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謀遠者而知近路!東營日報記者赴深圳等四市採訪劄記

——深圳等四市創新發展理念採訪劄記

對於一座城市來說, 發展的快與慢、優與劣在於發展路徑、發展方式, 也在於發展機遇, 但根本在於發展理念!

在深圳、珠海、蘇州、鹽城四市, 無論是城市建設還是生態建設, 無論是產業佈局還是園區規劃, 都將“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貫穿始終。 正基於此, 四市的發展路徑不斷明晰, 發展方式不斷創新, 發展結構不斷優化, 面對重大決策時, 不僅能夠做到“走一步看十步”、“一茬接著一茬幹”, 更能夠做到“不貪一時之功, 不圖一時之名”……

“33.4公里”與“40萬平方米”

33.4公里與40萬平方米有什麼關係?

在珠海橫琴新區, 這兩個概念有深刻的關聯。

在橫琴地下6米多深的地方, 有一條綿延33.4公里的“地下長城”——城市地下綜合管廊。

在橫琴地下綜合管廊現場記者看到, 高3.8米、寬度可以跑一輛汽車的通道裡, 納有給水、電力、通信、冷凝水、中水和垃圾真空管6種管線,

同時配有電腦網路、自控、視頻監控和火災報警四大系統, 具有遠端監控等功能。

就是這33.4公里, 歷時三年半建成, 每公里成本超過6500萬元, 總投資達22億元人民幣!

圖為珠海橫琴新區地下綜合管廊。 該工程是國內已竣工里程最長、施工最複雜、納入管線種類最多、智慧化最高的地下綜合管廊。

記者 王俊傑 報導

22億元全部“埋入”地下, 對於開發建設者來說, 沒有堅定的決心和強悍的神經是無法想像的!用這22億, 大可以先把公路亮亮堂堂地建起來, 大可以建幾個氣勢恢宏的工業廠區。 但, 誕生之初的橫琴做了不同的選擇!

橫琴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蕭毅告訴記者, 建設地下綜合管廊, 向地下要空間, 減少了管線對城市土地的佔用面積, 總共節約土地40多萬平方米, 由此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超過80億元!

不僅如此, 地下綜合管廊的出現, 徹底解決了困擾城市的“拉鍊馬路”和“空中蜘蛛網”問題, 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地下財富”。

33.4公里的地下工程, 換來了40多萬平方米的城市空間和80億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更換來了城市發展的精彩未來!

“海平面下的城市”

綠意盎然的公園、高聳的CBD建築、“街坊式”的街區佈局……2010年國務院批復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以來, 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變化是巨大的。

在前海, 地平線以上的精彩才剛剛上演, 地平線以下的精彩已橫空出世——8年來, 前海人把精力都用到了地下, 開發建設深度達50米, 規劃建設地下空間總規模達800萬平方米, 地下空間為5到6層, 包括軌道交通、地下車行道、綜合管廊、排水深隧、雨污水泵站、公交首末站、區域集中供熱站、地下商業區等。

曾幾何時, 土地是制約前海發展的重要問題, 占地面積僅十幾平方公里的前海合作區,

規劃建設規模2600萬至3000萬平方米, 規劃就業人口65萬、居住人口15萬。

面對土地空間短缺的困難, 開發建設者把目光投向了地下。 據瞭解, 前海規劃建設的39個公交站全部處於地下負一層, 市民下班後直接坐電梯下負一樓就可乘坐公交轉乘;還規劃有21座軌道交通站點, 每棟樓下都有通快速路的介面, 電力、網路、燃氣、地鐵、公交全部在地下開發。

“海平面下的城市”前海的成功, 正是靠著踏踏實實做“潛功”!

“一張規劃圖, 管了二十多年!”

“先地下, 後地上”、“先二產, 後三產”、“先規劃, 後建設”……這些風靡全國的理念, 正是誕生于江蘇蘇州。

走在蘇州工業園, 讓人難以相信這是一座工業園區:園區內幾乎不堵車, 商業區、居住區、工業區設計科學, 主幹道、次幹道、支路結構清晰, 互不干擾……

今天的幸福,源自昨天的規劃。在開發建設之初,蘇州工業園就在新加坡指導下,投資3000余萬元編制了城市規劃。讓蘇州人沒想到的是,這“天價”花費的規劃成了吸引投資者的“法寶”。

“在蘇州工業園,一張規劃圖,管了20多年!在20多年前的規劃中,工業園就是一座城。”山東大學蘇州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呂明新說,在蘇州,“規劃即法”的法治思維已融入城市建設管理,行政管理層不能干預正常的規劃審批。

因規劃理念領先,蘇州工業園區對城市內涵有更深的挖掘,在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成為江蘇乃至全國的改革高地。

在發展理念上,四市各有各的創新,無論是向地下要空間還是向規劃要效益,都讓人耳目一新。走過四市,思想備受觸動: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是理念轉變!

結合實際來說,有些時候,發展是一場“百米跑”,需要我們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在短時間內實現城市發展的突破。但更多時候,發展是一場“馬拉松”,不能畢其功於一役,這就需要我們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小我”與“大我”的關係,既要做顯績,也要做潛績,不僅要做到“功成不必在我”,更要做到“功成必定有我”!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發展沒有捷徑。只有看得遠、想得深、謀得准,才能走得快、行得穩、幹得對!

畢竟,謀遠者,知近路!

互不干擾……

今天的幸福,源自昨天的規劃。在開發建設之初,蘇州工業園就在新加坡指導下,投資3000余萬元編制了城市規劃。讓蘇州人沒想到的是,這“天價”花費的規劃成了吸引投資者的“法寶”。

“在蘇州工業園,一張規劃圖,管了20多年!在20多年前的規劃中,工業園就是一座城。”山東大學蘇州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呂明新說,在蘇州,“規劃即法”的法治思維已融入城市建設管理,行政管理層不能干預正常的規劃審批。

因規劃理念領先,蘇州工業園區對城市內涵有更深的挖掘,在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成為江蘇乃至全國的改革高地。

在發展理念上,四市各有各的創新,無論是向地下要空間還是向規劃要效益,都讓人耳目一新。走過四市,思想備受觸動: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是理念轉變!

結合實際來說,有些時候,發展是一場“百米跑”,需要我們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在短時間內實現城市發展的突破。但更多時候,發展是一場“馬拉松”,不能畢其功於一役,這就需要我們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小我”與“大我”的關係,既要做顯績,也要做潛績,不僅要做到“功成不必在我”,更要做到“功成必定有我”!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發展沒有捷徑。只有看得遠、想得深、謀得准,才能走得快、行得穩、幹得對!

畢竟,謀遠者,知近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