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走進塞上明珠 感受大漠情懷 美國旅遊作家協會榆林采風活動紀實

2018 年 4 月 6 日, 美國旅遊作家協會(SATW)一行 16人來到了塞上名城榆林, 開始了為期 4 天的采風踩線活動, 充分瞭解了榆林悠久的歷史, 感受了榆林多元的文化。 榆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楊樹發副主任及委屬工作人員對此次活動提供了全程協助。

美國旅遊作家協會(SATW)是北美地區的主要旅遊專業組織, 其會員多為北美旅遊名家、知名旅遊作家和攝影家等, 協會成員作品刊發在北美地區和歐洲地區的知名雜誌、報紙、旅遊書籍、旅遊指南手冊、電臺、電視臺旅遊欄目等媒體上, 對北美地區旅遊者的旅遊選擇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導向作用。

美國旅遊作家協會本次榆林采風踩線活動的第一站來 到了位於米脂縣的楊家溝革命舊址。 在這裡, “陝北榆林過大年”活動的喜慶氛圍依稀可見, 旅遊作家們一下車便被楊家溝家家戶戶掛著的大紅燈籠深深震撼。 隨後, 旅遊作家們跟隨當地導遊參觀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第一代領導人的舊居, 傾聽了中共中央轉戰陝北的相關故事, 紛紛表示毛澤東是人類歷史上一名偉大的領袖, 對中國和世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並對中共中央從楊家溝一步一步走向革命勝利的偉大事蹟表示讚歎。

旅遊作家萊恩·考夫曼(Len Kaufman)

在楊家溝拍攝

旅遊作家們參觀偉人舊居

結束了楊家溝的參觀活動後, 旅遊作家協會乘車來到了位於榆陽區的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基地。 原榆陽區委常委、人民武裝部部長、現榆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楊樹發向大家介紹了治沙連的歷史, 講述了自己和治沙連的同志們一起治沙造林的日子, 旅遊作家們紛紛對同志們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肅然起敬。 參觀結束後, 大家在治沙連基地集體用餐, 品嘗了極具榆林特色的大漠燒烤,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了一天愉快的旅程。

旅遊作家們參觀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展覽館

榆林市旅發委楊副主任

為大家講述自己和戰士們的治沙故事

旅遊作家們用毛筆簽名留念

采風踩線活動第二日, 旅遊作家們首先來到了位於神木市的錦業工業園區。 大家參觀了陝西煤業化工集團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的展廳,通過公司員工的仔細講解了公司的發展歷程、工藝技術、文化建設等基本情況,對榆林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先進的工業水準表示讚歎。

旅遊作家們參觀神木錦業工業園

午飯過後,旅遊作家們來到了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拍攝地——高家堡古城。一進城門,古城的風貌就吸引了這群遠道而來的攝影家們。在古城街道上,大家對小人書、古樸的海報、紅軍帽、印有“為人民服務”字樣的軍旅包以及有著毛主席頭像的水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駐足拍攝。一路上,旅行家們屢屢止步不前,想要將古城每一處的風景留在自己的鏡頭裡。旅遊作家協會成員湯姆·威爾默(TomWilmer)講道:“陝北人民民風淳樸、友好熱情,在這裡沒有一點陌生感,我們喜歡在這裡的每一分每一秒。”

湯姆·威爾默(Tom Wilmer)與

凱薩琳(Catherine)漫步高家堡古城

漫步高家堡古城後,大家來到了位於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石峁遺址。在石峁遺址的多媒體學習廳,當地考古隊負責人邵晶副研究員向大家介紹了石峁遺址歷史以及在世界考古學上的重要性,大家仔細聽講,並認真地做了筆記。參觀過程中,大家對這座 4000 多年歷史的石城驚歎不已,旅遊作家協會成員安·布希(Ann Bush)對隨行人員講:“這真的可以算作是考古史上的一個奇跡!”

旅遊作家們瞭解石峁遺址歷史

當天下午,旅遊作家協會馬不停蹄來到了榆林古城。在那裡,大家漫步在青石鋪就的古城街道上,領略了六樓騎街的壯觀,感受了老城人民生活的氣息。進城不久,一陣敲鑼打鼓的聲音吸引了旅行家們,原來一支由榆陽區社區志願者自願組織的秧歌表演隊正在表演。表演者們頭上綁著白色的羊肚子手巾,穿著色彩豔麗的表演服,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時間,大家情緒高漲,不自覺地跟著音樂節奏一起歡呼、拍手,旅遊作家協會成員凱薩琳(Catherine)還被熱情的表演者邀請到了隊伍裡一起舞動扇子、走著秧歌步,將整個老城熱鬧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攝影家們在榆林老城觀看秧歌表演

