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級媒體看鄧州:張淑蘭脫貧記

□南陽觀察記者 孟向東 吳曼迪 通訊員 王中獻 張陽

“淑蘭, 你都這麼大歲數了, 咋走起路來還是腳底生風啊!”3月27日, 在鄧州市高集鄉高崗村,

來串門的鄰居看著張淑蘭忙個不停, 開著玩笑說。

“去年年底脫了貧, 心裡敞亮。 再說恁多事兒要忙, 咋能不快點兒啊!”56歲的張淑蘭一邊收拾著廚房, 一邊笑著回應。 春季天氣回暖, 村子附近的駕校裡又多了許多學員, 張淑蘭的家庭旅館又住進了17個客人。

張淑蘭在自家旅館疊被子

她每天有太多事兒要做:她要趕在7點左右讓住店的客人們吃上早飯;待客人們吃完早飯, 照顧好因跟腱受傷的丈夫後, 她要下地給栽種的樹苗培肥;中午再趕回家準備午飯, 順便把已經離開的客人換下來的床單、被罩等清洗一遍……

幸福家庭意外致貧

若不是2008年的一場意外, 張淑蘭和丈夫本該是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 2008年, 家中的獨子在惠州打工期間遭遇劫匪搶劫, 不幸遇難, 年輕的兒媳留下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回了娘家。

“整個人都傻了, 淚也快要流幹了。 ”張淑蘭說, 兒子去世的時候只有24歲, 那一瞬間, 她覺得天都塌了。 可是看著不到兩個月大的孫子, 兩歲多的孫女, 實在不忍心放棄。

要強的張淑蘭打起了精神。

“兒子出事之後, 我們把家裡能賣的都賣了, 撫養兩個孩子長大。 孩子們慢慢長大, 我們老兩口越來越著急, 沒錢咋讓孩子上學, 和城裡孩子一樣受教育呢?”張淑蘭說, 一次學校老師打電話說孫女在舞蹈上有天賦, 原本該高興的她卻在地裡哭了一下午, “不能因為沒錢耽誤了孩子的前程。 ”她決定出門打工掙錢。

2010年, 48歲的張淑蘭和51歲的丈夫出門打工, 建築工人、保安、清潔工、鞋廠的工人……只要能掙到錢, 夫妻倆什麼苦都吃。 “即使在外打工, 家裡的莊稼夫妻倆也沒有丟下, 每年收完秋種完麥子後出門打工, 收麥時回來收麥種秋。

2015年, 村裡通過投票, 一致通過張淑蘭一家為貧困戶。 “她們從來沒主動申請過低保、貧困戶這些政策。

村小組主動替他們做了申請。 ”高崗村村支書賀小五告訴記者。

不等不靠主動脫貧

“365天這夫妻倆天天忙得像停不下來的‘陀螺’。 附近村裡不種的地他們都租過來種, 天天在地裡忙活, 那麼壯的勞力, 累得像泥一樣。 第二天一早照樣上工不耽誤。 ”張淑蘭留給村裡人的是這樣的印象。

為什麼不停下來歇一歇, 那樣幹不累嗎?面對記者的提問, 張淑蘭笑了笑說:“我攢著勁兒要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人只有幹才能擺脫貧困, 只有拼命幹, 才能有奔頭兒。 ”支撐著張淑蘭一家的是早點脫貧的信念。

生活總不辜負勤勞的人, 張淑蘭一家的生活在去年出現了轉機。

去年2月, 出門打工十余天的張淑蘭從堂妹那裡聽到了國家儲備林扶貧項目,

仔細盤算了一番後, 張淑蘭毅然辭掉了建築工地的活兒, 回到村裡開始租地, 準備國儲林專案。

“只要把這些樹木種活, 符合標準後, 國家會給土地補貼和樹木補貼, 不愁收入。 ”在村裡的幫助下, 張淑蘭共流轉了118畝土地, 種下了白蠟、法國梧桐等樹苗, 今年五一前後就將進入驗收期。 為了能夠增收, 張淑蘭還在林地裡套種了蒜苗、黃花菜等蔬菜, 長成後也可以賣點錢。

幫助張淑蘭一家在去年順利脫貧的關鍵是7月份家庭旅館的開業。 高崗村有一個規模較大的駕校, 彙集來自全國各地前來考駕照的學員。

“一天中午在地裡幹活, 路邊有人問我附近有沒有家庭旅館可以住宿。 我一想家裡的空房間收拾下就能住, 就把客人領回了家。”張淑蘭說,那時,她意識到這是個不錯的“生意”。去年7月23日開業到今年2月份,收入有近兩萬塊錢,最多的時候43張床全滿員。張淑蘭的家庭旅館離駕校不是最近的,周到的服務卻讓這裡生意特別好。在村裡的幫扶下,她憑著自己的努力,在2017年年底主動提出脫貧,比原定的計畫提前了兩年。

兩個孫子是張淑蘭辛勤付出的動力

“去年11月,她找到村裡說要脫貧。我們都說讓她再考慮考慮,畢竟國儲林和家庭旅館剛起步,這兩個項目的成本還都是問親戚朋友借的;兩個老人年紀又大,等穩定下來再說。可她來了好幾趟,堅持要把自己的名字劃掉。”賀小五說張淑蘭在脫貧的事情上,很是堅決。

為什麼要堅持脫貧,張淑蘭驕傲地說:“家裡的貧困有原因,但不能拿這個當藉口,一直伸手問別人要,等著政府幫我脫貧。我也得給孩子們做好獨立自強的榜樣。”說起兩個孩子,張淑蘭眼睛裡充滿了希望。

就把客人領回了家。”張淑蘭說,那時,她意識到這是個不錯的“生意”。去年7月23日開業到今年2月份,收入有近兩萬塊錢,最多的時候43張床全滿員。張淑蘭的家庭旅館離駕校不是最近的,周到的服務卻讓這裡生意特別好。在村裡的幫扶下,她憑著自己的努力,在2017年年底主動提出脫貧,比原定的計畫提前了兩年。

兩個孫子是張淑蘭辛勤付出的動力

“去年11月,她找到村裡說要脫貧。我們都說讓她再考慮考慮,畢竟國儲林和家庭旅館剛起步,這兩個項目的成本還都是問親戚朋友借的;兩個老人年紀又大,等穩定下來再說。可她來了好幾趟,堅持要把自己的名字劃掉。”賀小五說張淑蘭在脫貧的事情上,很是堅決。

為什麼要堅持脫貧,張淑蘭驕傲地說:“家裡的貧困有原因,但不能拿這個當藉口,一直伸手問別人要,等著政府幫我脫貧。我也得給孩子們做好獨立自強的榜樣。”說起兩個孩子,張淑蘭眼睛裡充滿了希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