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條河也可以色彩斑斕

歷史上, 無定河寬窄不定、深淺不定、濁清不定, “不定”是她的地理特點;其流域上演過民族融合、社會發展的史劇, “變化”是她的歷史特徵。 這方世界上黃土覆蓋最厚實的土地, 這方地貌和植被多樣化的地區, 正好位於中國400毫米降水線的分界線和胡煥庸線上。 她一路追逐著時間而來, 對世事的感知似乎更為敏感。 充滿變化的無定河, 在其河名、河源、河灣、人物和風物上, 都散發出多彩的光芒。

也許是唐詩“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裡人”影響太廣, 使人提起無定河, 總有種蒼涼、悲壯之感;也許是無定河對古代中原來說有些遙遠,

所以她給人的感覺是落後的、貧窮的, 甚至是野蠻的;抑或“無定”二字本身就給人神秘、朦朧之感, 令實況難以捉摸。 也因如此, 從古到今, 從不乏對她關注的人。 政府關注其政治軍事價值, 文人墨客欣賞其塞外風情, 科學研究者聚焦她的地理人文, 而百姓則更多地關心邊疆安寧、牛肥羊壯、水茂草豐。 有人這樣形容她:無定河在大地上畫出一張大弓, 和穿過她的長城一道, 守衛著中原大地的安全;她是一隻展翅翱翔的鯤鵬, 俯瞰著大地的滄桑變化;她是一首倔強、高昂的信天遊, 讓鄂爾多斯高原的寒風和毛烏素的風沙把自己帶向遠方。

鎮北台

打開一張中國水系圖, 將其放大, 定格在無定河流域。 閉著眼睛, 冥想一下, 突然發現, 無論其形、其質都像中國祖先畫的太極圖。 你看, 整個流域3萬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圍起來近似圓形, 而無定河就是陰陽兩極的界限。 她所流經的491公里路徑, 有一個又一個河灣, 每一個灣又形成了一個小太極圖。 從自然發展來看,

這條河寬窄不定、深淺不定、濁清不定, “不定”的即是變化, 是她的地理特點;從社會歷史上看, 在其流域, 漢族、匈奴、黨項、蒙古族等民族, 你方唱罷我登場, 歷史也在不斷變遷。 而“變”, 不正是中國太極的魂嗎?不正是古老的中華文明形態的根嗎?不正是因為自然氣候與降水的“變”和人文歷史與朝代的“變”, 才碰撞出一個色彩斑斕的無定河嗎?

彩在其“名”

秦漢之前, 她的名字叫永定河, 當時氣候相對溫暖, 這一區域水豐草茂、牛羊銜尾, 處處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 20世紀70年代, 從和她緊鄰的北邊禿尾河流域發現了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峁石城遺址, 這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龍山文化晚期到夏早期規模最大的、使用了300年左右的石城遺址。

據專家推測, 這裡很可能是黃帝部落的都城昆侖城。 可以想像, 當年逐水草而居的黃帝部落以此為根基, 南遷東徙, 無定河流域必然是其主要的活動區域(黃帝死後所葬橋山在其南黃陵——在無定河流域之南的北洛河上)。 還有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時, 蒙恬、扶蘇領兵30萬, 駐紮在今靖邊縣, 楊橋畔鎮瓦渣梁村——當時叫陽周城的地方。 據歷史學家講, 當時陽周城內總人口超過了60萬。 而陽周城就處在無定河支流蘆河的支系平莊河上。 能讓這些人口衣食無憂, 可見當時此地之豐腴, 直到五胡十六國, 這裡還是“臨廣澤而帶清流”。 至今, 她的上游段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紅柳河”, 還有“兩岸紅柳全依水, 一路黃沙直到山”的景況。

約西元400年之後,

和諧平靜的景象漸漸淡去, 殺戮征伐日漸增多, 氣候也逐漸向小冰期變化, 漸漸地出現了生水、奢延水(蒙語, 北方的水)、朔方水(赫連勃勃建立的統萬城, 亦稱朔方、白城子)等無定河的古稱。 在流經內蒙古鄂托克前旗、烏審旗不足50公里的河段, 蒙語把她稱為“薩托烏蘇”, 寓意黃色之水。 她還有個更有趣的、聽起來就讓人頭暈的名字“恍惚都河”, 從字面上都能讓人感覺到她蒙漢的混血味兒。

