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斯坦福大學監獄實驗可能是迄今為止最令人不安的實驗

1971年8月, 心理學教授菲力浦·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的地下室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心理學實驗。 實驗意在探尋監獄環境中人性、權力與社會角色之間的動態關係。 津巴多從學生中招募了志願者, 在實驗過程中扮演囚犯和警衛。

津巴多希望能夠通過實驗搞清楚一個問題的答案:絕對權力是否會讓人性朝著同一個方向發展?對弱者的壓迫和虐待, 是否是人性中固有的特質?

然而實驗過程中卻意外頻發, 出乎了津巴多及所有參與者的預料, 最終整個實驗失去控制。 以致今日, 在一些心理學家看來,

這項實驗仍然充滿著爭議。

菲力浦·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學投放的分類廣告上寫道:"需要男性志願者在監獄中進行心理學研究, 每天15美元, 持續1-2周。 "

廣告發出後, 七十多人申請參加這項實驗。

七十多名志願者接受了嚴格的體檢並進行了心理測試。

在一輪又一輪的海選之後, 篩除了存在心理問題, 人格障礙, 身體殘疾或犯罪傾向、毒品記錄的志願者, 最後選出24名白人男性大學生作為最終的參與者。

津巴多和他的研究團隊用擲硬幣的方法將參加者分成兩組, 一組扮演監獄看守, 另一組扮演囚犯,

每個類別各有9名正式成員和3名候補成員。

這項實驗在1971年8月17日正式開始。

1971年8月17日, 9名囚犯被帕洛阿爾托警察局的員警在各自家中逮捕。 他們被拘留, 按指紋, 拍照片, 並被蒙上眼睛, 然後移入牢房, 一切都按照現實中真實的流程進行。

很快他們就會被轉移到設在斯坦福大學心理系的地下室,

這間地下室完全模擬真實的斯坦福縣監獄。

研究人員在佈置監獄時考慮到了每一個細節, 並在設計牢籠和放風大廳時參考了曾經入獄的罪犯和監獄官員的建議。

地下室被打造成三個能夠容納三名囚犯的牢籠, 每個牢籠都有一個數字。 放風大廳為地下室的走廊, 囚犯可以走動或鍛煉身體。 一間巨大的衣櫃被用作禁閉室。

囚犯們被剝光衣服, 用冷水沖洗全身後, 得到了一件印有編號的囚服, 以及一雙長筒襪和拖鞋。 每一名囚犯都須戴著一頂由尼龍製成的頭套, 用來代替入獄剃光頭的流程。

囚犯牢服上的數字就是他們在這裡唯一的名字, 他們必須以編號稱呼自己和他人, 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囚犯被提前告知會遭到非人的, 無差別化的待遇, 並提醒他們時刻記得, 自己處於被壓迫的位置。

同時, 警衛會穿戴著真正的獄警制服, 卡其褲, 皮鞋, 並佩戴Cool Hand Luke式鏡面太陽鏡, 以防止與囚犯目光接觸。

津巴多告知警衛們的權力範圍:雖然不允許使用暴力,但他們可以為了維持秩序做任何必須的事情。 衛兵可以騷擾囚犯,扣留食物或辱駡。

警衛們將輪班工作, 三名警衛分三個小組八小時輪班,候補警衛隨時待命,以免發生意外。

實驗的第一天晚上,囚犯們在淩晨2點30分被一陣哨聲驚醒。一些囚犯因沒有按照規定的時間起床,不得不接受做俯臥撐的懲罰。

前“囚犯”Richard Yacco回憶起當時的一幕:

“當我第一次從牢房中醒來時,我不知道當時是幾點,那裡沒有時間的概念,起床後警衛立馬又讓我們回到床上,我意識到他們是故意找茬,從那時,我就對他們有了敵意。”

第二天早上,監獄發生了暴動。囚犯將床堵在門口,對守衛大聲咒駡。 警衛意識到寡不敵眾,立即請求候補警衛增援以鎮壓暴亂。

警衛使用滅火器噴射囚犯,並沖入牢房,赤裸裸地將鬧事分子揪了出來,扔在地上,將一些人關進了衣櫃單獨禁閉。 警衛門還取走了床,迫使其餘囚犯只能睡在地板上。

雖然平息了暴動,但警衛意識到了一個問題:警衛任何時候都不可能九個人同時值班,而囚犯永遠都有九個人,正所謂,寡不敵眾。

所以為了長治久安,他們決定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簡單的說就是在囚犯中選拔特權小組。警衛們將最服從管理的三名囚犯提拔到特權小組。 這三名囚犯會得到特殊的制服,並收到床和特殊食物。

而表現出反抗行為的囚犯將會減少食物的供應。

不出所料,幾個小時後,身為特權小組的囚犯成為了警衛忠實的助理,他們開始幫助警衛管理和教訓其他的囚犯。

而警衛們則表現的更加團結一致和趾高氣昂。

警衛們在力量站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開始變本加厲的折磨,白天,警衛對囚犯進行隨意的羞辱。晚上,囚犯被禁止去衛生間,囚犯被迫原地解決,而這一切不需要任何理由。

