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震撼哦!20名成都幸運兒“上天下地”看江口沉銀遺址

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 2017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舉行公眾開放日。

通過成都商報、微彭山等平臺徵集的百人走進江口沉銀遺址現場參觀水下考古工地和出水文物時, 提問不斷, 上百個問題追問得現場解說的考古人員連水都顧不上喝一口。

最幸運的, 當屬成都商報徵集的10名成都市民, 他們登上四川路正通用航空公司(以下簡稱四川路正通航)的直升機, 從空中俯瞰考古現場後, 下了飛機還直呼:太壯觀了, 以後還要來。

20成都市民實地參觀

有人稱一夜未眠

4月18日上午9點不到, 成都市民王曉虎就來到四川路政通航位於彭山的基地, 興奮地等待直升機起飛, 看不出一絲疲倦。 他自稱, 想到今天這個活動, 昨天輾轉反側, 一夜未眠, 早上六點多就從成都出發了。

之前, 為了讓更多成都市民實地感受, 成都商報聯合眉山市彭山區委宣傳部、四川路正通航,

徵集20名成都市民“上天下地”現場感受。 這20名市民分為地面組和空中組, 地面組10名成都市民將走進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工地參觀體驗;空中組10名成都市民將在路正通航彭山基地乘坐直升機, 空中俯瞰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工地。 徵集活動開啟後, 短短幾天, 就有數百人報名。 最終, 確定了20人成為公眾開放活動嘉賓!

王曉虎原本並未入圍, 但因朋友臨時退出, 他替補成了最後一名幸運嘉賓。

旭日東昇, 10名空中組的人員陸續抵達, 在相關的講解、檢查等後, 王曉虎等人開始陸續登機。 從事文化傳媒工作多年, 30多歲的王曉虎自稱見過許多大世面, 但當飛機起飛時, 王曉虎還是忍不住驚呼了起來。 不到兩分鐘, 飛機就來到考古工地上空, 飛行高度降低, 速度也變慢起來, 彭祖山翠色欲滴, 岷江如蜿蜒在大地上的一條巨龍, 裸露的整個工地一覽無遺。

“這是岷江, 前面是府河、錦江, 這兒是一期發掘現場, 虎鈕金印這些文物就是從這片區域發掘出來的, 大家看到的工人們正在發掘的工地, 就是我們正在發掘的二期工地。 ”聽到介紹, 飛機上嘖嘖聲不斷, 王曉虎等人忍不住拿出手機拍了起來:好震撼哦!

考古人員被問不停

2個多小時回答上百個問題

相比於直升機上的嘖嘖聲, 地面參觀組的近百人則是歡呼聲不斷, 還沒有走進考古現場, 百人參觀團的問題一個接一個, 讓負責講解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眾考古中心主任李飛拿著麥克風就沒有停下來:你們怎麼圍堰的?這個出水文物怎麼發掘的?有什麼最貴重的文物?

“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內水考古項目。 發掘過程中可也是創新工作理念,運用了大量的新方法和新技術,無人機載入航磁儀、地質雷達、電法勘探儀、磁法勘探儀⋯⋯”往往一個問題李飛還沒有回答完,旁邊的人員就會問上相關的、新的問題。

發掘現場,一邊是工作人員用鏟子翻轉泥沙,細細尋找;一邊是兩台篩土機在緊張工作,沙石撞擊著機械,發出轟隆隆的聲音。李飛介紹,因為是戰場遺址,很多文物都是金屬,加之需要發掘的面積實在太大。於是,現場除了人工發掘外,還有兩台篩土機不停地工作。挖掘機將泥砂石倒入篩土車中,經過篩選、沖洗,文物和石頭泥沙就會自動分離。“每天通過篩土機發掘的文物都有幾百件。”

當走進崖墓博物館內,眾人的目光立即被一期的出水文物吸引了去,比拳頭還大的銀錠,曾拍賣數百萬的金幣,讓大家的問題都變成了:這是什麼?這個呢?

在這百人團中,有學生,有上班族,也有從事文物工作的人員,他們的問題,每一次都顯得很專業:文物如何定位出水座標?你們有多少人對其進行分類修復?

成都商報記者發現,在2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李飛至少回答上百個問題。去年4月,李飛在江口遺址工地上與妻子完婚,至今已有一周年,前來參觀的人中,有人還問起了李飛的個人生活:“你們結婚一年了,有小孩了嗎?”聽到這些問題,李飛哈哈大笑,“哪裡有時間哦,我一天都在工地上,妻子長期在成都,我們見面的時間都不多。”

20日將舉行二期發佈會

已發現五千多件兵器、船釘等文物

成都商報記者看到,在一期的文物中,兵器主要是冷兵器,其中刀、矛比較多,另外也有一些小型的箭鏃。明代已經開始使用火器,還專門設置了掌管並使用火器的部隊——神機營,按道理說應該也會發現火器,然而2017年的考古發掘中並沒有發現火器。

在之前接受採訪時,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該專案負責人劉志岩說,“2018年的發掘正在進行中,有沒有火器等到發掘結束之後肯定會有一個答案,我們也會給大家一個說法。”

對於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很多人可能只看到發掘出土了大量有價值的文物,然後,這次發掘的重大意義卻遠超於此。

劉志岩介紹,從考古學層面看,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是一個可以與特定歷史時代、特定歷史事件、特定歷史人物直接對應的考古發現,這在之前的考古發掘中極少見。

目前,二期發掘已接近尾聲,計畫於4月底完成。截至3月底,新發掘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出水各類文物5000餘件。相比第一期發掘,這次還發現多件兵器、疑似船釘等文物。

