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Facebook 之後,下一個經受拷問的會是穀歌嗎?

前不久 Facebook 因劍橋分析(Cambidge Analytica)事件捲入了洩露使用者資訊的風波, 馬克·紮克伯格近日在美國國會參加了聽證會。 Facebook 的境遇也引發了一個疑問:同樣大量收集並利用使用者資料的穀歌為何從未被人提及?

要知道, Facebook 只是單純收集人們社交方面的資訊, 而穀歌和其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其他產品, 如手機系統安卓、流覽器 Chrome、視頻網站 Youtube、Gmail 郵件功能等等, 無時無刻地在收集有關用戶生活方方面面的資訊, 這樣的覆蓋面及影響力是 Facebook 不能比擬的。

而且, 與 Facebook 相比, 它們收集的資訊往往要更敏感、更深層次, 如所有網頁的流覽記錄、具體日程(由 Google Calender 導入)、個人即時位置等, 人們甚至會在穀歌上問不會問自己愛人的問題。

因此, 很多人認為在此次對科技行業中資料收集是否觸犯使用者隱私權的調查中, 谷歌也應被重點關照。 參議院中的民主黨議員 Bill Nelson 就在週一接受採訪時表示:“谷歌的領導層當然需要站出來為自己作證。

這次事件不僅僅只與 Facebook 有關, 紮克伯格只是碰巧做了輿論的焦點。 所有其他涉及採錄個人資料的網站和 app, 都有違背個人資訊隱私法的可能。 ”

圖丨出席聽證會的紮克伯格

谷歌也就此做出了回應。 發言人 Andrea Faville 表示谷歌的所有產品都會讓使用者充分瞭解自己的哪些資料被收集或使用,

並且用戶有權控制這其中多少的資料是可以被分享的。

同時, 穀歌的政策明確禁止誤導使用者或濫用使用者個人資料。 Andrea 說:“穀歌的資料收集絕大部分是用於提升自身產品。 而且我們確保任何觸犯公司相關法律的行為, 一定會被嚴肅處理。 ”

雖然穀歌與劍橋分析事件並無干係, 但其龐大的網路廣告系統確實被指出在 2016 年美國大選時被俄羅斯人利用, 傳播了很多虛假資訊。

此外, 此前有使用者在下載自己 Facebook 資料時發現其中竟然有涵蓋自己手機歷史通話、短信和電話簿的中繼資料, 這也是安卓系統默許 Facebook app 在手機端對相關資料進行收集的結果。 相比之下,

蘋果的 ios 系統就把短信和通話記錄與協力廠商 app 完全隔離開。 自那之後, 穀歌也修改了協力廠商 app 就收集短信及通話記錄徵求使用者許可的模式。

談到近年來穀歌在保護用戶隱私權的表現時, 調研公司 Pivotal Research Group 的高級分析師 Brian Wieser 說:“一方面, 穀歌確實在相關政策及實施上比 Facebook 做得好, 但另一方面, 劍橋事件之所以反響很強烈是因為人們意識到科技企業正在將自己資料用在了最不光彩的目的(政治宣傳加引導)上, 而在與此性質類似的一些方面, 穀歌做得也好不到哪去。 ”

市場調查公司 Kantar Millward Brown 發現, 過去三年人們對 Facebook 和穀歌跟蹤自己網路足跡的知情度越來越高, 而且 70% 的被調查人群表示, 對以兜售商品為主要目的的網路廣告愈發頻繁地“侵入”流覽器的容忍度越來越低。

資料公司 Data Does Good 的創始人 Scott Steinberg 表示, 能倖免於此次事件側面反映了穀歌避開醜聞和輿論的能力。 “Facebook 只是碰巧在這個時候被曝出與劍橋分析有染。 但如果當下討論的熱點從資料洩露轉為資料政策, 那穀歌會第一個被推上砧板。 ”

