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首善之區家風美的協同效應

最是親情暖人心。

“禪城50歲大叔帶91歲老母親跑貨運”的故事,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刷屏, 傳遍大江南北。 故事的主人翁德叔是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居民。 為了照顧年過九旬的老母親, 德叔辭去了穩定的工作, 回家做起貨車司機, 不管貨拉到哪裡, 都會把母親帶在身邊。 德叔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 網友紛紛點贊“這是親情最美的樣子”。

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 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 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 德叔平凡的事蹟, 是禪城區推進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推進形成共建共用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的縮影,

是禪城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文明家風、鄉風、校風的細節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 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 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近年來, 禪城區以佛山市創建全國一流文明城市為契機,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文明單位、美麗文明村居示範點建設, 在全社會培育“注重家庭、注重家風、注重家教”的氛圍, 把文明家風、文明鄉風、文明校風建設融為一體, 營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 為打造新時代全國文明城市的“首善之區”“幸福家園”培土夯基,

為禪城區在全省全市“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中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豐潤的道德滋養。

文明家風 吹拂千家萬戶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 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 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

吳主剛是佛山市公安局禪城分局民警, 妻子何少冰是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士。 2006年2月21日晚上, 吳主剛在與持刀行兇歹徒搏鬥的過程中, 身負重傷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他的妻子何少冰親手救治了生命垂危的丈夫, 並用深情和愛喚醒了昏迷整整11天的吳主剛。 何少冰回憶, 11天的昏迷期間, 醫院下了兩次病危通知書, 吳主剛一度停止心跳, “當時什麼都無法想, 只知道陪在他身邊。 ”

醒來後,

吳主剛又回到工作崗位, 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調解工作者。 在吳主剛潛移默化的影響下, 他的兒子堅定地選擇了從警之路。 吳主剛家庭先後獲評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全國文明家庭。 去年七夕, 吳主剛還參加了央視的一個錄播節目, 向全國人民分享文明家庭的心得。

吳主剛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全國五好文明家庭。

在祖廟街道鐵軍社區, 70多歲的吳振奇被街坊親切地稱為“小巷總管”, 他是鐵軍社區黨委第五支部支部書記。 在街坊眼中, 他既是“愛管閒事”的樓長, 也是“閑不下來”的老黨員。 梯燈壞了, 他自己出錢買燈泡換;下水道堵塞了, 他聯繫社區找維修公司及時疏通, 協調收費;樓梯間堆放雜物, 他主動進行清理……整棟樓七層20多戶業主的瑣碎事務, 都被熱心的奇叔承包。 在奇叔潛移默化的影響下, 他的家庭成員工作兢兢業業, 並以善良之心待人處事, 奇叔家庭榮獲第一屆廣東省文明家庭、佛山市“十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稱號。

在禪城, 像德叔孝老愛親、吳主剛夫妻恩愛、吳振奇家庭和睦這樣的文明家庭還有很多很多,

他們的良好家風就是典型和榜樣, 帶動和引領著整個社會家庭文明之風的形成, 越來越多的家庭由“旁觀者”變成“參與者”, 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據統計, 2015年以來, 禪城區吳主剛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全國五好文明家庭;龔彪家庭、梁志豪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蔡昌壯家庭、戴杏娥家庭、蔡石家庭被評為廣東省“最美家庭”;賴潤梅家庭、伍來好家庭、梁江雲家庭等15戶家庭被評為佛山市“最美家庭”;周小川家庭、吳振奇家庭等6戶家庭被評為佛山市“十大文明家庭”;肖莉家庭、陳鐘瑩家庭等12戶家庭榮獲禪城區“最美家庭”。 全區現有南莊鎮龍津村、南莊鎮紫南村、張槎街道下朗村3個廣東省家庭文明建設示範點。

