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進愛沙尼亞塔林大學孔子學院(組圖)

孔院張院長、王老師和學員歐麗。 塔林大學孔子學院是愛沙尼亞唯一的一所孔子學院, 至今已走過了七年的發展歷程, 在愛中兩國文化傳播中塔林孔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台特派記者湯黎12日走訪了這所孔院。

塔林大學孔子學院最初成立於2010年, 當時是與廣西大學合辦的, 之後, 上海財經大學接手, 作為合作機構繼續合作。 經過幾年的發展, 現在已有15個教學點, 橫跨5個城市, 包括在塔林大學和塔林理工大學兩個大學開了漢語課程, 還有外地的教學點, 主要集中在中小學。

據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張達球介紹, 塔林大學孔院的師資有漢辦派出的12名教師和志願者, 另外在當地還聘用了一些兼職教師, 除了漢語語言, 還設置了藝術課, 包括書法和繪畫, 還有當地中國政治與社會研究的學者以及中醫、針灸和推拿從業人員開的課。 中國文化推廣方面,

有常規的孔院日活動、每年的春節晚會和中秋晚會, 或協助塔林的一些部門舉辦有中國元素的活動。

孔院學生學畫竹子。

歐麗在孔院接受採訪。

今年3月, 在愛沙尼亞塔林大學舉辦的招生諮詢開放日活動中, 孔子學院也設立了諮詢點, 開展品茶和學寫毛筆字活動, 受到參觀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在“一帶一路”主題下, 塔林大學孔院今年舉行了第二屆商務研討會, 邀請到愛沙尼亞議會外事委員會主席、愛沙尼亞商貿協會的亞洲顧問和中國留學歸國創業企業家等各領域的成功人士, 他們以“漢語學習與職業發展”為主題現身說法,

向與會者介紹漢語和當今中國的發展與他們事業之間的關係, 效果很好。

張達球院長說, 近幾年, 愛沙尼亞對中國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 孔院從最初的40個學員, 到2016年底, 每年註冊的大中小學學漢語的學生累計已經超過1200多人, 這一規模就從愛沙尼亞130萬人口來說, 比例還是比較高的。 有的教學點, 學員人數甚至達150人。 從6年的資料看, 是穩步增長。

張達球說:“明顯的是從每年的註冊學生人數, 不光是在校學生, 還包括社會人士, 不管在塔林大學, 其它城市的中學教學點也有成人學員去上課, 從這個意義講, 整體趨勢是快速增長。 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孔院作為一個固定的點在執著地推廣漢語文化活動,

另外, 就是經貿、包括民間旅遊、互訪、政府間交往, 各管道這些人都可以獲得很多資訊, 中國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今後是否會與中國打交道, 他們會直接或間接關注中國, 希望瞭解中國, 從文化開始。 這些年人數是較大的快速增長, 我相信, 今後受眾還會增長。 整體趨勢肯定是積極向上的。 ”

塔林大學孔院中方院長張達球。

汪如東老師在孔院辦公室。

張院長希望孔院能融入塔林大學內部,融入塔林大學人文學科,除了基礎性的語言文化教學以外,與政府、企業和文化界和當地社團形成合作的機制,讓中國文化滲透到愛沙尼亞的各個領域,以語言為支柱輻射到各行各業,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和中國文化。

除了大中小學生外,不少愛沙尼亞人學漢語完全是出於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興趣,有銀行職員、企業人員、甚至自由職業者等,他們大多是出於對中國興趣。孔院的學員歐麗已經大學畢業,目前在塔林的一家酒店工作, 她學習漢語快3年了,一開始是自學,後來在中國深圳學過一個學期。

歐麗說:“我覺得對中國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在一些學校孩子們有機會學漢語。漢語很難,但很有意思,我很喜歡,想繼續學習。”

歐麗對記者說:“希望有機會能再到中國,去其它城市旅遊,還想看看中國的農村。我喜歡吃中國菜、對傳統中醫感興趣,我喜歡在中國生活。我計畫,能再回到中國學習漢語,也許有可能呆得更久一點。”

塔林大學孔院中方院長張達球。

汪如東老師在孔院辦公室。

張院長希望孔院能融入塔林大學內部,融入塔林大學人文學科,除了基礎性的語言文化教學以外,與政府、企業和文化界和當地社團形成合作的機制,讓中國文化滲透到愛沙尼亞的各個領域,以語言為支柱輻射到各行各業,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和中國文化。

除了大中小學生外,不少愛沙尼亞人學漢語完全是出於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興趣,有銀行職員、企業人員、甚至自由職業者等,他們大多是出於對中國興趣。孔院的學員歐麗已經大學畢業,目前在塔林的一家酒店工作, 她學習漢語快3年了,一開始是自學,後來在中國深圳學過一個學期。

歐麗說:“我覺得對中國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在一些學校孩子們有機會學漢語。漢語很難,但很有意思,我很喜歡,想繼續學習。”

歐麗對記者說:“希望有機會能再到中國,去其它城市旅遊,還想看看中國的農村。我喜歡吃中國菜、對傳統中醫感興趣,我喜歡在中國生活。我計畫,能再回到中國學習漢語,也許有可能呆得更久一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