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奧運會輸給韓國人後,國乒世界冠軍是如何調整自己技術和器材的?

自2004年奧運會兵敗雅典輸給柳承敏以後, 已經是世界冠軍的年輕小將、“直拍橫打之王”——王皓開始痛定思痛, 在教練組的幫助下改造自己的技術和心理。

到2008年的時候, 王皓實現了弧圈球對拉品質的飛躍, 成為了當時僅次於王勵勤的實力球選手, 而且王勵勤只有正手突出, 而王皓卻是正反手都超強!

與技術改造息息相關的, 是王皓對自己球拍器材選擇的變化。 雅典奧運週期的王皓用的是軟出名的五夾底板——亞薩卡YE, 雖然拉弧圈球的連續性有保障, 但在面對柳承敏那樣的日直單檜的時候, 明顯有力量不足的感覺。

雅典奧運會後, 王皓在2005年上海世乒賽又因為中遠台殺傷力不夠, 而被歐洲大力弧圈球選手、丹麥乒乓球運動員梅茲所淘汰(慘敗!被4-0剃光頭)。 在技術改革迫在眉睫的情況下, 王皓放棄了中庸的YE, 正式選擇簽約國產品牌紅雙喜。 於是乎,

紅雙喜為王皓量身定制的球板——狂飆皓(內部編號N656)系列底板就此誕生。

2005年全運會, 王皓先是使用了天罡Di-11的拍柄的球板, 這是因為當時狂飆皓還未正式定型, 性能設計在前, 外觀還未正式設計, 所以暫時使用了天罡的手柄, 這就是球迷口中的“天罡皓”的由來(下面為了闡述方便,

我用天罡皓代指王皓底板)。

天罡皓底板結構:寇頭+雲杉+阿尤斯+雲杉+阿尤斯。 相比較YE, 天罡皓增加了面材以及力材的厚度以及硬度, 對台內小球回饋更加敏銳, 增強了王皓前三板的威力, 同時使得王皓的直板橫打品質更加兇狠。 而大芯阿尤斯提供了充沛的弧圈底勁, 使得王皓在中台拉兩面弧圈時底勁十足, 不虛對手。

更換底板的同時王皓的正手套膠也在變化, 紅雙喜專門為王皓重新量身定制了一款新的正手套膠——藍海綿天極3。 天極3可以看做是之前G666套膠的全面升級版本, 但論單板殺傷力品質的話在紅雙喜四大正手套膠(狂二狂三、天二天三)中還是最小。

但是天極三比起其他三大套膠也有無可比擬的優點:最不吃膠水, 形變恢復速度最快, 正手連續弧圈球能力穩定, 更容易上臺, 殺傷力較G666提升了不少, 手感也更為清晰。 反正王皓本人用的頗為順手, 幾乎一直用到退役。

至於反手套膠這一塊, 說起來很有意思。 雅典奧運會敗于柳承敏後, 王皓想必領教了蝴蝶最新款套膠Bryce, 也就是中國球迷口中的“大巴”的威力, 所以也打起了這款套膠的主意。

大巴的暴力弧圈比起小蝴蝶sriver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海綿運用了High Tension技術, 模擬灌膠技術將海綿的緊張程度常態化, 雖誕生於有機時代但卻是無機時代內能套膠的先驅, 再刷上有機膠水灌膠,暴力程度只有國產狂飆系列套膠才能與之媲美。

不過大巴膠面不如小蝴蝶細膩,雖暴力,但中小等力量下吃球感與旋轉都是不如小蝴蝶的。直板的力量上限本就不及橫板,於是王皓向蝴蝶公司提出單獨將小蝴蝶的膠皮和大巴的海綿組合到一起,製作一款全新反手套膠。經試用,王皓覺得非常滿意,和正手套膠一樣幾乎用到退役,可見王皓對自己的器材裝備還是十分講究的。

新技術+新器材,讓王皓在04~08年的奧運週期表現出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技術風格。準確地說,分水嶺大概在06年亞運會和07年世乒賽前後。

之前,王皓的打法並不是特別注重實力球的對攻對拉,力量也一般大,更多是圍繞直拍橫打的“賊”弧圈而左右開弓調動對手,製造機會打角度、打落點,或者直接依靠對方的不適應而贏球;

之後,王皓就是名副其實的“站樁”式實力對拉選手了:我不跟你廢話,只想活活拉穿你、兩面拉死你!

憑著這些技戰術和器材的改變,王皓在2007年拿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塊世界單打金牌,而且贏的正是柳承敏!隨後他又和隊友一起獲得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男團冠軍。但遺憾的是,在男單的比賽上,王皓第二次折戟沉沙,決賽輸給隊友馬琳,再次收穫了一枚銀牌。

北京奧運會後國際乒聯無機膠水改革開始推行,所有運動員們都面臨著更換器材的煩惱,那麼王皓在下一個奧運週期又會怎樣調整自己的技術和球拍呢?這一次,他能否克服心魔,實現大滿貫的夢想呢?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說。

本文來自球友黑哥smile精心搜集、整理、原創,查老資料等費時頗多,希望大家能尊重其勞動成果。文章若有疏漏、錯誤之處,也請大家不吝指正,謝謝!

再刷上有機膠水灌膠,暴力程度只有國產狂飆系列套膠才能與之媲美。

不過大巴膠面不如小蝴蝶細膩,雖暴力,但中小等力量下吃球感與旋轉都是不如小蝴蝶的。直板的力量上限本就不及橫板,於是王皓向蝴蝶公司提出單獨將小蝴蝶的膠皮和大巴的海綿組合到一起,製作一款全新反手套膠。經試用,王皓覺得非常滿意,和正手套膠一樣幾乎用到退役,可見王皓對自己的器材裝備還是十分講究的。

新技術+新器材,讓王皓在04~08年的奧運週期表現出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技術風格。準確地說,分水嶺大概在06年亞運會和07年世乒賽前後。

之前,王皓的打法並不是特別注重實力球的對攻對拉,力量也一般大,更多是圍繞直拍橫打的“賊”弧圈而左右開弓調動對手,製造機會打角度、打落點,或者直接依靠對方的不適應而贏球;

之後,王皓就是名副其實的“站樁”式實力對拉選手了:我不跟你廢話,只想活活拉穿你、兩面拉死你!

憑著這些技戰術和器材的改變,王皓在2007年拿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塊世界單打金牌,而且贏的正是柳承敏!隨後他又和隊友一起獲得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男團冠軍。但遺憾的是,在男單的比賽上,王皓第二次折戟沉沙,決賽輸給隊友馬琳,再次收穫了一枚銀牌。

北京奧運會後國際乒聯無機膠水改革開始推行,所有運動員們都面臨著更換器材的煩惱,那麼王皓在下一個奧運週期又會怎樣調整自己的技術和球拍呢?這一次,他能否克服心魔,實現大滿貫的夢想呢?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說。

本文來自球友黑哥smile精心搜集、整理、原創,查老資料等費時頗多,希望大家能尊重其勞動成果。文章若有疏漏、錯誤之處,也請大家不吝指正,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