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AR說丨整天看好萊塢大片,你一定不知道它是用慣性動作捕捉技術完成的!

作為一門新興的動作捕捉技術, 慣性動捕的出現, 打破了光學動捕佔據市場絕對主導的行業格局, 被視為動作捕捉界的新生力量。 但隨著它在各行業中的使用, 其卓越的性能很快就顯示出來了。

目前動作捕捉系統有慣性式和光學式兩大主流技術路線, 慣性式雖然後於光學式出現, 但以其超低廉成本和簡便成熟的處理流程, 以及完全即時的資料計算和回傳機制, 成為了更加炙手可熱的技術。

今天ARinChina就來和諾亦騰的品牌運營經理檀煜鑫先生為大家解析一下慣性式動作捕捉系統。

公司全稱

北京諾亦騰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CEO

劉昊揚博士, 戴若犁博士

融資現狀

C+輪

公司規模

300人

成立時間

2012年

業務&產品方向

動作捕捉、虛擬實境技術以及教育、體育訓練、展覽展示等細分垂直領域

注:受訪人承諾文中資料無誤, 為內容真實性負責。 ARC作客觀真實記錄, 已備份原始記錄

ARC: 諾亦騰的慣性動捕系統在市場上已經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首先您先來給我們普及一下慣性動作捕捉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系統?目前它有怎樣的應用前景?

檀煜鑫:目前動作捕捉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到影視、動畫、遊戲等領域中。 動作捕捉系統將演員的動作數位化, 從而通過電腦系統創造出活靈活現的虛擬角色。 傳統來說, 常見於以上領域的動作捕捉技術是光學動捕,

通過攝像頭以及穿戴在演員身上的光學反光點來實現動作的數位化。 但是光學動捕價格不菲, 成本甚至數以百萬計;體積龐大, 可能一套光學動捕系統需要一輛卡車才能裝下;定位校準過程冗長, 需要專業人士配合;更關鍵的是, 它對於光學環境、場地等等都有限制, 是不能為普通人所用的。 慣性動作捕捉技術沒有場地、光照環境的限制, 產品價格非常平易近人使用過程便捷, 讓動作捕捉成為了人人都能用的技術。

2012年底, 劉昊揚博士帶領團隊實現了慣性動作捕捉核心技術突破, 正式成立公司, 2013年自主研發出全身慣性動作捕捉系統。 通過在被追蹤目標(比如人體)的關鍵節點上, 部署多個集成加速度計、陀螺儀、磁力計等慣性測量單元的感測器, 通過慣性測量單元採集到的運動學資訊, 從而得到目標運動的軌跡, 再通過自主研發的底層演算法對資訊進行處理, 完成對運動目標的動作捕捉。

慣性動作捕捉技術不僅能用於影視、遊戲這樣的傳統領域,

也能用於舞臺表演、醫療、體育訓練、工業自動化等領域。 而目前, 慣性動作捕捉技術最受人關注的應用領域之一是虛擬實境。

ARC: 將原來的動捕產品降價以及眾籌低價動捕設備, 你們是打算加速“基於 MEMS 慣性感測器的動作捕捉技術”民用化嗎?一款動捕產品, 如何做到開箱即用?

檀煜鑫:目前我們擁有面向影視專業製作的動捕系統Perception Legacy, 以及面向普通開發者的動捕系統Perception Neuron。 低成本, 高性能是動捕產品的特點, 目前從普通愛好者到專業影視團隊, 我們的動捕產品已經被廣泛使用。 在包括Youtube、Bilibili等許多國內外視頻網站上, 都能找到來自全球的創意藝術家利用我們的產品創作的各種作品。

對於動捕產品來說, 實現開箱即用的關鍵在於穿戴方便便捷以及校準簡單,

幾分鐘穿戴, 3個校準動作, 就能夠在電腦螢幕上看到穿戴者的數位化身。

ARC: 從實際體驗來說, 慣性動作捕捉技術目前還存在哪些技術劣勢是有待解決的?

檀煜鑫:目前來說, 慣性動作捕捉技術的精確度可以與光學動作捕捉相媲美, 但由於感測器特性的原因,慣性動捕對於環境中的磁場敏感、具有累積誤差等原因。這些技術上的不足可以隨著硬體選型、底層演算法以及校準程式的升級而逐步改善。

ARC: 慣性式動作捕捉系統在VR行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它到底能夠為我們帶來什麼?

