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湖南靖州:田間學校成了“致富加油站”

“今年楊梅花量特別多, 遇天氣晴好, 會結果過多, 影響果實品質, 必須要搶抓時機, 剪除多餘結果枝。 ”3月10日上午, 在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坳上鎮響水村湘佰仕楊梅實訓基地, “土專家”吳長春正在現場給村民演示和講解楊梅春剪技術, 村民裡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泄不通, 聽得津津有味。

近年來, 為滿足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農民科技培訓需求, 靖州縣創新培訓方式, 先後投入資金200多萬元, 圍繞農業主導和特色產業, 開辦了楊梅、茯苓、山核桃、蔬菜、食用菌等11所農民田間學校。 學校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依託,

以新型職業農民為中心, 以田間地頭為課堂, 以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學內容, 聘請經過專業培訓的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縣職業中專的老師及農業局農業技術人員擔任輔導員, 直接到田間地頭進行啟發式、參與式、互動式教學, 鼓勵和激發農民發現問題、分析原因、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靖州縣是“中國楊梅之鄉”, 全縣楊梅種植面積達7.6萬畝, 2.2萬從業農戶, 年產楊梅6萬噸, 產值達10億元。 3月份“靖州楊梅”進入盛花期, 也是田間管理的關鍵時節, 吳長春在課堂上傳授的就是楊梅花期管理技術。

“葉面噴灑0.3%~0.5%的硼砂溶液, 可提高楊梅結果品質。 ”村民學得認真, “專家”也講得興起,

吳長春一時“說漏了嘴”。 村民們如獲至寶:“怪不得你家的楊梅年年被人搶著要不愁銷路!”

據該縣科教推廣站站長胡曉金介紹, 自去年12月份起, 這個田間學校每個月都要組織專家在楊梅實訓基地實訓。 一般上午是實踐課, 課堂就在楊梅樹林裡, 由老師面對面地講、手把手地教。 下午是理論課, 課堂就設在村部專門的教室裡。

舒先富是田間學校的優秀學員, 去年, 他用學到的新技術對自家果園裡的東魁楊梅進行二次修剪。 由於修剪改善了通風透光條件, 楊梅品質顯著提高, 顆顆熟透, 既沒有黴爛, 又沒有僵果。 “12塊錢一斤, 沒人嫌貴, 剛下樹就搶光了。 ”舒先富說, 10畝楊梅林僅一年功夫他就賺了18萬元錢。

據介紹, 該縣各田間學校根據農民需求和生產季節要求,

定期組織開展各項農業技術培訓活動, 迄今已先後開展46場技術培訓和田間指導, 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2萬余人次, 農民綜合素質、技術創新與應用能力、輻射帶動能力顯著提高, 田間學校被農民親切地稱為“科技致富加油站”。

劉傑華蔣和平鐘明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