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張廳,新場古鎮最具文化傳承的張氏宅第

位於上海浦東新區遠郊的新場古鎮, 是一座富有生活氣息的水鄉古鎮, 其核心地區的石筍裡, 基本保持了清末民國以來的原貌, 是上海地區人氣漸旺的古鎮景區。

新場古鎮的老宅大多位於貫穿南北的新場大街兩側, 其中有一座最具文化傳承價值的老宅, 便是位於新場大街271弄的張廳。

這座張氏宅第始建於清代中期, 最終成型於清末宣統年間。 張廳是現今大家對這處四進三開間大宅的稱呼, 以前是新場富戶張信昌的祖傳老宅, 目前仍有張氏後人居住于此。

從新場大街上看, 張廳毫無特別之處, 臨街的三個門面中, 左右各一個開間作為商鋪使用, 中間則開有一扇灰色的木門, 與大街上的其實老宅相比並無二致。

走進木門, 穿過第一進的過街樓, 發現裡面別有洞天。

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位於走道右側的石制大門, 大門左側利用第二進房屋的外牆自然構成一個壁照, 上面掛有當地有關部門2010年10月頒發的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新場張氏宅第”石牌。

大門約有兩層樓高, 外側看起來非常低調, 兩邊的門框只是一根石柱而已。 然而, 走進大門, 從內側看, 卻是另一番景象。 大門的門柱是具有歐洲風格的雕花石刻立柱, 門柱上部則是標準的中式風格, 包括頂部的黑瓦飛簷和中部的兩邊小中間大的三個石框。

如果說大門的形制是中西結合的話, 那兩扇大門的門板上分別題寫的“曲江養鴿”、“京洛傳鉤”豎式匾額, 則完全是中國文化的代表。

大門後便是回字形的前院, 四周是二層回廊式建築, 二樓面向院子的一側修有木欄和落水屋簷, 由木欄形成的小陽臺與後側的房間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居住空間。

第三進的一樓正中間是一開間寬的大廳,既是過道,也是整個宅第的公共大廳。大廳地面上滿鋪的馬賽克地磚以及大廳的石膏平頂,無不透露出歐式建築風格。

穿過大廳,就是張廳的後院。後院也由回字形的二層樓房構成。二樓房屋取消回廊,直接便是房間的窗戶,顯得更加簡潔。後院的各家都在院內搭設了廚房,使後院看起來稍有局促之感。

繼續穿過後院的最後一進,便來到老宅的後門。張廳的後門外是一座典型的馬鞍水橋,沿著石階可以直接走到巷西河邊上船出行。張廳的後門,除了水橋,還在門口搭了一座石板橋與河對岸的巷西街相連,從而形成前街後河的格局。

總而言之,張廳的確是新場古鎮上值有一看的最具文化傳承價值的老宅。

第三進的一樓正中間是一開間寬的大廳,既是過道,也是整個宅第的公共大廳。大廳地面上滿鋪的馬賽克地磚以及大廳的石膏平頂,無不透露出歐式建築風格。

穿過大廳,就是張廳的後院。後院也由回字形的二層樓房構成。二樓房屋取消回廊,直接便是房間的窗戶,顯得更加簡潔。後院的各家都在院內搭設了廚房,使後院看起來稍有局促之感。

繼續穿過後院的最後一進,便來到老宅的後門。張廳的後門外是一座典型的馬鞍水橋,沿著石階可以直接走到巷西河邊上船出行。張廳的後門,除了水橋,還在門口搭了一座石板橋與河對岸的巷西街相連,從而形成前街後河的格局。

總而言之,張廳的確是新場古鎮上值有一看的最具文化傳承價值的老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