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朱江文:廣東大應急模式的實踐者

兩年——打造了全國有名的“大應急陽江模式”

六年——從茂名交流到陽江工作6年

二十年——忍受近20年病痛折磨從不訴苦

他是廣東省陽江市應急指揮中心首任常務副主任, 時任市氣象局黨組副書記、調研員朱江文。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旭 董永春

 “只要你想幹, 我就全力支援”

2012年, 廣東省氣象部門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 發展地方氣象事業成為重中之重。 當時, 很多人對成立地方氣象機構信心不足, 陽江市氣象局局長梁域深感這項開創性工作的不易。 就在他一籌莫展之時, 朱江文對他說:“你想不想做?只要你想,

我一定全力支持你!”

這麼乾脆的一句話, 在梁域心裡升騰起一股溫暖和信心……時至今日, 梁域仍然動容:“老朱很有想法, 也很有實幹精神, 他當時是紀檢組長, 但是卻主動參與進來, 在關鍵時刻給了我最大的支持, 讓我十分感動。 ”

心有了, 困難卻一點沒少。 一次次彙報溝通、一次次調整思路、一次次失敗推倒重來……功夫不負有心人, 轉機終於來了:2013年3月, 陽江市委、市政府考慮到陽江氣象災害頻發, 是廣東三大暴雨中心之一, 又是颱風登陸和影響最多的地方之一, 提出了整合應急資源, 成立陽江市應急指揮中心的思路。

陽江市氣象局緊跟全市應急一盤棋的步調, 迅速調整思路, 細化“大應急”的具體方案, 提出整合三防、應急、氣象及地震等相關部門資源,

減少資訊在各部門間的時間消耗, 把更多的時間留給相關部門啟動應急預案, 做好防災減災救災準備工作, 建設陽江市應急指揮中心就是最好的載體。 這一方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可新的問題又來了, 業務平臺建在哪裡呢?恰逢陽江市政府正在建設業務樓, 朱江文迅速把握時機, 緊急彙報、請示、協調, 最終, 市政府同意調整設計方案, 在原計劃的業務大樓上加建三層, 用於應急指揮中心。

2014年8月, 陽江市應急指揮中心成立, 預警業務委託市氣象局管理, 朱江文任市應急指揮中心常務副主任。 至此, 黨委領導、政府主導、資源分享、部門聯動的陽江“大應急”體系正式落地, 市氣象局在應急指揮中心承擔起非常重要的角色。

陽江“大應急”體系從無到有, 中間的經過和苦楚, 只有朱江文自己內心清楚。 同事小周回憶, 有一回, 朱江文跟他聊到籌建的事, 開玩笑說:“如果是你, 搞大應急這個事, 我估計你早急哭了。 ”

如今的應急指揮中心, 已實現了“縱向到底”的省、市、縣、鎮四級互聯互通, 視頻連線直通鄉鎮三防辦和氣象服務站, 突發資訊直達重點村;同時實現“橫向到邊”的業務格局, 利用氣象、三防、地震等部門現有的網路基礎, 接入了公安、消防、海事、海洋漁業、電力等部門的應急平臺和視頻監控系統。

這一模式被稱為“大應急陽江模式”。 每當有重大災害發生時, 市領導幾分鐘之內就可以坐鎮應急指揮中心,

利用基礎資料“一張圖”和精細預警“一張網”進行現場指揮。 陽江市也因此取得了“大災無大難, 4年零死亡”的成績。

“我每天一睜眼就在上班了”

朱江文是從茂名市氣象局交流到陽江市氣象局工作的, 他說這裡空氣好, 食物美味, 以後就在這裡安家了, 因此他在這裡買了房子。 但同事們都知道, 他這個房子算是空置了, 因為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辦公室。 特別是汛期, 吃住都在辦公室, 偶爾下樓去鴛鴦湖邊散步成了他奢侈的休閒時光。

“我每天一睜開眼就上班了。 ”朱江文經常邊收起他的折疊床, 邊跟同事們這樣說笑。

有那麼多事嗎?事情真不少, 朱江文心細, 愛操心, 加上應急這個崗位太特殊, 他更加走不開了。 2017年“天鴿”“帕卡”等颱風接踵而來,

陽江市氣象臺設立在應急指揮中心, 作為監測資訊和預報預警資訊的“後廠”, 為預警資訊發佈和應急指揮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項工作也歸朱江文管, 預報、預警得盯著, 朱江文要隨時彙報最新情況。 80多歲的老父親身體不太好, 朱江文已經好幾個星期沒有回茂名老家看望父母了。 實在是放心不下, 他趕回去看了一眼, 吃了一頓飯連夜趕回應急指揮中心。

