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夯實基礎確保長效 通山縣綠色產業拓寬致富路徑

咸寧新聞網訊 咸甯日報全媒體記者程慧、通訊員王程海報導:10日, 通山縣黃沙鋪鎮新屋村火龍果種植基地內, 一排排鋼架大棚鱗次櫛比, 翠綠欲滴的果樹長勢喜人, 三五成群的農戶正搶抓好天氣, 施肥、除草。

“最近氣溫高, 所以把薄膜都收了起來, 只留下鋼架, 還有一個月, 基地就要迎來今年第一個豐產期了。 ”新屋村村支書朱夜伍介紹道。

新屋村位於黃沙鋪鎮東南面, 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8戶175人, 是2018年的重點出列貧困村。 近年來, 該村結合全縣綠色產業發展思路, 以“村委會+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 啟動農村發展新活力,

發展特色種養殖業, 火龍果基地就是其中一個。

據悉, 該基地占地20畝, 是在駐村工作隊幫扶下, 籌資建起的村集體經濟項目。 目前, 共帶動13戶貧困戶, 通過入股分紅、務工付酬等方式, 拓寬增收管道。

“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5萬元以上, 貧困戶戶均年增收1.4萬元, 實實在在的成效, 更加堅定了我們發展綠色產業的信心。 ”朱夜伍接著說。

今年是通山縣脫貧攻堅的決勝年。 為順利實現整體脫貧“摘帽”, 該縣進一步夯實基礎, 加快完善交通、水利、電網、文教衛等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精准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 從而提升貧困村發展條件, 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實保障。

該縣更加注重長效脫貧, 立足綠色產業發展, 因戶因人施策,

強化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教育扶貧等措施, 大力推廣“雙產業、雙保險、雙脫貧”扶貧模式, 增強貧困戶發展自信, 引導貧困戶摒棄“等靠要”思想, 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據悉, 該縣今年脫貧攻堅目標為:14個貧困村出列、24895戶貧困戶如期脫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