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沙壩村:抱團發展興產業拔窮根

(吳松)年出欄6000頭的生豬代養場生機勃勃, 50畝蔬菜基地整齊劃一, 400畝茶園內人頭攢動, 100畝經果林綠意盎然, 這是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天堂鎮沙壩村抱團發展產業的縮影, 是脫貧攻堅戰隊在“春風行動”中向群眾交出的答卷。

“面對今年整縣摘帽, 已出列的沙壩村緊盯產業發展, 圍繞一達標二不愁三保障這個指標因戶施策, 為群眾找尋增收門路, 確保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沙壩村黨支部書記張愛華說。

沙壩村堅持“外引內聯, 土地流轉, 集約經營, 市場運作”的原則, 按照“扶貧資金+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模式,

以農牧專業合作社為平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把貧困戶產業發展資金量化為股權入股合作社, 合作社盈利的40%用於群眾利益分紅。

“合作社與貧困戶利益捆綁, 確保貧困戶有穩定收入, 目前全村76戶貧困戶每戶分得紅利380元。 ”沙壩村農牧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光權說, 合作社帶動全村基礎設施建設, 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農牧專業合作社覆蓋花岩、紅山、明光等8個村401人, 常年解決6名困難群眾家門口就業。 鄰近的坳溝村群眾饒朝國常年在合作社務工, 穩定的收入不比在外務工差。 他說, 有了這個產業, 群眾得到的實惠最多, 土地租出去能收租金, 在這裡打工一個月有近2000塊, 還能分紅, 一年算下來有2萬多元。

“讓群眾收入達標,

就要讓群眾在短期內有收益, 發展週期短、見效快的產業無疑是保證群眾增收的引擎。 ”在全鎮脫貧攻堅春風行動推進會上, 鎮黨委書記楊林俊如此強調。

在蔬菜基地裡, 十多名群眾正在忙著整地覆膜, 大家歡聲笑語, 熱火朝天。

“這都是手上的活, 一天有70塊收入, 比自己幹農活強多了。 ”嚴純桃說。

大力發展短平快產業, 沙壩村蔬菜基地作為天堂鎮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示範點, 採用合作社引領、大戶帶動、貧困戶入股的模式, 利益連結中按每畝最低700元的紅利分給貧困戶, 全村213人受益。

茶葉、經果林作為村級長效產業正在慢慢崛起, 長短結合的產業發展格局必將改變傳統單一的生產經營方式, 促進農林牧協調發展,

為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