隨著警衛壓迫程度的加深,囚犯們變得越來越怯懦。 而囚犯越來越順從,警衛就越具有侵略性。

經歷36小時的監獄生活和獄警的“治療”之後,囚犯8612出現了嚴重的情緒障礙,和思維混亂,表現出歇斯底里的哭泣和憤怒。”

這名8612的囚犯因為表現的不夠積極,不久前剛被剝奪了特權小組的身份。

警衛承諾將恢復他特權小組的身份,但仍不能安撫他的情緒,最終,在醫生檢查後被送回了家中,成為了第一個退出的人。

實驗第五天,津巴多帶來了一位牧師,牧師告訴囚犯,他們提前出獄的唯一方法是在律師的幫助下,與他們的父母聯繫並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天,津巴多模擬召集了一個由監獄顧問團組成的假釋委員會。 對符合假釋條件的囚犯公佈了他們的案件,並要求囚犯們如實進行答辯。

津巴多和研究人員清楚地看到,此時,囚犯已不再將自己視為實驗的一部分,而是已經成為了真正的囚犯。

囚犯配合著假釋委員會對自己的指控,並懺悔著自己莫須有的罪行。

津巴多總結到,在試驗中,總共出現了三種不同類型的警衛。

“第一種警衛,遵守監獄規則的強硬但公平的警衛。第二種,以敵對的,武斷的和創造性的方式壓迫、侮辱囚犯。這些警衛似乎完全在享受他們所擁有的權力。第三種,徘徊在這兩者之間。

津巴多注意到,其中一名警衛對待囚犯極為苛刻,被囚犯稱為約翰韋恩(美國連環殺手)。他非常享受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同時,試驗中,津巴多認為也存在著三種不同類型的囚犯。

“第一種,反抗到底,時刻在尋找機會死磕,時刻想要改變強弱關係。第二種,樂意成為員警的助理,以到更多的優待與好處,他們最終成為了員警的線人。第三種,沉默的多數,遭受欺壓時最多發發牢騷。”

假釋委員會在與囚犯談話的過程中,有一名編號為8619的囚犯開始歇斯底里地顫抖與抽泣,研究人員不得不停止談話,打算帶他去看醫生。

得知8619將要離去時,其他囚犯們開始了持續的嘲笑,並辱駡他是員警的線人和懦夫。

研究人員提出送8619回家,但他說自己不能離開,因為他害怕員警線人的標籤會伴隨自己終生。

津巴多把8619拉到一旁,說道:“聽著,你不是8619,我的名字是津巴多博士,我是心理學家,這不是真正的監獄。 只是一個實驗,那些人是學生,不是囚犯,我們走吧。”

囚犯停止了哭泣,看著津巴多,就像一個從噩夢中驚醒的小孩子,回答說:“我想回家。”

在實驗的第六天,津巴多的未婚妻,記者克莉絲蒂娜被邀請進入實驗室採訪囚犯。

她被眼前的一幕嚇壞了,在看到警衛毫無底線的虐待囚犯的場面後,她告訴津巴多說:“你們對這些男孩做的事很可怕,你仿佛就是一個劊子手。”

津巴多意識到自己已無法掌控局面,最終結束了實驗。

津巴多後來承認:“直到很久以後,我才意識到,實驗之所以會失去控制,是因為有一段時間,我甚至以為自己是一名典獄長,而不是心理學教授。”

據說,美國海軍資助了這項實驗,他們對人類群體等級制度建立的問題非常感興趣,而答案正如津巴多及其研究團隊在他們的分析報告寫到的那樣:

“在一個封閉狹小的空間內,所有身處其中的人會自發的建立起某種秩序與等級,並本能的維護這種秩序與等級為自己帶來的利益,如果擁有足夠的權力,普通人可以輕易的變成無情的壓迫者,而如果失去權力,兇惡的管理者也會成為值得同情的好人。並不是他們的人格決定著他們的行為,而是他們所在的位置,不得不讓他們在人性的善與惡之間做出取捨。”

津巴多告知警衛們的權力範圍:雖然不允許使用暴力,但他們可以為了維持秩序做任何必須的事情。 衛兵可以騷擾囚犯,扣留食物或辱駡。

警衛們將輪班工作, 三名警衛分三個小組八小時輪班,候補警衛隨時待命,以免發生意外。

實驗的第一天晚上,囚犯們在淩晨2點30分被一陣哨聲驚醒。一些囚犯因沒有按照規定的時間起床,不得不接受做俯臥撐的懲罰。

前“囚犯”Richard Yacco回憶起當時的一幕:

“當我第一次從牢房中醒來時,我不知道當時是幾點,那裡沒有時間的概念,起床後警衛立馬又讓我們回到床上,我意識到他們是故意找茬,從那時,我就對他們有了敵意。”

