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脾胃虛弱怎麼調理?中醫調理脾胃不和

有些人吃飯不香, 飯後肚子發脹, 還經常有脫皮的情況。 還有的人經常有便秘和拉肚子交替的情況。 久而久之, 還有面色萎黃消瘦或者腹部脹滿發胖, 整個人整日容易疲勞。 積食、脹氣以及腹瀉等這些情況都非常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這些症狀的根源大部分就是我們常說的脾胃虛弱。

脾氣虧虛者可以把午飯時間提前到11時, 因為此時脾氣最旺, 消化食物、吸收營養能力最強。 而脾臟最弱的時間是19~23時, 可於晚飯1小時後吃1個水果, 以幫助健脾。

中醫如何看待脾胃虛弱?

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 脾與胃通過經脈相互絡屬而構成表裡關係。 胃主受納, 脾主運化, 兩者之間的關係是“脾為胃行其津液”, 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輸布, 從而滋養全身, 故稱脾胃為“後天之本”。 然而現代人生活中的飲食習慣太容易不當,

飲食不節、飲食肥膩、偏食偏嗜、饑飽不均、暴飲暴食等都可能傷及我們的脾胃。

脾主升, 胃主降, 相反相成。 脾氣升, 則水穀之精微得以輸布;胃氣降, 則水穀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 《臨證指南醫案》說:“脾宜升則健, 胃宜降則和。 ”胃屬燥, 脾屬濕, 胃喜潤惡燥, 脾喜燥惡濕, 兩髒燥濕相濟, 陰陽相合, 方能完成飲食物的傳化過程。

由於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聯繫, 因而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

脾胃虛弱的症狀和危害有哪些?

①脾氣虛的表現:肚子有脹氣, 尤其是吃飯之後症狀明顯。 口不知味, 甚至不想吃東西, 大便溏薄, 精神平時也不是特別好, 整個人略顯消瘦, 肢體容易倦怠, 少氣懶言, 面容表現為萎黃或白, 或肢體浮腫, 舌淡苔白。

②脾陽虛的表現:有脹氣而且吃一點就飽了,

腹痛綿綿。 溫熱或者按摩腹部後會比較舒服, 形寒肢冷, 大便溏薄清稀。 有些人也會肢體困重或肢體浮腫, 小便不利索, 或見白帶多質稀。 且舌質淡胖, 苔白滑。

③脾不統血的表現:如果是脾氣虛則運化無力, 氣血虧虛。 飯量小, 有腹脹, 便溏, 肢體倦怠, 少氣懶言, 面色萎黃, 舌淡苔白, 脈緩弱。 還有出血症狀, 分為多種出血或者女性崩漏的情況:

1)多種出血症狀, 如便血、尿血、月經過多、崩漏等。 便血而屬脾不統血者, 以大便下血, 血便混雜, 或先便後血, 血色紫暗, 或大便漆黑, 兼見脾氣虛症狀。

2)崩漏而屬脾不統血者, 表現為暴崩下血, 或月經淋漓不盡, 色淡質薄, 面色白或虛浮, 身體倦怠, 四肢不溫, 氣短懶言, 納呆便溏等。

④中氣下陷的表現:面色顯白, 且容易眩暈和出汗。 氣短容易倦怠, 食量少, 便溏、腹部有墜落感, 便意頻數多, 小便渾濁如米泔等。 這種症狀多見於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脫肛及慢性腹瀉等病。

⑤胃陰虛的表現:容易口幹唇燥, 容易心煩, 還會有幹嘔的症狀且進食減少, 或吞咽不利。 食後胸膈不適, 大便幹結。 舌紅中心幹, 少苔, 或舌光、幹絳, 脈細數等。

⑥脾胃虛寒的表現:胃痛隱隱, 綿綿不休, 冷痛不適, 喜溫喜按, 空腹痛甚, 得食則緩, 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後疼痛發作或加重, 泛吐清水, 食少, 神疲乏力, 手足不溫, 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 脈虛弱。

中醫告訴你脾胃虛弱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調理?

①保持情緒穩定, 情感因素對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響。

因此保養脾胃,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緒。 據研究, 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欲下降、腹部脹滿、暖氣、消化不良等, 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於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

②保持飲食均衡, 飲食調攝是保養脾胃的關鍵。

飲食應有一定的規律, 不暴飲暴食, 不饑飽不定。 日常飲食以素食為主, 適當葷素搭配。需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少吃有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幹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儘量不吃。

③保護胃部不受寒涼,注意天氣冷暖變化。

“十個胃病九個寒”。在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時,有虛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虛泄瀉的,可在臍中貼暖臍膏藥,同時還應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發冷,可及時服用生薑茶。

④保持一定的額鍛煉運動,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

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適當的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迴圈,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

⑤可做適當腹部或者穴位按摩,緩解胃部不適。

可在每晚睡覺之前,躺在床上用雙手按摩上下腹部,來回往復約40~ 50遍,可以助脾運,去積滯,通穢氣,對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中醫穴位按摩也有足三裡穴等按摩後可緩解胃部不適的穴位。

九州上醫中醫館提醒大家:注意這些常見的症狀,有助於自我保健,避免排便失調,平時日常生活當中,也要注意一些調理方法,避免出現手腳冰涼,這些脾胃虛弱的前期症狀都會嚴重的影響到了患者的身體,而且,還會造成脾胃不和,導致便秘、腹瀉以及其他的病變,希望大家注意身體的變化,及時看診就醫。

【推薦醫生】

副主任醫師 宋茂森

醫師簡介:宋茂森醫師是武昌區中醫院退休主任,曾擔任武昌區中醫院副院長。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及研究50餘年,博採眾長、學驗俱豐。尤其對慢性胃炎、膽囊炎、急慢性腎炎、甲狀腺結節等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類疾病的治療有獨特心得和良好的臨床效果。

 擅長治療: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疾病。

1、脾胃內科

2、腎病

3、甲狀腺

適當葷素搭配。需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少吃有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幹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儘量不吃。

③保護胃部不受寒涼,注意天氣冷暖變化。

“十個胃病九個寒”。在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時,有虛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虛泄瀉的,可在臍中貼暖臍膏藥,同時還應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發冷,可及時服用生薑茶。

④保持一定的額鍛煉運動,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

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適當的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迴圈,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

⑤可做適當腹部或者穴位按摩,緩解胃部不適。

可在每晚睡覺之前,躺在床上用雙手按摩上下腹部,來回往復約40~ 50遍,可以助脾運,去積滯,通穢氣,對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中醫穴位按摩也有足三裡穴等按摩後可緩解胃部不適的穴位。

九州上醫中醫館提醒大家:注意這些常見的症狀,有助於自我保健,避免排便失調,平時日常生活當中,也要注意一些調理方法,避免出現手腳冰涼,這些脾胃虛弱的前期症狀都會嚴重的影響到了患者的身體,而且,還會造成脾胃不和,導致便秘、腹瀉以及其他的病變,希望大家注意身體的變化,及時看診就醫。

【推薦醫生】

副主任醫師 宋茂森

醫師簡介:宋茂森醫師是武昌區中醫院退休主任,曾擔任武昌區中醫院副院長。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及研究50餘年,博採眾長、學驗俱豐。尤其對慢性胃炎、膽囊炎、急慢性腎炎、甲狀腺結節等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類疾病的治療有獨特心得和良好的臨床效果。

 擅長治療: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疾病。

1、脾胃內科

2、腎病

3、甲狀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