禪城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圍繞“家庭、家教、家風”主題,推動家庭美德和家庭教育內化於心、外化于行,湧現出一大批崇德向善、事蹟感人、影響廣泛的文明家庭,推動全社會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用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的不斷湧現,離不開一座城市文明潛移默化的影響,背後是禪城不斷厚植的文明土壤。黨的十八大以來,禪城區持續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建設和弘揚新時代良好家風,開展“最美家庭”系列評選活動,使萬千家庭成為正能量的源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生動鮮活的模樣紮根城鄉。

廣府家訓館。

禪城區文明辦負責人表示,“以吳主剛家庭為代表的文明家庭,孝老愛親、相敬如賓、兄友弟恭、妯娌和諧、克勤克儉、忠厚傳家,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闡釋了新時代禪城家庭文明風尚和家風文化。”

區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分享會,學習最美家庭,弘揚最美家風。”先進典型用實際行動把好家訓由“抽象”變成“具體”,引領禪城千萬家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美的家庭、最美的人就在身邊,他們的事蹟更容易打動和鼓舞我們。”曾經在社區參加過分享會的市民燕姨說。

一個最美家庭,是一個故事;十個最美家庭,是一種力量;成千上萬個最美家庭,就能鑄就“首善之區”的文明形象。禪城區每逢春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節點,創造性地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依託“婦女之家”“青年之家”“愛心學堂”以及社區家長學校等重要陣地,激勵廣大家庭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鼓勵全社會積善成德、明德惟馨,以此喚醒文明建設的家庭力量,以豐厚的道德力量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文明鄉風 助力鄉村振興

河湧環繞,石橋流水,踏足全國文明村紫南村,醉人的不僅是悠然愜意的水鄉風情,還有移步換景的仁善畫卷。“不做仁善事 枉為紫南人”“百善孝為先”……沿著5公里長的仁善文化長廊,一幅幅滿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牆繪,與波光粼粼的河湧、綠樹成蔭的村道融為一體,相映成趣。

紫南村的仁善文化長廊。

禪城區紫南村以文化立魂,用仁善立村,大力推進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弘揚中華仁善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明家庭建設,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村民心中紮根。“沒有農村家庭的文明進步,就沒有紫南村整體文明程度的提升。”紫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潘柱升表示,對紫南村而言,發展品質就是精神文明、素質素養,只有村民素質的提高,紫南才有更大的空間承載高品質的產業,實現高品質的發展。

從2016年起,紫南每年都會舉辦“仁善紫南”美德人物評選活動,評選出“十大孝子”“十大好媳婦”“十大仁善家庭”等先進典型,並把傳承與弘揚優良家風家訓作為以文化人的重要內容,將優良家風家訓鐫刻在15條自然村的宗族祠堂,並融入到村規民約之中,讓家風“摸得著,看得見”。“以前會發生婆媳吵架、鄰居謾駡的事情,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諧多了,大家都笑臉相迎。”說起紫南村的變化,村民邱伯對村風鄉風感受最深。

“仁善紫南”美德人物評選活動。

在仁善之風的吹拂下,紫南村美德人物持續湧現,這些來自身邊的美德人物,把抽象的家風變成形象的示範,他們傳遞出的正能量如同一把把火炬,照亮了人心,迅速提振村民的精氣神。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改變著紫南村,紫南也由十年前的“上訪村”“髒亂村”變成如今的全國文明村、中國十佳小康村、中國最美村鎮、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

“紫南村是禪城廣大農村以好家風促新村風,以文化引領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禪城自去年開始啟動美麗文明村居示範點建設,“一村一品一特色”,20條“三美一優”的美麗文明示範村精彩紛呈,“我們以美麗文明村居示範點建設帶動文明村居創建,村村‘種文化’,戶戶‘抓家風’,悉心打造‘美麗鄉村’,培育了一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色品牌。”