成都商報記者瞭解到,4月20日將舉行二期發掘新聞發佈會,屆時,或許會有更多的謎底將解開。

下一步,文物部門會聯合相關高校和一些科技部門,採取科技手段,持續開展其他地點的水下探測工作。同時,也會結合試掘手段,在遺址上游、下游、兩岸這些能夠確定遺址範圍的區域再做一些小規模的發掘,爭取用最科學的方式確定遺址的總體範圍。

關於遺址的後期保護,劉志岩曾提到了三方面:一是安全問題。這方面會繼續主要依靠當地政府,結合監控手段和固定人員巡邏。二是文物本身。鑒於文物處於水下,又無法控制河水的沖刷,所以還是希望能繼續發掘,最起碼能繼續發掘重點區域。如果把文物繼續留在水下,萬一發一場洪水被沖走了,就很可惜了。三是提升遺址的保護級別。目前,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屬於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劉志岩表示,希望能把遺址的文物保護單位級別再提升一下。

成都商報記者瞭解到,對於文物的保護,彭山計畫建造一座寶藏博物館,目前前期規劃工作已經完成,選址初定在錦江南河交匯處,占地200畝,將出水文物全部進行陳列。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當地還計畫在遺址周邊打造一個遺址公園,將遺址保護和展示結合起來。

成都商報用戶端記者 蔣麟 攝影記者 王勤 王紅強

編輯 敬玲燕

發掘過程中可也是創新工作理念,運用了大量的新方法和新技術,無人機載入航磁儀、地質雷達、電法勘探儀、磁法勘探儀⋯⋯”往往一個問題李飛還沒有回答完,旁邊的人員就會問上相關的、新的問題。

發掘現場,一邊是工作人員用鏟子翻轉泥沙,細細尋找;一邊是兩台篩土機在緊張工作,沙石撞擊著機械,發出轟隆隆的聲音。李飛介紹,因為是戰場遺址,很多文物都是金屬,加之需要發掘的面積實在太大。於是,現場除了人工發掘外,還有兩台篩土機不停地工作。挖掘機將泥砂石倒入篩土車中,經過篩選、沖洗,文物和石頭泥沙就會自動分離。“每天通過篩土機發掘的文物都有幾百件。”

當走進崖墓博物館內,眾人的目光立即被一期的出水文物吸引了去,比拳頭還大的銀錠,曾拍賣數百萬的金幣,讓大家的問題都變成了:這是什麼?這個呢?

在這百人團中,有學生,有上班族,也有從事文物工作的人員,他們的問題,每一次都顯得很專業:文物如何定位出水座標?你們有多少人對其進行分類修復?

成都商報記者發現,在2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李飛至少回答上百個問題。去年4月,李飛在江口遺址工地上與妻子完婚,至今已有一周年,前來參觀的人中,有人還問起了李飛的個人生活:“你們結婚一年了,有小孩了嗎?”聽到這些問題,李飛哈哈大笑,“哪裡有時間哦,我一天都在工地上,妻子長期在成都,我們見面的時間都不多。”

20日將舉行二期發佈會

已發現五千多件兵器、船釘等文物

成都商報記者看到,在一期的文物中,兵器主要是冷兵器,其中刀、矛比較多,另外也有一些小型的箭鏃。明代已經開始使用火器,還專門設置了掌管並使用火器的部隊——神機營,按道理說應該也會發現火器,然而2017年的考古發掘中並沒有發現火器。

在之前接受採訪時,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該專案負責人劉志岩說,“2018年的發掘正在進行中,有沒有火器等到發掘結束之後肯定會有一個答案,我們也會給大家一個說法。”

對於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很多人可能只看到發掘出土了大量有價值的文物,然後,這次發掘的重大意義卻遠超於此。

劉志岩介紹,從考古學層面看,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是一個可以與特定歷史時代、特定歷史事件、特定歷史人物直接對應的考古發現,這在之前的考古發掘中極少見。

目前,二期發掘已接近尾聲,計畫於4月底完成。截至3月底,新發掘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出水各類文物5000餘件。相比第一期發掘,這次還發現多件兵器、疑似船釘等文物。

成都商報記者瞭解到,4月20日將舉行二期發掘新聞發佈會,屆時,或許會有更多的謎底將解開。

下一步,文物部門會聯合相關高校和一些科技部門,採取科技手段,持續開展其他地點的水下探測工作。同時,也會結合試掘手段,在遺址上游、下游、兩岸這些能夠確定遺址範圍的區域再做一些小規模的發掘,爭取用最科學的方式確定遺址的總體範圍。

關於遺址的後期保護,劉志岩曾提到了三方面:一是安全問題。這方面會繼續主要依靠當地政府,結合監控手段和固定人員巡邏。二是文物本身。鑒於文物處於水下,又無法控制河水的沖刷,所以還是希望能繼續發掘,最起碼能繼續發掘重點區域。如果把文物繼續留在水下,萬一發一場洪水被沖走了,就很可惜了。三是提升遺址的保護級別。目前,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屬於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劉志岩表示,希望能把遺址的文物保護單位級別再提升一下。

成都商報記者瞭解到,對於文物的保護,彭山計畫建造一座寶藏博物館,目前前期規劃工作已經完成,選址初定在錦江南河交匯處,占地200畝,將出水文物全部進行陳列。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當地還計畫在遺址周邊打造一個遺址公園,將遺址保護和展示結合起來。

成都商報用戶端記者 蔣麟 攝影記者 王勤 王紅強

編輯 敬玲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