由於“大應急陽江模式”名聲在外, 前來參觀學習的單位特別多, 於是, 朱江文又多了一個“講解員”的角色。

朱江文並不止步於大應急的現有成績和地位, 2016年, 他還提出要加強七個方面的建設, 進一步完善陽江大應急體系, 包括建設綜合防災救災指揮平臺無人機系統, 優化升級陽江市應急指揮中心決策輔助系統V4.0、海洋災害監測預警應急指揮平臺、數位化應急預案管理系統,完善颱風應急科普工程、三防決策指揮輔助系統(二期)和大應急體制機制創新平臺。直至生命最後的時刻,他的心思還在大應急上,還在為此不斷思索,不斷前行。

“他實在是太累了”

朱江文個頭不高,衣著普通,經常被領導批評太不講究。可在工作上,他是一個非常敬業又十分拼命的人。忙起來,經常是幾天幾夜連軸轉,睡不上一個好覺。

預報科長小周深有感觸:“朱局長一干起活來,就停不下來。有天氣過程時跟我們一起熬到淩晨三四點是常事,我們讓他回去休息,他總是不放心;實在太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會兒,每當發天氣快報要叫他簽名時,真不忍心叫醒他。”工作上,朱江文非常嚴厲,不容許有差錯。可對大家的個人發展,他又是最上心的一個,經常手把手指點大家。由於他的指導,陽江市氣象局在省級預報技能競賽中取得了歷史最好的成績。

生活上,他對自己可以說是“太隨便了”。晚餐,經常是用電磁爐煮一點從老家帶來的番薯之類的粗糧,好像他的世界裡除了工作還是工作。茂名老家並不遠, 雙方的四個老人身體都不好,妻子負擔不輕,但是朱江文卻很少回去,他不愛家嗎?朱江文的兒子說:“爸爸手頭的錢全交到媽媽手中,自己留很少的一點生活費。我本來在上海有不錯的工作,但是家裡的負擔太重了,我得回來。”

曾經有同事看到朱江文總是穿著一雙木屐,看起來不修邊幅又沒形象。直到朱江文離世,大家才從他妻子口中得知其中緣由,因為常年痛風,他的腳已嚴重變形,原本穿39碼的鞋,現在竟要穿43碼,無奈之下才穿拖鞋。

2017年國慶日前夕,天氣平穩,朱江文終於可以安安心心過一個難得的假期了,國慶前他還在準備自己的正研級高工職稱申報材料。誰曾想到,10月6日他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逝世。

意外突如其來,讓人無法接受。應急指揮中心小張哽咽著說:“我記得特別清楚,放假前臨走時,他特意來到我辦公室門前,笑著向我揮手告別,很開心要回家了。”沒想到這一別,竟然成了永別。得知噩耗,同事們悲痛不已,除了值班的人員,大家都自發奔赴茂名,就連已經離職的同事也聞訊趕了過來,大夥兒都想送送這位好同事好戰友最後一程,願他一路走好。

朱江文去世後,陽江應急指揮中心副主任吳多說:“老朱不僅是一位工作上的好搭檔,而且是一個可以成為朋友的人,他自己有什麼困難從來不說,卻經常想著要幫大家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對他關心不夠啊!”說到朱江文,他潸然淚下。

陽江應急指揮中心主任周建國說:“朱江文負責中心的日常管理,我提出3萬元以下的支出都由他決定就行。他說‘不行不行,我的許可權不能那麼大,3000元以下由我決定就好了,超過這個額度還是得請示您’。”他就是這樣,即便生活遭遇那麼多困難,在經濟上他也沒想過打一分錢的主意。

【後記】

去陽江採訪了曾經和朱江文一起工作過的領導和同事,想像著朱江文平時工作拼命三郎的場景,心底如同冬日寒潮般淒涼又為之惋惜。他突發疾病住院期間,廣東省氣象局領導和同事們去醫院看望他。醫生說,他的痛風十分嚴重,有些藥用了會嚴重損傷他的肝腎,只能放棄使用。當醫生掀開被角,一雙變形到無法想像的雙腳讓他們震驚、揪心、自責! 20多年的嚴重痛風、家裡困難從沒有向組織、領導和同事提起過半句。這就是朱江文,一個心系事業、勇於擔當、勤政務實、任勞任怨、嚴於律己的廣東氣象好幹部。