第二天早上,監獄發生了暴動。囚犯將床堵在門口,對守衛大聲咒駡。 警衛意識到寡不敵眾,立即請求候補警衛增援以鎮壓暴亂。

警衛使用滅火器噴射囚犯,並沖入牢房,赤裸裸地將鬧事分子揪了出來,扔在地上,將一些人關進了衣櫃單獨禁閉。 警衛門還取走了床,迫使其餘囚犯只能睡在地板上。

雖然平息了暴動,但警衛意識到了一個問題:警衛任何時候都不可能九個人同時值班,而囚犯永遠都有九個人,正所謂,寡不敵眾。

所以為了長治久安,他們決定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簡單的說就是在囚犯中選拔特權小組。警衛們將最服從管理的三名囚犯提拔到特權小組。 這三名囚犯會得到特殊的制服,並收到床和特殊食物。

而表現出反抗行為的囚犯將會減少食物的供應。

不出所料,幾個小時後,身為特權小組的囚犯成為了警衛忠實的助理,他們開始幫助警衛管理和教訓其他的囚犯。

而警衛們則表現的更加團結一致和趾高氣昂。

警衛們在力量站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開始變本加厲的折磨,白天,警衛對囚犯進行隨意的羞辱。晚上,囚犯被禁止去衛生間,囚犯被迫原地解決,而這一切不需要任何理由。

隨著警衛壓迫程度的加深,囚犯們變得越來越怯懦。 而囚犯越來越順從,警衛就越具有侵略性。

經歷36小時的監獄生活和獄警的“治療”之後,囚犯8612出現了嚴重的情緒障礙,和思維混亂,表現出歇斯底里的哭泣和憤怒。”

這名8612的囚犯因為表現的不夠積極,不久前剛被剝奪了特權小組的身份。

警衛承諾將恢復他特權小組的身份,但仍不能安撫他的情緒,最終,在醫生檢查後被送回了家中,成為了第一個退出的人。

實驗第五天,津巴多帶來了一位牧師,牧師告訴囚犯,他們提前出獄的唯一方法是在律師的幫助下,與他們的父母聯繫並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天,津巴多模擬召集了一個由監獄顧問團組成的假釋委員會。 對符合假釋條件的囚犯公佈了他們的案件,並要求囚犯們如實進行答辯。

津巴多和研究人員清楚地看到,此時,囚犯已不再將自己視為實驗的一部分,而是已經成為了真正的囚犯。

囚犯配合著假釋委員會對自己的指控,並懺悔著自己莫須有的罪行。

津巴多總結到,在試驗中,總共出現了三種不同類型的警衛。

“第一種警衛,遵守監獄規則的強硬但公平的警衛。第二種,以敵對的,武斷的和創造性的方式壓迫、侮辱囚犯。這些警衛似乎完全在享受他們所擁有的權力。第三種,徘徊在這兩者之間。

津巴多注意到,其中一名警衛對待囚犯極為苛刻,被囚犯稱為約翰韋恩(美國連環殺手)。他非常享受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同時,試驗中,津巴多認為也存在著三種不同類型的囚犯。

“第一種,反抗到底,時刻在尋找機會死磕,時刻想要改變強弱關係。第二種,樂意成為員警的助理,以到更多的優待與好處,他們最終成為了員警的線人。第三種,沉默的多數,遭受欺壓時最多發發牢騷。”

假釋委員會在與囚犯談話的過程中,有一名編號為8619的囚犯開始歇斯底里地顫抖與抽泣,研究人員不得不停止談話,打算帶他去看醫生。

得知8619將要離去時,其他囚犯們開始了持續的嘲笑,並辱駡他是員警的線人和懦夫。

研究人員提出送8619回家,但他說自己不能離開,因為他害怕員警線人的標籤會伴隨自己終生。

津巴多把8619拉到一旁,說道:“聽著,你不是8619,我的名字是津巴多博士,我是心理學家,這不是真正的監獄。 只是一個實驗,那些人是學生,不是囚犯,我們走吧。”

囚犯停止了哭泣,看著津巴多,就像一個從噩夢中驚醒的小孩子,回答說:“我想回家。”

在實驗的第六天,津巴多的未婚妻,記者克莉絲蒂娜被邀請進入實驗室採訪囚犯。

她被眼前的一幕嚇壞了,在看到警衛毫無底線的虐待囚犯的場面後,她告訴津巴多說:“你們對這些男孩做的事很可怕,你仿佛就是一個劊子手。”

津巴多意識到自己已無法掌控局面,最終結束了實驗。

津巴多後來承認:“直到很久以後,我才意識到,實驗之所以會失去控制,是因為有一段時間,我甚至以為自己是一名典獄長,而不是心理學教授。”

據說,美國海軍資助了這項實驗,他們對人類群體等級制度建立的問題非常感興趣,而答案正如津巴多及其研究團隊在他們的分析報告寫到的那樣:

“在一個封閉狹小的空間內,所有身處其中的人會自發的建立起某種秩序與等級,並本能的維護這種秩序與等級為自己帶來的利益,如果擁有足夠的權力,普通人可以輕易的變成無情的壓迫者,而如果失去權力,兇惡的管理者也會成為值得同情的好人。並不是他們的人格決定著他們的行為,而是他們所在的位置,不得不讓他們在人性的善與惡之間做出取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