客觀來講,穀歌和 Facebook 除了主要收入來源都是廣告這一共同點,它們在採集和利用資料的方式上有根本不同。資料行銷公司 Segment 的 Chris Sperandio 表示,Facebook 上推送的廣告絕大多數是基於“有根據的猜測”(informed guesses),因為它們背後僅僅是包含地理位置及個人愛好的使用者檔案,最多加上從其他管道購入的消費資訊。

相反,穀歌能用於行銷目的的資料則包含更全面、更直接的資訊,比如對某個商店、某件商品的搜索記錄。穀歌官網的“用戶隱私”列舉了三大類被獲取的使用者資訊:“你做的事”——去了哪些網站、看了哪些視頻、去了哪些地方;“你創造的東西”——郵件、聯繫簿、個人日曆、照片和文件;和“那些讓你獨一無二的東西”——名字、生日、電郵地址和用戶開通谷歌帳戶時提供的電話號碼。

此外,穀歌收集資料的方式有時並不像上述這麼明顯。去年,穀歌宣佈將為了評估其投放的網路廣告的實效性,與掌握全美 70% 信用卡及借記卡交易記錄的公司(穀歌當時未透露對方具體名稱)展開合作,此事也在當時引發了不小的爭論。

在評估穀歌自身在保護用戶隱私權的表現上,多位隱私權專家都表示谷歌目前對資料的管理要比 Facebook 更先進、更細緻,也更簡單。比如使用者可以隨時刪除自己的流覽記錄,並且在個人資訊將對協力廠商公司可見前,會收到穀歌發來的提醒。在有關隱私權的用戶體驗上,穀歌也在一項面向數千名美國成年人的調查中以 78% 的喜好率壓過了僅獲得 48% 的 Facebook。

對於劍橋事件的熱烈討論也衍生出了“取締 Facebook”(推特上的 #DeleteFacebook 運動)的風潮。這可能只是網路上多方起哄的產物,功能龐雜的穀歌也至少還不用擔心被取締。但很多業內人士表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谷歌隨時都可能替補 Facebook 出場,成為此次熱議的中心。

客觀來講,穀歌和 Facebook 除了主要收入來源都是廣告這一共同點,它們在採集和利用資料的方式上有根本不同。資料行銷公司 Segment 的 Chris Sperandio 表示,Facebook 上推送的廣告絕大多數是基於“有根據的猜測”(informed guesses),因為它們背後僅僅是包含地理位置及個人愛好的使用者檔案,最多加上從其他管道購入的消費資訊。

相反,穀歌能用於行銷目的的資料則包含更全面、更直接的資訊,比如對某個商店、某件商品的搜索記錄。穀歌官網的“用戶隱私”列舉了三大類被獲取的使用者資訊:“你做的事”——去了哪些網站、看了哪些視頻、去了哪些地方;“你創造的東西”——郵件、聯繫簿、個人日曆、照片和文件;和“那些讓你獨一無二的東西”——名字、生日、電郵地址和用戶開通谷歌帳戶時提供的電話號碼。

此外,穀歌收集資料的方式有時並不像上述這麼明顯。去年,穀歌宣佈將為了評估其投放的網路廣告的實效性,與掌握全美 70% 信用卡及借記卡交易記錄的公司(穀歌當時未透露對方具體名稱)展開合作,此事也在當時引發了不小的爭論。

在評估穀歌自身在保護用戶隱私權的表現上,多位隱私權專家都表示谷歌目前對資料的管理要比 Facebook 更先進、更細緻,也更簡單。比如使用者可以隨時刪除自己的流覽記錄,並且在個人資訊將對協力廠商公司可見前,會收到穀歌發來的提醒。在有關隱私權的用戶體驗上,穀歌也在一項面向數千名美國成年人的調查中以 78% 的喜好率壓過了僅獲得 48% 的 Facebook。

對於劍橋事件的熱烈討論也衍生出了“取締 Facebook”(推特上的 #DeleteFacebook 運動)的風潮。這可能只是網路上多方起哄的產物,功能龐雜的穀歌也至少還不用擔心被取締。但很多業內人士表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谷歌隨時都可能替補 Facebook 出場,成為此次熱議的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