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寧津滴水公益志願服務組織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

志願者帶領青少年一起體驗古法造紙術

□本報記者劉臻本報通訊員張兆坤

用榨汁機將廢紙打碎, 用一個由木棍和紗網做成的“濾紙漿器”在紙漿中撈起一層“紙漿膜”,

放在吸水棉布上, 用電熨斗小心熨平, 晾乾之後就是一張新紙……4月14日, 在寧津縣新華書店求知堂, 滴水公益的志願者為18名中小學生上完環保公益課後, 帶著他們開展“角落計畫”之“變廢為美”行動——體驗古法造紙術。 “在‘角落計畫’的影響下, 越來越多的孩子提高了環保意識, 平時總愛收集廢品, 變廢為寶。 ”滴水公益志願者戴春玲是柴胡店閆集小學少先大隊輔導員, 2017年4月, 在她的倡議下, “角落計畫”落戶閆集小學。 在學校每個班級設置3個收納箱, 師生們用來收納廢舊紙張、塑膠製品、筆芯, 收集多了便賣給回收站。 另外, 師生們還用廢舊物品做相框、筆筒和靠枕。 戴春玲說, “‘角落計畫’的成果顯而易見,
去年便在柴胡店鎮各中小學校推廣, 今年我們打算在全縣中小學校推廣。 ”“角落計畫”不過是寧津滴水公益志願服務組織服務青少年開展的多項環保公益活動之一。 關愛貧困兒童的“彩虹盒子”, 面向家庭教育的“親子課堂”……“我們的志願服務組織, 就是要通過各種活動, ‘零距離’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 ”滴水公益志願服務組織發起人、甯津縣第二實驗中學語文教師孫猛介紹, 2016年7月, 寧津滴水公益志願服務組織由7名教育工作者發起, 不到2年發展到300餘名志願者。

劉文碩是滴水公益的受益者之一。 去年他上初一時, 偏科嚴重, 極度厭學, 平時叛逆、不服家長管教, 越來越自閉。 母親雒勝英在萬般無奈下找到滴水公益的成員劉芬芳老師。

從此, 每個週末劉芬芳都帶劉文碩參加公益活動, 並利用課餘時間為他義務補習數學。 半年後, 劉文碩不僅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而且有了團結互助意識和責任感, 性格越來越開朗。 如今, 他和父母都加入滴水公益, 成了志願者, 他們希望盡力幫助那些問題少年健康成長。

高中生王雲飛是個“游戲迷”, 父母將他送到滴水公益組織。 志願者李振青帶他參加公益活動時, 時常教育他:“俗話說距離產生美, 比如你離我遠了會覺得我長得還比較帥, 離得太近就會發現我臉上其實長有雀斑。 人與人之間是這樣, 玩遊戲亦是如此, 適當玩樂可以調節生活, 一旦沉迷其中便會玩物喪志。 ”連續參加公益活動1個月後, 家長在“甯津滴水公益活動群”中說,

王雲飛自製力明顯提升, 玩遊戲時間越來越少。

截至目前, 滴水公益組織已開展公益活動百餘場, 服務青少年近2萬人次, 2018年被評為“德州市社會組織雙提雙做先進單位”“優秀青年社會組織”。 “如今, 加入滴水公益的人越來越多, 我們有信心把公益事業做大做強, 服務更多青少年, 讓他們健康成長。 ”孫猛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