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小兒推拿療法|預防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

小兒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 若反復感染發病, 單位時間內超過一定次數, 即稱為反復呼吸道感染。 近些年, 隨著氣候變暖和病毒變異週期加快, 其發病率急劇升高, 可達20%左右, 以2-6歲兒童最常見。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其病因主要是患兒免疫功能低下、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或餵養方式不當, 以及遺傳、護理、居住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所致。 反復呼吸道感染屬於中醫“虛證”範疇。 由於小兒稟賦不足, 肺脾兩虛, 肺氣虛弱則表衛不固, 脾胃虛弱則化源不足, 五臟皆虛, 故易受外邪侵襲。 中醫學在扶正祛邪、增強抗病能力、改善體質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小兒推拿療法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此外也因其是一種無不良反應的自然療法而逐漸成為目前國內外比較推崇的治療方法。

小兒推拿療法是通過刺激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 使機體臟腑、經絡及氣血的功能得以調整, 可以提高小兒機體的自身免疫力, 從而達到治療疾病、防治反復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臨床中我們常把易感兒童分成兩個類型來推拿預防:

⑴肺脾氣虛型:

臨床表現:患兒平素多見形體消瘦、面色無華、納食不香、食後即便、易汗出。 推拿取穴:補肺經(肺經位於無名指末節羅紋面, 操作時, 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100-500次。 見圖1)、補脾經(脾經位於拇指橈側面, 操作時沿拇指橈側緣從拇指尖推向指根, 連續100-300次。 見圖1)、補腎經(腎經位於小指尖至掌根尺側邊緣成一直線, 操作時自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 100-500次。 見圖1)、揉足三裡(足三裡位於外膝眼下3寸,

脛骨粗隆外一橫指處, 操作時用拇指端按揉, 50-100次。 見圖5)、摩腹(定位在腹部, 用掌面摩稱摩腹, 200-500次或5分鐘。 見圖2)、捏脊(小兒取俯臥位, 操作者自尾骨沿後中線捏脊至大椎穴, 單向捏脊5-10遍。 見圖3)。 宜在飯前進行。

⑵食積內熱型:

臨床表現:患兒平素多見面黃肌瘦、煩躁多啼、食欲不振、腹部脹滿、口臭、舌苔厚膩, 或有低熱。 推拿取穴:清大腸(大腸位於食指橈側緣, 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 操作時從虎口推向食指尖, 100-300次。 見圖1)、清胃經(胃經位於大魚際外側, 赤白肉際之間, 操作時, 沿赤白肉際, 自腕橫紋推向掌指橫紋, 100-500次。 見圖1)、揉板門(板門穴位於手掌大魚際平面, 操作時用拇指端揉, 100-300次。 見圖1)、揉足三裡、捏脊、分腹陰陽(定位在腹部, 操作時用雙手拇指分別沿肋弓向兩旁分推至腹兩側,

100-300次.見圖6)、揉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足掌心前1/3處, 用拇指端按在穴位上揉, 50-100次。 見圖4)。

另外, 易感兒童平時也可以做保健操:

⑴以兩手掌快速互擦, 發燙為止, 然後用擦燙的手按在前額, 先按順時針方向環摩面部50次, 再按逆時針方向摩面50次, 使面部微紅有溫熱感。

⑵以兩手食指在鼻兩側做快速上下推擦, 用力不宜過重, 以局部產生的熱度向鼻腔內傳導為度。

⑶以雙手拇指和食指搓揉雙側耳垂, 反復操作1-3分鐘, 以耳垂發紅、發熱為度。

⑷以全掌橫擦肩背部, 以透熱為度。

⑸按揉合谷、曲池穴各50次。 本法每天進行1次,流感嚴重流行時,可增加1-3次。本法具有宣肺利竅,通陽固表,預防感冒、支氣管炎等作用。長期按摩,可大大提高抗感冒能力。

若易感兒童的餵養不當,營養成分搭配不合理,易造成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缺乏,尤其是鋅、鈣的缺乏、含鉛量的過高等,均可造成免疫力降低。因此,我們應該提倡粗細、葷素多種營養元素平衡餵養,同時還要飲食有節。《醫宗金鑒》曾提到:“乳食過飽或因肥甘無節、停滯中脘,傳化遲滯,腸胃漸傷,則生積熱。”若恰逢病為初愈,則可易致疾病復發,或遷延難愈。《素問·熱論》中也提到:“病熱少愈,食肉則複,多食則遺”。另一方面,食積化熱,“熱則腠理開,營衛同通,汗大泄,故氣泄”,氣泄則衛外不能,易於外感。即有內熱才有外感就在於此。

在治療預防疾病的同時,除了積極加強易感患兒的飲食合理搭配,還要加強體質鍛煉,提高小兒抵禦呼吸道感染的能力。適時增減衣物,不可過度保暖,穿著過多可減弱孩子對外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過飽過暖均可致機體蘊化內熱,稍受風寒即可患病。同時易感患兒應少去公共場所,以減少感染機會。

本法每天進行1次,流感嚴重流行時,可增加1-3次。本法具有宣肺利竅,通陽固表,預防感冒、支氣管炎等作用。長期按摩,可大大提高抗感冒能力。

若易感兒童的餵養不當,營養成分搭配不合理,易造成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缺乏,尤其是鋅、鈣的缺乏、含鉛量的過高等,均可造成免疫力降低。因此,我們應該提倡粗細、葷素多種營養元素平衡餵養,同時還要飲食有節。《醫宗金鑒》曾提到:“乳食過飽或因肥甘無節、停滯中脘,傳化遲滯,腸胃漸傷,則生積熱。”若恰逢病為初愈,則可易致疾病復發,或遷延難愈。《素問·熱論》中也提到:“病熱少愈,食肉則複,多食則遺”。另一方面,食積化熱,“熱則腠理開,營衛同通,汗大泄,故氣泄”,氣泄則衛外不能,易於外感。即有內熱才有外感就在於此。

在治療預防疾病的同時,除了積極加強易感患兒的飲食合理搭配,還要加強體質鍛煉,提高小兒抵禦呼吸道感染的能力。適時增減衣物,不可過度保暖,穿著過多可減弱孩子對外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過飽過暖均可致機體蘊化內熱,稍受風寒即可患病。同時易感患兒應少去公共場所,以減少感染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