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新聞看的越多,你離真相就越遠呢?

1、常識和統計學的真相

統計學往往能夠揭示這個世界很多讓你顛覆認知的真相。

比如如果你開車10分鐘去買一張彩票, 你知道你出車禍死亡的概率,

比中大獎的概率高好幾倍嘛?

再比如你開車半個小時, 送你的朋友去機場, 在安檢口對他說了一句:“一路平安!”, 但是你回頭開車回去的這趟路, 和你朋友所乘飛機到目的地的這段路比起來, 你出車禍的概率是他飛機失事概率的幾十倍。

那麼到底應該是誰對誰道一聲一路平安呢?

這樣的錯覺, 生活裡到處都是,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每年的車禍資料, 是躺在統計結果裡面的一個個數字而已, 而中了彩票的人, 出了事故的飛機, 總是活生生的出現在你的生活裡, 在電視裡迴圈播放, 在手機的推送裡不斷提醒。

911事故以後, 選擇坐飛機的人迅速下降, 他們都選擇了駕車出行。

但是有一個研究統計, 如果純粹從死亡人數來算的話,

那些坐飛機的人如果全部選擇了開車, 那麼結果就是每個月要發生一次911事件。

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偏見啊。

我們總是容易相信那些親眼看到的見證性的證據, 新聞裡再多的死亡數字, 也沒有一張血肉模糊的照片來的讓人印象深刻。

2、什麼是鮮活性效應

為什麼一個細節豐富的個案, 影響力會這麼大呢?

這就不得不說到我們認知中的偏見了, 這個有個特別形象的名字叫做“鮮活性效應”(也叫易得性偏見)。

鮮活性效應的來源, 有很多種說法, 腦科學和進化學都有其相對應的解釋。

最新的腦科學在情感和理智上的研究表明, 情緒才是做決策的主人, 所以個例所帶來的共情, 和理智帶來的分析兩者比起來,

共情的力量明顯壓倒了理智。

而進化學上, 理智腦畢竟屬於最外層, 也是最晚進化出來的, 在大腦的許可權, 遠遠比不上所見即所得的爬蟲腦, 自然而然我們就容易受到個案的見證性偏見的影響。

那麼這種偏見給我們生活中帶來什麼影響呢?

前面的例子已經說明, 我們對於統計學和概率學的認知上的局限。

另一方面, 我們不得不說現在自媒體上販賣情緒和觀點那些文章了, 他們正是利用了我們人性中的這一點, 來達到說服我們的目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樣的文章, 通過我的同學、鄰居、同事的堂姐為開頭的故事, 然後總結出一個觀點。

比如相親的都沒什麼好結果, 比如30歲以後結婚有多幸福,

比如公平只會遲到, 但是從來不會缺席。

當有了一個活生生的案例在你的眼前的時候, 你就會對此深信不疑。

3、被偏見影響的生活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 一個人信誓旦旦的給你推薦一款產品, 並用親身經歷向你證明了這款產品的神奇效果。

比如神奇的秘方, 那些能夠治療慢性鼻炎、治療痛風、治療糖尿病的神奇秘方, 往往讓你情不自禁的買單。

這些秘方往往都有神奇的療效, 也有鮮活的案例, 甚至會聲明正是因為太有效了, 所以那些利益集團都在迫害他們, 不想讓這些秘方現世。

而你, 剛好很“幸運”的得到了這次機會。

但是, 從個例有療效, 到療效可複製之間, 需要走的路有太多太多, 最終能夠證明可以複製的成功率,

太低太低太低了。

通過馬雲的成功故事, 總結出來的方法論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了, 但是有嚴謹的科學邏輯的, 一個都沒有。

個案的研究和得出的結論, 不僅會像最開始的統計學案例一樣誤導我們, 有時候造成的傷害是無法挽回的。

比如上面提到的藥物治療方面, 有太多不願意相信正規科學療法, 從而選擇神秘醫學甚至通靈療法的人, 因為延誤治療而失去了他們的生命。

更不用說, 因為“見證效果”從而讓自己做出的那些在經濟上、甚至情感上的損失了。

那麼, 知道了這個“鮮活性效應”存在的我們, 如何去避免呢?

建立科學的思維很重要。

個例只是一個個例, 它對於事實的作用僅限於一個單個的樣本, 對於整體的結果來說, 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其中相關性和因果性,是否有足夠的理論證明,他們之間的相關性。

是否有重複的實驗資料,證明他們的因果性,在控制其他變數不變的情況下的因果性。

因為所以,科學道理,無外如是。

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其中相關性和因果性,是否有足夠的理論證明,他們之間的相關性。

是否有重複的實驗資料,證明他們的因果性,在控制其他變數不變的情況下的因果性。

因為所以,科學道理,無外如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