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港媒稱“旅遊熱”影響南極生態:破壞環境 干擾科考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14日刊登題為《旅遊熱是否不利於中國在世界最南端的科研?》一文, 文章摘編如下:

這是最後的自拍機會, 但工作人員告訴杭州野生動物電影製作人徐成華(音)所在的南極旅行團中的遊客要遠離企鵝。

去過兩次南極的徐成華說, 工作人員一再提醒遊客注意這些規定, 包括不要亂扔垃圾、與動物的距離至少保持5米等。

他說:“但一些中國遊客的表現仍然很差……(包括)製造很多噪音, 在企鵝面前跳舞, 甚至與它們握手。 ”

文章稱, 隨著更多中國遊客有能力到達這個遙遠地區, 科學家和旅遊公司越來越意識到有必要控制人員湧入,

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這塊大陸的脆弱環境受到的影響。

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隊成員王培說, 他曾在長城站工作, 在那期間, 他和同事們經常見到遊客。 長城站是中國在南極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

王培說, 在不忙於實地考察和資料處理時, 這個位於南設德蘭群島的科考站的團隊成員每週最多要接待4次遊客, 每次12至100人, 這些遊客大部分來自中國。 王培說:“他們好不容易才最終到達了我們自己的科考站, 我們明白很多人希望看到它, 如果我們不歡迎他們, 這似乎不合情理。 ”

但王培說, 遊客頻繁來訪影響了研究工作, 也讓人們對大量人流對該地區敏感生態系統的影響感到擔憂。

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稱, 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南極遊客來源國。

根據該協會的資料, 2016年-2017年夏季, 有超過4.4萬名遊客到訪了這塊世界上最寒冷、最乾燥、風最大的大陸, 其中12%的遊客來自中國, 美國遊客占33%。

文章稱, 中國遊客人數較一年前增加了四分之一。

凱撒旅遊極地探險事業部總經理張雷說:“這個市場越來越大。 ”凱撒旅遊是進入極地旅遊市場的首批中國旅行社之一。

他說, 遊客通常在長城站停留1個小時左右, 但他們乘船登陸和離開要花更長時間。

他說, 至少有兩三名長城站工作人員要接待每批遊客, 解釋長城站的工作, 並阻止遊客進入危險區域。

文章稱, 一個旅遊團曾由於極端天氣在該站滯留近4個小時。

王培說, 政府應該在進一步對遊客開放該地區之前進行評估。 他說, 公眾到訪也需要得到更好的組織。

文章稱, 業內人士認為南極旅遊熱將會繼續。 限制遊客人數似乎是不可能的, 至少就目前而言是這樣。

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通信與環境部門負責人艾曼達·利尼斯說, 她預計該領域的增長“將繼續與全球旅遊業趨勢一致, 對中國遊客來說也是如此”。

她說, 數字正在增長, 儘管與其他荒野保護區或偏遠目的地相比, 4.4萬人相對較少。 她說:“繼續在廣闊和全球範圍內進行監控並開展協作對於保護南極特殊環境來說絕對至關重要。 ”

文章稱, 南極的人類活動是通過《南極條約》體系進行管理的, 該體系提供了一個框架。 包括中國在內的50多個相關方面簽署了這項條約。

利尼斯說, 只能通過簽署《南極條約》國家的共識來限制遊客人數。

中國遊客在南極與企鵝“親密接觸”(香港《南華早報》網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