紫南村裡古色古香的祠堂。

在南莊鎮龍津村,“愛家、明德、孝義、傳承、共融、和美、互助、謙信”這十六字箴言,是推動龍津村文化發展的理念精髓,“和美龍津”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文化品牌。今年2月,有著百多年歷史的《龍津古訓》舉行了首發儀式,首屆龍津村“和美家庭”評選活動也同步啟動。龍津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馮耀泉表示,《龍津古訓》是先輩留給龍津後世子孫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希望依託《龍津古訓》傳承培育良好家風,並以好家風帶民風、樹新風、促村風,為龍津的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石灣鎮街道鄱陽村積極開展“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評選活動,營造向上向善的和諧氛圍;張槎街道蓮塘村通過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宣傳教育會”等活動培育新型村民,進一步弘揚文明鄉風;祖廟街道扶西村則結合街道“大資料、微服務”工作,搭建“區街聯動”平臺,讓“好人精神”和“志願精神”紮根群眾,深入每家每戶。

好家風促新村風,結出累累碩果。據統計,2015年以來,禪城先後湧現2個全國文明村鎮(南莊鎮羅南村、南莊鎮紫南村),其中“紫南經驗”成為全省文明村居建設標杆;祖廟街道郊邊村、張槎街道張槎村先後獲評廣東省文明村鎮,南莊鎮龍津村等28個村獲評佛山市文明村鎮,南莊鎮梧村村等12個村獲評禪城區文明村鎮。

文明校風 浸潤幼小心靈

“老師好,阿姨好。”在佛山市第九小學西校區學生中心主任黃麗娟的帶領下,記者走進校園,所到之處,迎面而來的學生都面帶微笑地問好。這種從小養成的文明禮儀,讓人看到了這座城市未來的希望。

黃麗娟介紹,佛山市第九小學緊緊圍繞“用六年影響一生,讓童年奠基未來”的辦學宗旨,大力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實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在佛山市第九小學西校區內,孩子們用七彩粉筆釋放了自己對校園生活熱愛。

漫步校園,色彩斑斕、充滿童趣的家風家訓手抄報迅速抓住了記者的眼球。“這些手抄報都由孩子們和家長共同完成,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重溫自己家的家風家訓,回顧家庭成員間的文明故事。”黃麗娟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她希望通過曬家風的活動,聯動家長共同催開孩子們心中的文明之花,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

近年來,佛山九小充分發揮家長學校在社會、學校、家庭一體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為青少年創造良好的學習、教育和生活環境。學校每個學期都會根據各個年級的特點,圍繞不同的主題給家長授課,宣導家長注重言傳身教,重視品德教育。“身教重於言教,正人必先正己。通過家長學校的學習,使我認識到要以身作則,才能為孩子言行作正確導航。”一位家長通過校長信箱來信說,這樣的活動起到了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效果。

佛山市第九小學西校區以“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為主題的走廊。

除了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傳遞給孩子,學校還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在孩子心中種下愛國的種子、夢想的種子。“有一次我們播放《創新中國》紀錄片,孩子們驚歎中國科技領先世界,在感到自豪之餘,還紛紛表示要做研發核心技術的人。”黃麗娟說。

“佛山九小是我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的一個典型。”區文明辦負責人表示,禪城去年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了各項教學環節,編印了《童謠裡的佛山》,強化“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並通過開展“中國夢”宣傳、學雷鋒、祭英烈、美德少年等主題活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這也是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行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禪城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家庭文化節”為載體,在廣大家庭中繼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美德,深入進行“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主題教育,廣泛開展“文明家庭”“書香家庭”“健康家庭”“廉潔家庭”等文明創建活動,發揮優秀黨員、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典型示範作用,突出創建為民、人人參與,營造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使精神文明建設站在時代前沿、引領風氣之先、充滿生機活力,建設新時代的佛山首善之區。