旅遊作家凱薩琳(Catherine)學習秧歌

走完老城,正值夕陽西下之時,而經歷了一整天參觀活動的旅行家們絲毫沒有一點倦意。大家來到了當天采風活動的壓軸景點——鎮北台。鎮北台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明代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築物之一,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和“萬里長城第一台” 之稱。在登臺途中,大家聽著風吹戰旗的聲音,望著遠處依稀綿延的古長城,仿佛回到了狼煙烽火的年代。在鎮北台頂,所有成員都被夕陽下的大漠風光深深震撼,拿出攝影設備,記錄下了這“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麗時刻。

鎮北台賞落日

采風活動第三日,大家來到了位於靖邊城北的統萬城。統萬城是我國東晉時匈奴族首領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都城,也是匈奴族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因其城牆為白色,當地人稱白城子,又因系赫連勃勃所建,故又稱為赫連城。參觀當日,蔚藍的天空和白色的統萬城形成了最為完美的色彩衝擊,也為旅行家們提供了最為天然的采風素材。除了讚歎美妙的色彩與壯觀的城牆以外,旅遊作家協會中專長於考古和建築的成員也對這座白城的考古價值和建築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這裡,成員們實現了回歸歷史、回歸自然的願望。

靖邊統萬城采風

藍天·白城·友人

統萬城之行結束後,大家來到了本次榆林采風踩線活動的最後一站——靖邊龍洲丹霞地貌景區。丹霞景區位於陝西省靖邊縣城東南 22 公里處的龍洲鎮,也被遊客及當地人稱為波浪穀。這裡蒼山環抱、綠水縈繞,方圓百公里(主景區34 平方公里)被奇異的紅砂岩地貌(地質學稱丹霞地貌所覆蓋)是近年來發現的一處集攝影、探險、旅遊的絕佳勝地。同藍天下的白色統萬城一樣,丹霞地貌景區中紅色的岩石與藍色的天空也構成了強烈的色彩衝擊,使旅行家們大飽眼福。此外,擅長動植物拍攝的攝影家們對波浪穀中棲息的鳥類與生長的植物產生了興趣,駐足於山谷間捕捉了鳥兒的一舉一動,記錄了每種植物的生長姿態。在經歷了近兩個小時的穀中行走後,丹霞地貌的參觀活動告一段落,美國旅遊作家協會的榆林采風踩線活動也圓滿結束。

參觀龍洲丹霞地貌

成員在波浪谷合影

結束榆林之旅通過本次榆林之旅

美國旅遊作家協會對榆林的歷史文化、人文風情以及能源優勢有了充分的瞭解,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並對榆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及各縣旅遊部門的領導和同志們認真細緻的協助工作、翻譯以及精心製作的榆林旅行指南表示感謝。

經過同美國旅遊作家協會各成員的交談,我們更加深入瞭解了成員們對榆林的認識和看法,現總結如下:

☞1.榆林歷史悠久、文化多元、民風淳樸,給旅行家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榆林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極具觀賞、考古和開發價值,希望榆林能夠繼續不懈地、創新、可持續地在特色景點開發運營、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經典美食宣傳等方面發展旅遊業。

☞3.榆林能源優勢明顯,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科威特”,希望今後能源開發能夠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與生態環境保護和諧發展。

☞4.榆林的高速公路網覆蓋面廣,路況良好,但通往個別景點的道路設施不夠完善。同時,部分機動車駕駛人員在城市內沒有做到規範駕駛、禮讓行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賓對榆林的整體印象。

☞5.希望榆林能夠吸引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參與到榆林的建設發展中。

4 月 9 日,帶著意猶未盡的拍攝欲和對這片土地的不舍之情,美國旅遊作家協會離開了榆林,繼續自己的“印象陝西”之旅。

大家參觀了陝西煤業化工集團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的展廳,通過公司員工的仔細講解了公司的發展歷程、工藝技術、文化建設等基本情況,對榆林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先進的工業水準表示讚歎。

旅遊作家們參觀神木錦業工業園

午飯過後,旅遊作家們來到了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拍攝地——高家堡古城。一進城門,古城的風貌就吸引了這群遠道而來的攝影家們。在古城街道上,大家對小人書、古樸的海報、紅軍帽、印有“為人民服務”字樣的軍旅包以及有著毛主席頭像的水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駐足拍攝。一路上,旅行家們屢屢止步不前,想要將古城每一處的風景留在自己的鏡頭裡。旅遊作家協會成員湯姆·威爾默(TomWilmer)講道:“陝北人民民風淳樸、友好熱情,在這裡沒有一點陌生感,我們喜歡在這裡的每一分每一秒。”

湯姆·威爾默(Tom Wilmer)與

凱薩琳(Catherine)漫步高家堡古城

漫步高家堡古城後,大家來到了位於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石峁遺址。在石峁遺址的多媒體學習廳,當地考古隊負責人邵晶副研究員向大家介紹了石峁遺址歷史以及在世界考古學上的重要性,大家仔細聽講,並認真地做了筆記。參觀過程中,大家對這座 4000 多年歷史的石城驚歎不已,旅遊作家協會成員安·布希(Ann Bush)對隨行人員講:“這真的可以算作是考古史上的一個奇跡!”

