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大腸息肉會癌變 這些辦法杜絕腸癌不請自來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 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 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人吃五穀雜糧, 所以胃腸道的疾病相當多。 其中最讓人談虎色變的便是大腸癌。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 2015年全國新發現大腸癌37萬人, 19萬人死於大腸癌。 但實際上不用過分恐慌, 胃腸道腫瘤只要做到早期發現, 早期診斷, 早期治療, 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效果是非常好的。

提早做好預防

預防大腸癌需要從其前身-大腸息肉開始, 80%-95%的大腸癌都是從腸息肉一步步“進化”過來的, 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 大約需要10餘年。 完全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去阻斷息肉的癌變。

“早發現三個月, 多活三十年”。 在歐美, 對於50歲以上的人群, 胃腸鏡檢查都是常規體檢項目。 但在中國, 體檢胃腸鏡檢查接受度不到30%。 甚至許多人在體檢時會選擇癌基因檢測、PET等動輒上萬的體檢專案,

但對於醫師進行胃腸鏡檢查的建議, 老百姓的依從性很低, 這給潛在的大腸癌提供了快速成長的空間。

在臨床中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3年前腸鏡檢查還是結腸息肉, 3年後檢查就已經是直腸癌了, 到最後只能手術治療, 硬生生地耽誤了病情。 幸運的話, 腫瘤未轉移, 肛門得以保留, 若不幸, 在接下來的日子中只能帶著結腸造瘺袋生活。

長了息肉有什麼症狀

那很多人就會問了, 大腸中長了息肉, 會有什麼症狀呢, 或者通俗點講, 人會有什麼感覺嗎?

1, 大便帶血, 這是結腸息肉的主要症狀, 容易被誤會為痔瘡。 很多人飲食起居不規律, 發生大便秘結或常有大便帶血, 經治療後仍有便血, 或症狀反復, 則需高度懷疑大腸息肉, 需及時來醫院, 必要時行腸鏡檢查。

2, 大便習慣和性狀發生改變, 如果平時大便正常, 突然發現大便變細, 有粘液, 或原本一天一次的, 變成兩三天一次或一天兩三次, 就需要加以重視。

3, 便秘或腹瀉, 有長期腹瀉便秘的患者, 經藥物治療後效果不佳, 就需腸鏡進一步檢查。

4, 腹痛, 對於某些長期腹痛的人, 也會發生腸息肉的可能, 這類人群應及早進行腸鏡檢查, 在排除息肉、腫瘤後, 予以相對應的治療。

當然, 也有部分患者沒有任何症狀, 只是體檢發現息肉的也不在少數。 這可見腸鏡檢查的重要性, 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患者, 及時沒有症狀, 也需要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大便隱血檢查。

發現息肉怎麼辦

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 藥物也難以將其消除, 不及時處理, 讓其慢慢長大, 癌變的幾率較高(3%-10%)。 故發現息肉, 最好馬上治療。 當然, 腸鏡第一次檢查, 常規都需息肉活檢明確病理性質, 待病理結果出來後, 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有蒂或無蒂的小息肉, 可以經腸鏡直接摘除, 非常簡單, 花錢也少, 患者的痛苦也少, 若息肉較多, 則可能分次摘除。 直徑大於3cm的無蒂息肉, 或活檢病理報告顯示息肉已癌變的, 或結腸息肉多發、病變範圍廣泛, 無法內鏡下全部切除者, 則應行外科手術或腹腔鏡下治療, 該類息肉摘除後, 要把大塊息肉送病理活檢, 看息肉切緣有無癌細胞浸潤, 若切緣有腫瘤,則需轉外科手術。

切除之後怎麼辦

切除之後,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其實不是的。術後一定要定期做腸鏡檢查,何時複查是依據患者的息肉大小及息肉數目決定的。一般是1-2年複查,若息肉較大,較多,則半年左右複查。如果有家族史的,即使沒有任何自覺症狀,也要定期腸鏡檢查。另外,由於大腸息肉是一種有家族易感性的疾病,遺傳傾向明顯,一旦確診為這種疾病,其直系親屬都需要長期隨訪,以便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此外,飲食上多吃粗糧,新鮮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少吃高脂肪,高糖、辛辣食物,也有助於預防腸息肉的發生。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若切緣有腫瘤,則需轉外科手術。

切除之後怎麼辦

切除之後,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其實不是的。術後一定要定期做腸鏡檢查,何時複查是依據患者的息肉大小及息肉數目決定的。一般是1-2年複查,若息肉較大,較多,則半年左右複查。如果有家族史的,即使沒有任何自覺症狀,也要定期腸鏡檢查。另外,由於大腸息肉是一種有家族易感性的疾病,遺傳傾向明顯,一旦確診為這種疾病,其直系親屬都需要長期隨訪,以便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此外,飲食上多吃粗糧,新鮮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少吃高脂肪,高糖、辛辣食物,也有助於預防腸息肉的發生。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