策劃/統籌 珠江時報記者 李清平 藍志中

文/珠江時報記者 黎小燕 藍志中 通訊員 王文鍵 李萬里

禪城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圍繞“家庭、家教、家風”主題,推動家庭美德和家庭教育內化於心、外化于行,湧現出一大批崇德向善、事蹟感人、影響廣泛的文明家庭,推動全社會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用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的不斷湧現,離不開一座城市文明潛移默化的影響,背後是禪城不斷厚植的文明土壤。黨的十八大以來,禪城區持續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建設和弘揚新時代良好家風,開展“最美家庭”系列評選活動,使萬千家庭成為正能量的源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生動鮮活的模樣紮根城鄉。

廣府家訓館。

禪城區文明辦負責人表示,“以吳主剛家庭為代表的文明家庭,孝老愛親、相敬如賓、兄友弟恭、妯娌和諧、克勤克儉、忠厚傳家,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闡釋了新時代禪城家庭文明風尚和家風文化。”

區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分享會,學習最美家庭,弘揚最美家風。”先進典型用實際行動把好家訓由“抽象”變成“具體”,引領禪城千萬家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美的家庭、最美的人就在身邊,他們的事蹟更容易打動和鼓舞我們。”曾經在社區參加過分享會的市民燕姨說。

一個最美家庭,是一個故事;十個最美家庭,是一種力量;成千上萬個最美家庭,就能鑄就“首善之區”的文明形象。禪城區每逢春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節點,創造性地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依託“婦女之家”“青年之家”“愛心學堂”以及社區家長學校等重要陣地,激勵廣大家庭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鼓勵全社會積善成德、明德惟馨,以此喚醒文明建設的家庭力量,以豐厚的道德力量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文明鄉風 助力鄉村振興

河湧環繞,石橋流水,踏足全國文明村紫南村,醉人的不僅是悠然愜意的水鄉風情,還有移步換景的仁善畫卷。“不做仁善事 枉為紫南人”“百善孝為先”……沿著5公里長的仁善文化長廊,一幅幅滿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牆繪,與波光粼粼的河湧、綠樹成蔭的村道融為一體,相映成趣。

紫南村的仁善文化長廊。

禪城區紫南村以文化立魂,用仁善立村,大力推進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弘揚中華仁善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明家庭建設,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村民心中紮根。“沒有農村家庭的文明進步,就沒有紫南村整體文明程度的提升。”紫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潘柱升表示,對紫南村而言,發展品質就是精神文明、素質素養,只有村民素質的提高,紫南才有更大的空間承載高品質的產業,實現高品質的發展。

從2016年起,紫南每年都會舉辦“仁善紫南”美德人物評選活動,評選出“十大孝子”“十大好媳婦”“十大仁善家庭”等先進典型,並把傳承與弘揚優良家風家訓作為以文化人的重要內容,將優良家風家訓鐫刻在15條自然村的宗族祠堂,並融入到村規民約之中,讓家風“摸得著,看得見”。“以前會發生婆媳吵架、鄰居謾駡的事情,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諧多了,大家都笑臉相迎。”說起紫南村的變化,村民邱伯對村風鄉風感受最深。

“仁善紫南”美德人物評選活動。

在仁善之風的吹拂下,紫南村美德人物持續湧現,這些來自身邊的美德人物,把抽象的家風變成形象的示範,他們傳遞出的正能量如同一把把火炬,照亮了人心,迅速提振村民的精氣神。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改變著紫南村,紫南也由十年前的“上訪村”“髒亂村”變成如今的全國文明村、中國十佳小康村、中國最美村鎮、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

“紫南村是禪城廣大農村以好家風促新村風,以文化引領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禪城自去年開始啟動美麗文明村居示範點建設,“一村一品一特色”,20條“三美一優”的美麗文明示範村精彩紛呈,“我們以美麗文明村居示範點建設帶動文明村居創建,村村‘種文化’,戶戶‘抓家風’,悉心打造‘美麗鄉村’,培育了一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色品牌。”