檀煜鑫:前不久的電影《頭號玩家》轟動一時,其中主角將自己的身體運動帶入到虛擬世界之中,經歷各種體驗。在銀幕之外,我們如果想要在虛擬空間中看到自己的身體,用身體去與虛擬環境交互,就必須要用到動作捕捉技術。

目前我們開發的Perception Neuron慣性動作捕捉系統,已經被行業內許多企業、開發者應用於虛擬實境交互之中。而另一款產品——Hi5 VR手套,可以讓穿戴者在虛擬實境環境中用自己的雙手與虛擬物體進行精確的互動,獲得更加沉浸的感受。

ARC: 有人說,慣性動作捕捉勢在未來必會取代光學動作捕捉技術,對於這一說法您是怎麼看的?

檀煜鑫:慣性動作捕捉和光學動作捕捉技術各有其優缺點,因此針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應用,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動作捕捉技術來應用。

而更好的做法,是將這二者結合使用,優勢互補,實現更加精確的人體動作捕捉以及空間追蹤定位。目前我們開發的多人大空間商用VR解決方案Project Alice以及混合現實製作系統傳神Trance均採用了光學、慣性混合的空間定位技術,將二者進行結合,實現更加精確的tracking效果。

ARC: 2018年,你們的重點會放在哪一方面?對於公司的發展有怎樣的願景?

檀煜鑫:經過5年時間的發展,我們已經成為動作捕捉領域全球用戶量最大的企業,通過接觸用戶,從用戶那裡獲得回饋,深入瞭解他們的創作過程與創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夠更加深入地雕琢技術,在技術領域取得進步與提升。

經歷2017苦練內功,夯實基礎的一年之後,我們已經從一家研發驅動的公司逐漸轉為技術與市場雙輪驅動的公司,公司發展進入了不斷加速的過程,而這一加速的過程會越來越快。諾亦騰的名字「Noitom」來自于英文「動作」(Moition)一詞的反寫,這也是我們的願景:重塑動作捕捉行業格局,用我們的技術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熱】VR主題樂園前景如何?聽聽卓遠副總裁怎麼說

【精】目前商用的全息投影技術都是偽全息?【熱】影創AR眼鏡新品可能長這樣,你會喜歡嗎?

【精】乾貨!互動投影系統的技術及原理精·選·服·務

但由於感測器特性的原因,慣性動捕對於環境中的磁場敏感、具有累積誤差等原因。這些技術上的不足可以隨著硬體選型、底層演算法以及校準程式的升級而逐步改善。

ARC: 慣性式動作捕捉系統在VR行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它到底能夠為我們帶來什麼?

檀煜鑫:前不久的電影《頭號玩家》轟動一時,其中主角將自己的身體運動帶入到虛擬世界之中,經歷各種體驗。在銀幕之外,我們如果想要在虛擬空間中看到自己的身體,用身體去與虛擬環境交互,就必須要用到動作捕捉技術。

目前我們開發的Perception Neuron慣性動作捕捉系統,已經被行業內許多企業、開發者應用於虛擬實境交互之中。而另一款產品——Hi5 VR手套,可以讓穿戴者在虛擬實境環境中用自己的雙手與虛擬物體進行精確的互動,獲得更加沉浸的感受。

ARC: 有人說,慣性動作捕捉勢在未來必會取代光學動作捕捉技術,對於這一說法您是怎麼看的?

檀煜鑫:慣性動作捕捉和光學動作捕捉技術各有其優缺點,因此針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應用,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動作捕捉技術來應用。

而更好的做法,是將這二者結合使用,優勢互補,實現更加精確的人體動作捕捉以及空間追蹤定位。目前我們開發的多人大空間商用VR解決方案Project Alice以及混合現實製作系統傳神Trance均採用了光學、慣性混合的空間定位技術,將二者進行結合,實現更加精確的tracking效果。

ARC: 2018年,你們的重點會放在哪一方面?對於公司的發展有怎樣的願景?

檀煜鑫:經過5年時間的發展,我們已經成為動作捕捉領域全球用戶量最大的企業,通過接觸用戶,從用戶那裡獲得回饋,深入瞭解他們的創作過程與創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夠更加深入地雕琢技術,在技術領域取得進步與提升。

經歷2017苦練內功,夯實基礎的一年之後,我們已經從一家研發驅動的公司逐漸轉為技術與市場雙輪驅動的公司,公司發展進入了不斷加速的過程,而這一加速的過程會越來越快。諾亦騰的名字「Noitom」來自于英文「動作」(Moition)一詞的反寫,這也是我們的願景:重塑動作捕捉行業格局,用我們的技術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熱】VR主題樂園前景如何?聽聽卓遠副總裁怎麼說

【精】目前商用的全息投影技術都是偽全息?【熱】影創AR眼鏡新品可能長這樣,你會喜歡嗎?

【精】乾貨!互動投影系統的技術及原理精·選·服·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