陽周城及周邊地理的手繪圖

我猜想,可能在五胡十六國結束之後,我們的文人才根據這條河實際變化了的特性,開始叫她無定河吧。

從永定河到奢延水再到無定河,這條河名稱的變化經歷數千年,折射出這一區域環境變化對河流性格的塑造,浸透著人類活動對她的影響,同時,她也慢慢地影響、塑造著這一方眾生,真有“知其名即知其水,知其水必知其人”之感。

有意思的是,陝西這條無定河最早的名字叫“永定河”,而在北京附近,也有一條“永定河”,現屬海河流域,歷史上又曾叫“無定河”。今天,陝西無定河流過的最大城市——榆林,又稱“小北京”,冥冥之中,自有關聯。

統萬城遺址

彩在其“源”

白於山,這條東西橫亙在陝北大地上的山脈,對於今天的人來說,幾乎是一個貧窮區域的代名詞,事實上,它是國家確定的連片深度貧困區之一。這裡,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不足400毫米,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都極為貧乏。域內的定邊縣城城區內沒有一平米外露的水面,聽水務局的同志講,井要打到地下500米左右才能見到水。晚上行走在這只有十幾萬人口的街道上,途經鼓樓旁水務局辦公的地方,門口上方電子屏上不停滾動著字幕:“節約用水,人人有責,功在當代,利在子孫。現行水價:居民用水3.1元每立方米,營業用水6.2元每立方米,特種行業用水12.2元每立方米。”讓人直觀地感受到這裡缺水的嚴重程度。然而,就是這樣一座白於山,它利用自身黃土埋深厚度大的特性,在被雨水沖刷出的深溝裡,用母親般的胸懷,擠出自己那珍貴的乳汁,在南麓發源了北洛河,在東麓流出了延河,在西麓誕生了涇河最大的支流——馬蓮河,並在其北麓擠出了一個蜿蜒前行、潤澤兩省十三縣的無定河。

波羅古鎮的建築遺址

現今,當你從定邊縣城驅車出發,沿著狹窄而曲折的山路行駛幾十公里,到一個叫長春梁(當地人叫長蟲梁)的地方時,路邊有一塊石碑,上邊篆刻有書法家、畫家劉文西老先生題寫的“無定河源頭”幾個大字,但是周邊是看不到水的,放眼望去,滿是溝壑和被雨水衝開、有多處坍塌的黃土。想要看見水,必須步行下至深溝處,直至看到涓涓細流,那就是無定河起源的地方,這也許是白於山區所有河流發源地的一個共性吧。這裡的河源,它不是一個頭、一個點,而是一個區域的概念。也正因為如此,當你站在溝壑之上時,才能真正感受到大地母親的偉大,如果說江河是大地的血脈,無定河或者發源于白於山的所有河,更像是一位貧瘠的母親剖開自己的身體,用血液潤澤著自己的兒孫。你更能深切地感到:水資源的珍貴,節約用水的必要,水浪費的行為是如此不可原諒。

感觸頗深的是,10年前,我也曾來此探訪過洛河源頭。當時,從延安市吳起縣出發,沿著山路驅車幾十公里,到達人們說的洛河源頭時,看到的是乾枯的深溝裡掙扎長起來的幾棵樹,除此之外,周圍和沿路幾乎都是沒有一點綠色、大片裸露的土地。而今天,無論是無定河還是洛河源區,都可以看到一片片成林的樹木。除了新沖出的水溝外,幾乎看不到裸露的地方了,它們被防風林和防沙草覆蓋、粘連起來。再次探訪,正值深秋,路邊的樹葉紅黃相間,煞是好看。加上秋收,在地裡收穫玉米、土豆、胡麻的勞作人身上裹著鮮豔的頭巾和衣物,還有那一片片發電機的風葉被暖陽照得雪亮,一堆堆橘紅色的採油機(磕頭機)一上一下,和那源頭上一棵棵倔強聳立崖邊的紅柳樹,在無定河源區共同構築了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給人帶來無限的希望。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生態文明的觀念將不斷深入人心,這塊世界黃土覆蓋最厚的地方,有望恢復到“但見樹搖動,不見風沙起”的生態新景象。

作者:蔣建軍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微信平臺

文章轉載需注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連絡人:劉豔飛

郵箱:jianghebjb@163.com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連絡人:劉曉晨

郵箱:jianghechuanmei@163.com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陽周城及周邊地理的手繪圖

