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國家明確互聯網醫療監管底線,產業迎來新發展期

一年前, 一份互聯網診療管理的意見徵求稿給如火如荼的互聯網醫療潑了一盆“涼水”;一年後, 新組建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用一份全新的檔劃出了監管底線, 互聯網醫療產業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期。

4月12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審議並原則通過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 此次常務會議決定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 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讓患者少跑腿、更便利, 使更多群眾能分享優質醫療資源。

在16日國務院例行政策吹風會上, 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

《意見》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明確了支持“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鮮明態度, 突出了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政策導向, 明確了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和支撐體系, 也劃出了監管和安全底線。

劃出監管底線

具體來看, 健全和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和支撐體系是《意見》的兩大重要內容,

同時, 《意見》也特別提出要強調行業監管和安全保障, 對強化醫療品質監管和保障資料安全作出明確規定。

衛健委規劃與資訊司司長于學軍表示, “互聯網+醫療健康”會將老百姓看病的時間降下來, 花費降下來, 但是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不能降低。

在監管原則上, 《意見》提出, “誰提供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服務, 誰就必須要負責任”。 互聯網醫院是以實體醫療機構為依託, 責任主體就是醫療機構本身。 監管按照屬地化管理, 實行線上線下統一監管。 此外還特別強調協力廠商平臺的責任, 它們應該確保提供服務的人員資質符合有關規定, 並且對其所提供的服務承擔責任。

于學軍說,

衛健委正在制定互聯網診療行為的管理辦法, 明確監管底線。

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也表示, 在這個檔中, 衛健委明確互聯網診療的底線、邊界。 在這個邊界範圍之內, 互聯網醫療可以提供一些服務。 比如比較成熟的遠端醫療服務, 家庭醫生對簽約的患者提供一些健康管理和線上諮詢的服務, 以及一部分常見病、慢性病線上的複診等。

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 加快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預約診療、檢驗檢查結果查詢等線上服務。 允許醫療機構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等互聯網醫療服務。

會議還決定, 探索醫療機構處方與藥品零售資訊共用。 推行醫保智能審核和“一站式”結算。 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標準體系,

加快資訊互通共用, 強化醫療品質監管和資訊安全防護。

於學軍說, 資訊共用是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基礎性工作, 不同醫院之間如果資訊難以共用, 甚至一個醫院內部的資訊都無法共用的話, 要實現互聯網醫療就非常困難。

於學軍表示, 我國正在著手建立統一權威的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資訊平臺。 國家發改委已經做了立項, 現在從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推動, 截至去年年底, 國家、省、市、縣四級全部實現連通。 “但連通不是目的, 連通只是物理上連通, 下一步要加大力度在應用上下功夫, 確保四級連通以後, 能夠為整個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提供平臺上的支撐。 ”

產業迎來新發展期

去年5月, 原國家衛計委辦公廳相繼發佈《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和《關於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的意見》(徵求意見稿),

監管部門計畫對互聯網診療進行規範和限制。 上述徵求意見稿一出, 互聯網醫療的風口漸漸轉向。

焦雅輝表示, 對於互聯網公司和企業已經申辦的互聯網醫院, 《意見》要求互聯網醫院必須落地在實體的醫療機構, 線上線下要監管一致, 並且必須得有實體醫療機構作為依託, 通過互聯網的平臺為患者提供一些遠端門診等遠端醫療服務。

除了建立互聯網醫院之外, 阿裡、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紛紛在智慧醫療、醫保智慧審核以及“一站式”結算等方面進行了佈局。

剛剛由海虹控股更名而來的國新健康, 是國內市場佔有率最高的醫保智慧審核公司, 截至2017年底,該業務覆蓋了23個省份、149個統籌單位,服務2.7億參保人,覆蓋醫保基金5000億元。

國新健康首席戰略官陳曉東認為,我國醫療健康大資料的安全應用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缺少資料安全規範;行業主體量大面廣,不易管控,“資訊孤島”現象嚴重;人才與經費保障不足等,互聯網企業在這些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截至2017年底,該業務覆蓋了23個省份、149個統籌單位,服務2.7億參保人,覆蓋醫保基金5000億元。

國新健康首席戰略官陳曉東認為,我國醫療健康大資料的安全應用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缺少資料安全規範;行業主體量大面廣,不易管控,“資訊孤島”現象嚴重;人才與經費保障不足等,互聯網企業在這些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