責任編輯:安焱

優化升級陽江市應急指揮中心決策輔助系統V4.0、海洋災害監測預警應急指揮平臺、數位化應急預案管理系統,完善颱風應急科普工程、三防決策指揮輔助系統(二期)和大應急體制機制創新平臺。直至生命最後的時刻,他的心思還在大應急上,還在為此不斷思索,不斷前行。

“他實在是太累了”

朱江文個頭不高,衣著普通,經常被領導批評太不講究。可在工作上,他是一個非常敬業又十分拼命的人。忙起來,經常是幾天幾夜連軸轉,睡不上一個好覺。

預報科長小周深有感觸:“朱局長一干起活來,就停不下來。有天氣過程時跟我們一起熬到淩晨三四點是常事,我們讓他回去休息,他總是不放心;實在太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會兒,每當發天氣快報要叫他簽名時,真不忍心叫醒他。”工作上,朱江文非常嚴厲,不容許有差錯。可對大家的個人發展,他又是最上心的一個,經常手把手指點大家。由於他的指導,陽江市氣象局在省級預報技能競賽中取得了歷史最好的成績。

生活上,他對自己可以說是“太隨便了”。晚餐,經常是用電磁爐煮一點從老家帶來的番薯之類的粗糧,好像他的世界裡除了工作還是工作。茂名老家並不遠, 雙方的四個老人身體都不好,妻子負擔不輕,但是朱江文卻很少回去,他不愛家嗎?朱江文的兒子說:“爸爸手頭的錢全交到媽媽手中,自己留很少的一點生活費。我本來在上海有不錯的工作,但是家裡的負擔太重了,我得回來。”

曾經有同事看到朱江文總是穿著一雙木屐,看起來不修邊幅又沒形象。直到朱江文離世,大家才從他妻子口中得知其中緣由,因為常年痛風,他的腳已嚴重變形,原本穿39碼的鞋,現在竟要穿43碼,無奈之下才穿拖鞋。

2017年國慶日前夕,天氣平穩,朱江文終於可以安安心心過一個難得的假期了,國慶前他還在準備自己的正研級高工職稱申報材料。誰曾想到,10月6日他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逝世。

意外突如其來,讓人無法接受。應急指揮中心小張哽咽著說:“我記得特別清楚,放假前臨走時,他特意來到我辦公室門前,笑著向我揮手告別,很開心要回家了。”沒想到這一別,竟然成了永別。得知噩耗,同事們悲痛不已,除了值班的人員,大家都自發奔赴茂名,就連已經離職的同事也聞訊趕了過來,大夥兒都想送送這位好同事好戰友最後一程,願他一路走好。

朱江文去世後,陽江應急指揮中心副主任吳多說:“老朱不僅是一位工作上的好搭檔,而且是一個可以成為朋友的人,他自己有什麼困難從來不說,卻經常想著要幫大家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對他關心不夠啊!”說到朱江文,他潸然淚下。

陽江應急指揮中心主任周建國說:“朱江文負責中心的日常管理,我提出3萬元以下的支出都由他決定就行。他說‘不行不行,我的許可權不能那麼大,3000元以下由我決定就好了,超過這個額度還是得請示您’。”他就是這樣,即便生活遭遇那麼多困難,在經濟上他也沒想過打一分錢的主意。

【後記】

去陽江採訪了曾經和朱江文一起工作過的領導和同事,想像著朱江文平時工作拼命三郎的場景,心底如同冬日寒潮般淒涼又為之惋惜。他突發疾病住院期間,廣東省氣象局領導和同事們去醫院看望他。醫生說,他的痛風十分嚴重,有些藥用了會嚴重損傷他的肝腎,只能放棄使用。當醫生掀開被角,一雙變形到無法想像的雙腳讓他們震驚、揪心、自責! 20多年的嚴重痛風、家裡困難從沒有向組織、領導和同事提起過半句。這就是朱江文,一個心系事業、勇於擔當、勤政務實、任勞任怨、嚴於律己的廣東氣象好幹部。

責任編輯:安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