紫南村裡古色古香的祠堂。

在南莊鎮龍津村,“愛家、明德、孝義、傳承、共融、和美、互助、謙信”這十六字箴言,是推動龍津村文化發展的理念精髓,“和美龍津”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文化品牌。今年2月,有著百多年歷史的《龍津古訓》舉行了首發儀式,首屆龍津村“和美家庭”評選活動也同步啟動。龍津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馮耀泉表示,《龍津古訓》是先輩留給龍津後世子孫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希望依託《龍津古訓》傳承培育良好家風,並以好家風帶民風、樹新風、促村風,為龍津的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石灣鎮街道鄱陽村積極開展“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評選活動,營造向上向善的和諧氛圍;張槎街道蓮塘村通過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宣傳教育會”等活動培育新型村民,進一步弘揚文明鄉風;祖廟街道扶西村則結合街道“大資料、微服務”工作,搭建“區街聯動”平臺,讓“好人精神”和“志願精神”紮根群眾,深入每家每戶。

好家風促新村風,結出累累碩果。據統計,2015年以來,禪城先後湧現2個全國文明村鎮(南莊鎮羅南村、南莊鎮紫南村),其中“紫南經驗”成為全省文明村居建設標杆;祖廟街道郊邊村、張槎街道張槎村先後獲評廣東省文明村鎮,南莊鎮龍津村等28個村獲評佛山市文明村鎮,南莊鎮梧村村等12個村獲評禪城區文明村鎮。

文明校風 浸潤幼小心靈

“老師好,阿姨好。”在佛山市第九小學西校區學生中心主任黃麗娟的帶領下,記者走進校園,所到之處,迎面而來的學生都面帶微笑地問好。這種從小養成的文明禮儀,讓人看到了這座城市未來的希望。

黃麗娟介紹,佛山市第九小學緊緊圍繞“用六年影響一生,讓童年奠基未來”的辦學宗旨,大力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實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在佛山市第九小學西校區內,孩子們用七彩粉筆釋放了自己對校園生活熱愛。

漫步校園,色彩斑斕、充滿童趣的家風家訓手抄報迅速抓住了記者的眼球。“這些手抄報都由孩子們和家長共同完成,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重溫自己家的家風家訓,回顧家庭成員間的文明故事。”黃麗娟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她希望通過曬家風的活動,聯動家長共同催開孩子們心中的文明之花,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

近年來,佛山九小充分發揮家長學校在社會、學校、家庭一體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為青少年創造良好的學習、教育和生活環境。學校每個學期都會根據各個年級的特點,圍繞不同的主題給家長授課,宣導家長注重言傳身教,重視品德教育。“身教重於言教,正人必先正己。通過家長學校的學習,使我認識到要以身作則,才能為孩子言行作正確導航。”一位家長通過校長信箱來信說,這樣的活動起到了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效果。

佛山市第九小學西校區以“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為主題的走廊。

除了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傳遞給孩子,學校還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在孩子心中種下愛國的種子、夢想的種子。“有一次我們播放《創新中國》紀錄片,孩子們驚歎中國科技領先世界,在感到自豪之餘,還紛紛表示要做研發核心技術的人。”黃麗娟說。

“佛山九小是我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的一個典型。”區文明辦負責人表示,禪城去年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了各項教學環節,編印了《童謠裡的佛山》,強化“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並通過開展“中國夢”宣傳、學雷鋒、祭英烈、美德少年等主題活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這也是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行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禪城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家庭文化節”為載體,在廣大家庭中繼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美德,深入進行“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主題教育,廣泛開展“文明家庭”“書香家庭”“健康家庭”“廉潔家庭”等文明創建活動,發揮優秀黨員、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典型示範作用,突出創建為民、人人參與,營造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使精神文明建設站在時代前沿、引領風氣之先、充滿生機活力,建設新時代的佛山首善之區。

策劃/統籌 珠江時報記者 李清平 藍志中

文/珠江時報記者 黎小燕 藍志中 通訊員 王文鍵 李萬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