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雲南旅遊市場整治1周年|吃,散客增多生意興

4月15日, 我省施行《雲南省旅遊市場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滿一年。 一年來, 雲南加強旅遊購物、旅行社、景區景點等方面管理, 建立健全相關監管機制,

旅遊市場秩序整治效果明顯。 旅遊市場整治, 加速了我省旅遊市場的散客化趨勢。 類型豐富的散客群體、多樣個性的消費需求, 也催生旅遊六要素中的“吃”發生新變化。 一些餐飲企業主動作為、苦練內功, 發力供給端, 在新變化中發現新機遇, 贏得了散客市場的肯定。

“你相信嗎, 現在餐廳營業從中午能延續到晚上9點, 期間客人絡繹不絕。 有些客人, 下了飛機就直奔我們餐廳。 ”4月12日, 記者採訪昆明茴香熙樓餐廳總經理楊志軍時, 他語帶興奮地分享了餐廳發生的變化: 上座率超過100%, 相較以往, 打烊時間至少延後了1個小時。

目前, 茴香熙樓的主要消費者為自由行、自駕游遊客及本地市民。 究竟是什麼魅力, 能吸引遊客的駐足?楊志軍介紹,

目前餐廳定位為小型餐飲綜合體, 提供多樣的菜品選擇, 更好地滿足散客消費需求。 “除了傳統滇菜, 還有蟲拼、犛牛乾巴等雲南地方菜、民族菜。 遊客來一次, 就可以品嘗到多個州市的地道美味。 ”此外, 單次餐飲消費中, 散客群體通常人數較少, 希望盡可能嘗鮮。 針對這一特點, 餐廳提供給散客的菜品價位、餐具、菜量等有別于大型包房消費者, 更具針對性。

爆款產品, 也成為了“吸睛”“圈粉”利器。 茴香熙樓推出的破酥包、雲南傳統過橋米線, 因為口味獨特、特色鮮明, 深受外省遊客的喜愛。 楊志軍自豪地表示, 有些客人為了吃上這些菜品, 常願意等待幾個小時;有的外省遊客, 頭一天剛吃過, 在返程趕飛機前專門又來品嘗或是打包帶回家鄉與親朋共用。

每年3、4月份, 因為沒有時間較長的假期, 在餐飲行業常被認為是傳統消費淡季。 但因為精准把脈旅遊者需求、在供給端製造驚喜, 楊志軍連連感慨:消費時間鏈被有效延長, 淡季, 不淡。

散客數量增長, 是旅遊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 散客群體身份多樣, 旅遊行為特點更加多元和個性。 統一、單調的團隊餐已很難滿足這一群體的需求。 不少自由行遊客愈發重視旅遊中的餐飲環節, 不僅希望眼睛記住美景, 也希望味蕾留下和旅遊目的地有關的記憶。 廣東遊客王遠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 來雲南前做好了攻略, 希望玩得更有個性, 吃得更有特色。 “探店, 尋找特色小吃是我行程中的‘重頭戲’。

類似王遠這樣的遊客, 目前不在少數。 因此, 很多本地餐飲企業出新招, 希望通過“旅遊+互聯網”“旅遊+商貿業”等的融合發展, 能更好抓住這部分旅遊者的胃。

滇菜老字型大小福照樓正在進行著探索和嘗試。 餐廳通過與“大眾點評”“美團外賣”“餓了麼”的合作, 在鞏固本地餐飲消費市場的同時, 也在省外遊客中不斷提升知名度。 “北京、上海的不少食客告訴我們, 正是看了線上點評, 對店裡的特色菜品感興趣, 決定來消費。 ”餐廳總經理余浩然說, 福照樓與線上餐飲平臺合作, 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線上平臺每個月還會回饋專業資料, 圍繞遊客給出的評價和平臺資料分析, 企業有針對性地改進, 與消費者實現了良性互動。

全域旅遊時代,

處處皆景, 遊客的腳步已經不局限于傳統的景區。 而散客群體中, 年輕人漸成主力。 基於此, 福照樓也正優化門店佈局, 把店開進新興商業區, 拓展年輕消費客源, 更好地滿足旅遊者全時空的消費訴求。

旅遊市場整治一周年, 見證了旅遊餐飲消費市場的“轉”與“變”。 更加新穎的餐飲產品供給、更有創意的行銷方式, 讓不少企業和旅遊者都從中有了收穫。 越來越健康、有趣的餐飲消費市場, 也吸引著更多遊客來到雲南, 留戀於美食中, 留下和雲南有關的美好回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