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結婚十幾年,第一次和老公鄉下的家人齊整地坐在一起

文:佚 名

圖片:和文章內容無關

經過三個小時的顛簸, 終於到達了老公的老家。

這還是嫁給老公十幾年, 一家人第一次這麼齊整地坐在一起。

家家一本難念的經。 十幾年心裡疙疙瘩瘩過來了。

孩子小時, 家裡地多, 老三上學, 婆婆抽不出身來看孩子, 不能來給我看孩子, 自然也不能給老二家看孩子, 在她心裡, 一碗水要端平, 誰的也不看, 誰也就說不出來什麼了。

那時候白手起家, 吃了上頓沒下頓, 真正的是混窮, 越混越窮, 孩子既小, 又要上班, 狠作了難。 我母親那時又何曾不難, 父親早逝, 弟弟年幼, 正在上學, 我自家還本命不顧, 哪裡還顧得到家裡。 然而到底還是我自己的母親捨不得, 拋家舍業, 丟了地, 來幫我帶孩子, 這一帶就是七、八年。

為著看孩子的事情, 也與婆婆鬧過吵過。 婆婆是個勤勞而要強的人, 看錢重, 不大看得起窮人。 而我又偏偏是個直性子人,

難免會話不投機。 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 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 一些瑣碎的事, 傷了十幾年的心, 到如今孩子大了, 再回頭去想, 恍若隔世, 實在不值得。

為著看孩子吵架的時候, 那個大姑姐跑來鬧事, 這才真的傷透了心。 婆婆的難處可以理解, 不能接受的是那個大姑姐, 火上澆油, 卻涼透了心。 雖然事後, 她一再道歉, 我心裡卻總是過不去。 這一座火焰山一翻就是小十年。

大姑姐要了二胎, 婆婆這時也騰出了手, 一心一意自管去照顧外孫了。 隔二年, 老三要孩子, 婆婆去老三家裡伺候孩子, 公公就去了大姑姐家照看外孫。 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 到底五根手指伸出來不般般長。 作媳婦的心裡不說什麼, 作兒子也要在心裡劃一劃,

自己的爹娘說不出口。

我與LD同志亦沒少為了他的爹娘生過氣。 我的觀點是:爹娘不是聖人, 有錯得讓說, 說了並非不孝順, 有則改之, 無則加勉。 LD同志的觀點是:爹娘說的做的都是對的, 不對的也是對的。 近乎愚孝愚忠。

這種無意義的爭論每次都傷筋動骨, 到最後就成了一個不能揭的傷疤。 不去管不去想, 也沒有什麼。 想起來就是疼。 隨著時間的推移, 年齡的增長, 很多事情原則性漸漸模糊, 到今天雖然結了疤, 想起來還是一個癢, 只是不再疼。

時間真是一個好東西。 可以讓人忘掉許多不想回憶的事情, 也可以撫平人內心的傷痛。 其實一家人, 也無非是爭一個長短、表裡。 然而哪裡又有表裡呢?你的表就是她的裡, 她的表就是你的理, 誰也不是完人, 誰也不可能是完人。

近幾年, 婆婆對我們比以前好了, 因為家附近開了礦, 占了地, 分了錢, 手頭寬餘了;另一原因也是她長年住在小兒子或著女兒的家裡, 怕我與老二家的抱怨, 心裡過意不去。

做老人的不容易, 吃苦耐勞一輩子, 一切為了子女,

一心想一碗水端平, 可就是端不平。 這也可以理解。 畢竟人都是有自己的思想與喜好的, 一樣的孩子, 有弱有強有大有小, 自然對於內心的衝擊也是不一樣的。 咱自己交朋友不還是有一個喜歡與不喜歡親疏厚遠的選擇嗎?這是內心的一種尺碼, 有時不需要說, 也不能說, 說出來會傷了人的心。

有道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在。 那種傷痛, 只有失去了的人才會懂得。 所以無論公婆對我如何, 對於LD同志來說, 他的爹娘仍然是最重的。 我不想他傷痛。 只是我與老二家的幾乎與大姑姐都不怎麼來往。

說起來大姑姐在他們兄弟三人身上也沒少付出心血, 出力出錢操心, 上學, 工作, 幾乎樣樣事情都靠她。 她的不明白之處就在於兄弟們結婚之後, 她依著拿著婚前的尺度來衡量,插手家裡事情太多。前幾年是閑的,大的大了,小的還沒有出生,所以回娘家的次數多一些。近幾年她孩子纏身,沒有那麼大精力了,心勁也平和多了。理解她心疼自己的爹娘,理解她為弟弟們做出的犧牲與努力,盡力去諒解她。這才可以坐在一張桌子上心平氣和地吃上一頓團圓飯。

這頓飯吃得不容易。

不該說的不能說,想說的也不能說,然而又有什麼可說的呢?誰也無法回頭去避免曾經犯過的錯,走過的路。何必強求。

有句老話說的好:婆婆不是娘,籬笆子不是牆。

不強求,不企求,相安無事。畢竟媳婦是外姓人,兩好擱一好。她好我好才會一起好。婆婆的改變帶動了大姑姐的改變。她們的改變也讓我的心慢慢變熱。人的心都是肉做的。我的心向來是軟的。

去時,母親還擔心我會獨自一人留在家裡,做好飯等我過去吃,打電話沒通,才知道我也一起去了,那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了。

一場酒下來,雖不能說盡歡而散,總算還融洽。該說的不該說的都沒有說。說什麼都是多的。喝酒、聊天、淋雨,都是讓人快樂的事。

血濃於水,不說也罷了。

LD同志喝高了,一路無話,他坐在後座上,卻沒有象往常一樣睡去,還是不放心我的技術,只是沒有嘮叨。

晴空萬里,愛恨情仇背後的陰霾都消失殆盡。

只剩下一份乾淨澄明的心,象那眼前一片亮亮的天。

她依著拿著婚前的尺度來衡量,插手家裡事情太多。前幾年是閑的,大的大了,小的還沒有出生,所以回娘家的次數多一些。近幾年她孩子纏身,沒有那麼大精力了,心勁也平和多了。理解她心疼自己的爹娘,理解她為弟弟們做出的犧牲與努力,盡力去諒解她。這才可以坐在一張桌子上心平氣和地吃上一頓團圓飯。

這頓飯吃得不容易。

不該說的不能說,想說的也不能說,然而又有什麼可說的呢?誰也無法回頭去避免曾經犯過的錯,走過的路。何必強求。

有句老話說的好:婆婆不是娘,籬笆子不是牆。

不強求,不企求,相安無事。畢竟媳婦是外姓人,兩好擱一好。她好我好才會一起好。婆婆的改變帶動了大姑姐的改變。她們的改變也讓我的心慢慢變熱。人的心都是肉做的。我的心向來是軟的。

去時,母親還擔心我會獨自一人留在家裡,做好飯等我過去吃,打電話沒通,才知道我也一起去了,那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了。

一場酒下來,雖不能說盡歡而散,總算還融洽。該說的不該說的都沒有說。說什麼都是多的。喝酒、聊天、淋雨,都是讓人快樂的事。

血濃於水,不說也罷了。

LD同志喝高了,一路無話,他坐在後座上,卻沒有象往常一樣睡去,還是不放心我的技術,只是沒有嘮叨。

晴空萬里,愛恨情仇背後的陰霾都消失殆盡。

只剩下一份乾淨澄明的心,象那眼前一片亮亮的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