旅遊作家們瞭解石峁遺址歷史

當天下午,旅遊作家協會馬不停蹄來到了榆林古城。在那裡,大家漫步在青石鋪就的古城街道上,領略了六樓騎街的壯觀,感受了老城人民生活的氣息。進城不久,一陣敲鑼打鼓的聲音吸引了旅行家們,原來一支由榆陽區社區志願者自願組織的秧歌表演隊正在表演。表演者們頭上綁著白色的羊肚子手巾,穿著色彩豔麗的表演服,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時間,大家情緒高漲,不自覺地跟著音樂節奏一起歡呼、拍手,旅遊作家協會成員凱薩琳(Catherine)還被熱情的表演者邀請到了隊伍裡一起舞動扇子、走著秧歌步,將整個老城熱鬧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攝影家們在榆林老城觀看秧歌表演

旅遊作家凱薩琳(Catherine)學習秧歌

走完老城,正值夕陽西下之時,而經歷了一整天參觀活動的旅行家們絲毫沒有一點倦意。大家來到了當天采風活動的壓軸景點——鎮北台。鎮北台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明代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築物之一,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和“萬里長城第一台” 之稱。在登臺途中,大家聽著風吹戰旗的聲音,望著遠處依稀綿延的古長城,仿佛回到了狼煙烽火的年代。在鎮北台頂,所有成員都被夕陽下的大漠風光深深震撼,拿出攝影設備,記錄下了這“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麗時刻。

鎮北台賞落日

采風活動第三日,大家來到了位於靖邊城北的統萬城。統萬城是我國東晉時匈奴族首領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都城,也是匈奴族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因其城牆為白色,當地人稱白城子,又因系赫連勃勃所建,故又稱為赫連城。參觀當日,蔚藍的天空和白色的統萬城形成了最為完美的色彩衝擊,也為旅行家們提供了最為天然的采風素材。除了讚歎美妙的色彩與壯觀的城牆以外,旅遊作家協會中專長於考古和建築的成員也對這座白城的考古價值和建築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這裡,成員們實現了回歸歷史、回歸自然的願望。

靖邊統萬城采風

藍天·白城·友人

統萬城之行結束後,大家來到了本次榆林采風踩線活動的最後一站——靖邊龍洲丹霞地貌景區。丹霞景區位於陝西省靖邊縣城東南 22 公里處的龍洲鎮,也被遊客及當地人稱為波浪穀。這裡蒼山環抱、綠水縈繞,方圓百公里(主景區34 平方公里)被奇異的紅砂岩地貌(地質學稱丹霞地貌所覆蓋)是近年來發現的一處集攝影、探險、旅遊的絕佳勝地。同藍天下的白色統萬城一樣,丹霞地貌景區中紅色的岩石與藍色的天空也構成了強烈的色彩衝擊,使旅行家們大飽眼福。此外,擅長動植物拍攝的攝影家們對波浪穀中棲息的鳥類與生長的植物產生了興趣,駐足於山谷間捕捉了鳥兒的一舉一動,記錄了每種植物的生長姿態。在經歷了近兩個小時的穀中行走後,丹霞地貌的參觀活動告一段落,美國旅遊作家協會的榆林采風踩線活動也圓滿結束。

參觀龍洲丹霞地貌

成員在波浪谷合影

結束榆林之旅通過本次榆林之旅

美國旅遊作家協會對榆林的歷史文化、人文風情以及能源優勢有了充分的瞭解,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並對榆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及各縣旅遊部門的領導和同志們認真細緻的協助工作、翻譯以及精心製作的榆林旅行指南表示感謝。

經過同美國旅遊作家協會各成員的交談,我們更加深入瞭解了成員們對榆林的認識和看法,現總結如下:

☞1.榆林歷史悠久、文化多元、民風淳樸,給旅行家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榆林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極具觀賞、考古和開發價值,希望榆林能夠繼續不懈地、創新、可持續地在特色景點開發運營、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經典美食宣傳等方面發展旅遊業。

☞3.榆林能源優勢明顯,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科威特”,希望今後能源開發能夠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與生態環境保護和諧發展。

☞4.榆林的高速公路網覆蓋面廣,路況良好,但通往個別景點的道路設施不夠完善。同時,部分機動車駕駛人員在城市內沒有做到規範駕駛、禮讓行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賓對榆林的整體印象。

☞5.希望榆林能夠吸引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參與到榆林的建設發展中。

4 月 9 日,帶著意猶未盡的拍攝欲和對這片土地的不舍之情,美國旅遊作家協會離開了榆林,繼續自己的“印象陝西”之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