與文化資訊, 還要恰當地使用這些資訊, 並用創新的方式將其闡釋出來。

現在玉雕作品不能簡單地對古玉的標識進行解構或重構, 而應在這一過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 包括對歷史的理解, 對文化的理解, 成為一種演繹、一次昇華。 比如商周時期玉琮內圓外方, 代表天圓地方, 擁有濃郁的神秘宗教色彩, 同時也是禮器, 既有素面雕刻, 也有雕刻瑞獸等, 對後世玉器的雕刻具有重要影響。 ‘古’不能古的讓人看不懂, 刻意求“古”, 不如無‘古’, 從而在玉雕技藝中傳承中國文化。 “

文化的傳播不僅僅在於產品形式, 更在於寓意內涵及美好品德。 隨著蘇州玉雕作品從蘇州走向北京、上海、臺灣等地區的影響力不斷加大, 市場和消費者越來越不滿足一件沒有‘說法’的當代玉雕作品了。 作者和消費者共同促進著當代玉雕作品從無款到有款,

從有款到名款的發展之路。

傾玉, 國玉文化傳承品牌。 和田玉是中國文化的載體, 其包含的“仁、義、智、勇、潔”美好品德一直為人們傳承, 也因其稀有美觀的特性被收藏佩戴, 它也是財富、地位的象徵。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如何將高高在上“君子佩玉”的現象可以生活化, 讓和田玉走進千家萬戶, 將中國傳統玉文化為人們所接受並傳承傳播, 是“傾玉”一直在做的事情。

傾玉用優質的原材料, 經大師的精細雕琢, 賦予吉祥寓意, 為人們帶來精美的作品。 傾玉, 弘揚國玉文化, 締造百年品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