我猜想,可能在五胡十六國結束之後,我們的文人才根據這條河實際變化了的特性,開始叫她無定河吧。

從永定河到奢延水再到無定河,這條河名稱的變化經歷數千年,折射出這一區域環境變化對河流性格的塑造,浸透著人類活動對她的影響,同時,她也慢慢地影響、塑造著這一方眾生,真有“知其名即知其水,知其水必知其人”之感。

有意思的是,陝西這條無定河最早的名字叫“永定河”,而在北京附近,也有一條“永定河”,現屬海河流域,歷史上又曾叫“無定河”。今天,陝西無定河流過的最大城市——榆林,又稱“小北京”,冥冥之中,自有關聯。

統萬城遺址

彩在其“源”

白於山,這條東西橫亙在陝北大地上的山脈,對於今天的人來說,幾乎是一個貧窮區域的代名詞,事實上,它是國家確定的連片深度貧困區之一。這裡,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不足400毫米,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都極為貧乏。域內的定邊縣城城區內沒有一平米外露的水面,聽水務局的同志講,井要打到地下500米左右才能見到水。晚上行走在這只有十幾萬人口的街道上,途經鼓樓旁水務局辦公的地方,門口上方電子屏上不停滾動著字幕:“節約用水,人人有責,功在當代,利在子孫。現行水價:居民用水3.1元每立方米,營業用水6.2元每立方米,特種行業用水12.2元每立方米。”讓人直觀地感受到這裡缺水的嚴重程度。然而,就是這樣一座白於山,它利用自身黃土埋深厚度大的特性,在被雨水沖刷出的深溝裡,用母親般的胸懷,擠出自己那珍貴的乳汁,在南麓發源了北洛河,在東麓流出了延河,在西麓誕生了涇河最大的支流——馬蓮河,並在其北麓擠出了一個蜿蜒前行、潤澤兩省十三縣的無定河。

波羅古鎮的建築遺址

現今,當你從定邊縣城驅車出發,沿著狹窄而曲折的山路行駛幾十公里,到一個叫長春梁(當地人叫長蟲梁)的地方時,路邊有一塊石碑,上邊篆刻有書法家、畫家劉文西老先生題寫的“無定河源頭”幾個大字,但是周邊是看不到水的,放眼望去,滿是溝壑和被雨水衝開、有多處坍塌的黃土。想要看見水,必須步行下至深溝處,直至看到涓涓細流,那就是無定河起源的地方,這也許是白於山區所有河流發源地的一個共性吧。這裡的河源,它不是一個頭、一個點,而是一個區域的概念。也正因為如此,當你站在溝壑之上時,才能真正感受到大地母親的偉大,如果說江河是大地的血脈,無定河或者發源于白於山的所有河,更像是一位貧瘠的母親剖開自己的身體,用血液潤澤著自己的兒孫。你更能深切地感到:水資源的珍貴,節約用水的必要,水浪費的行為是如此不可原諒。

感觸頗深的是,10年前,我也曾來此探訪過洛河源頭。當時,從延安市吳起縣出發,沿著山路驅車幾十公里,到達人們說的洛河源頭時,看到的是乾枯的深溝裡掙扎長起來的幾棵樹,除此之外,周圍和沿路幾乎都是沒有一點綠色、大片裸露的土地。而今天,無論是無定河還是洛河源區,都可以看到一片片成林的樹木。除了新沖出的水溝外,幾乎看不到裸露的地方了,它們被防風林和防沙草覆蓋、粘連起來。再次探訪,正值深秋,路邊的樹葉紅黃相間,煞是好看。加上秋收,在地裡收穫玉米、土豆、胡麻的勞作人身上裹著鮮豔的頭巾和衣物,還有那一片片發電機的風葉被暖陽照得雪亮,一堆堆橘紅色的採油機(磕頭機)一上一下,和那源頭上一棵棵倔強聳立崖邊的紅柳樹,在無定河源區共同構築了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給人帶來無限的希望。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生態文明的觀念將不斷深入人心,這塊世界黃土覆蓋最厚的地方,有望恢復到“但見樹搖動,不見風沙起”的生態新景象。

作者:蔣建軍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微信平臺

文章轉載需注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連絡人:劉豔飛

郵箱:jianghebjb@163.com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連絡人:劉曉晨

郵箱:jianghechuanmei@163.com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