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薛毅:用生命鋪實脫貧路

用生命鋪實脫貧路

——追記吳堡縣呼家渠村第一書記薛毅

他, 業務精湛, 甘當護路“使者”;

他, 主動請纓, 勇挑扶貧重任;

他, 抛灑真情,

村民“上書”挽留;

他, 殞身不恤, 倒在扶貧一線......

4月4日, 一個極其普通的日子。 可對於吳堡縣辛家溝鎮呼家渠村的村民們來說, 這一天永生難忘, 他們的“親人”倒在了扶貧一線;對於吳堡縣農村公路管理站的同事們來說, 他們的副站長再也不會來上班了;對於一個居住在吳堡縣城原本溫馨的家庭來說, 他們的“天”塌了, 妻子的好丈夫、孩子的好父親永遠走了。

這一天, 47歲的呼家渠村第一書記薛毅忙完村裡的事務, 還沒來得及告別親友和交接工作就離開人世, 將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

業務精湛 甘當護路“使者”

薛毅(中)察看道路水毀情況

從1992年參加工作至今, 薛毅在吳堡縣農村公路管理站走過了26個春秋。 他情系農村路, 年復一年奮戰在公路管護一線, 吳堡大大小小的路, 都裝在他心裡, 因此被同事們尊稱為吳堡的“活地圖”。

“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公路上, 全縣每一條公路的每一處病害, 薛站長心中都有數, 時常在心裡盤算最經濟的修復方案”, 和薛毅共事了十幾年的同事辛建武回憶說。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 這個“心中有數”是薛毅用腳步丈量出來的。 他分管農村公路的日常養護、應急搶險等工作, 每年上路作業200多天, 在全縣600多公里的農村道路上往返不計其數。 而且公路養護工作長期風吹日曬,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下鄉偶遇惡劣天氣, 徒步幾個小時、沒吃沒喝也是常有的事, 但薛毅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薛毅察看道路險情

汛情、災情就是命令。 凡有暴雨、暴雪天氣, 別人是往家裡趕, 薛毅是往路上跑。 2016年7月, 一場罕見的大暴雨侵襲吳堡, 薛毅帶領同事檢查道路水毀情況, 行至橫溝村時, 只見山上樹木攔腰折斷、碎石飛濺, 大家心裡都發怵, 他卻首當其衝驅車過去察看險情。

2017年正月初五, 當全縣人民都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氣氛時, 一場暴雪突至, 路面厚厚的積雪給公路交通造成重大安全隱患, 雪剛停, 薛毅馬上帶領工作人員深入道路一線鏟雪、撒鹽。 哪裡積雪厚哪裡總有他的身影, 連續幾天下來, 手凍腫了, 臉凍傷了, 一條條道路通暢了, 群眾的出行安全也有保障了。

薛毅(右二)和同事測量農村公路

“凡是跟他出去的, 一段時間下來業務能力都會明顯提升。 ”薛毅的同事劉探龍清楚地記得, 為了客觀準確地摸清全縣農村公路的真實狀況, 薛毅帶領20多人的團隊每天早出晚歸, 對全縣所有農村公路按百米分段, 徒步測量,用了整整2個月的時間,在全市率先完成測量、評定任務。

幹部勤走“憂心路”,群眾才能走“放心路”,這是薛毅多年來甘當全縣農村道路的護路使者一直秉持的信念。只要哪裡有問題,他就奔向哪裡,只要有困難,他就沖在最前面。薛毅生前經常教導同事:道路品質就是安全出行的保障,容不得半點虛假,這是人命關天的事,絕不能當兒戲!

“看出不合規格的地方,當即就在路面鑽孔;發現存在安全問題,立刻要求返工”,承包過農村道路建設工程的人都領教過薛毅的“火眼金睛”。

主動請纓勇挑扶貧重任

薛毅(右一)在村委陣地和村民共議發展

“業務骨幹都在專案一線,當時選派第一書記真的很難。”吳堡縣交通局局長王振平回憶道。2017年,吳堡縣脫貧攻堅翻身仗進入關鍵階段,從各單位選派精兵強將駐村擔任第一書記迫在眉睫,但交通系統因實施全縣道路建設專案急需人手,一時難以確定合適人選。

“讓我去吧!”在農村道路維護工程現場的薛毅聽到同事們議論後沒有作聲,回去後沒和家人商量就跑去找領導,主動請纓擔任辛家溝鎮呼家渠村第一書記。

“業務工作離不開你呀!”領導對其不舍;

“圖啥呢,何必自找苦吃呢?”親友極力勸阻......

“和農民打了一輩子交道,我知道農民需要什麼。”

“我保證單位工作和扶貧任務兩兼顧兩不誤。”

不顧眾人的勸說,薛毅毅然決然扛起鋪蓋卷走進呼家渠村,成為吳堡縣選派的100多名第一書記中的一員。

呼家渠村新修建的通村路

“擺脫貧困、先修道路”,第一次進村,薛毅就被一條坑坑窪窪的入村土路深深觸動。多年來,呼家渠村情複雜,基礎設施落後,特別是通村道路一直是多年前的泥土路,由於種種矛盾拓寬硬化的事宜一直擱置,遇風土塵漫天,遇雨泥濘不堪,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他立即給自己訂下第一個扶貧目標——硬化通村道路,“我本身就是搞農村公路管理的,無論如何都要第一時間打通村民們的脫貧致富路。”

說幹就幹,薛毅似乎比村民們更加著急。沒幾天,鏟車就轟隆隆就開進村,他也擼起袖子、卷起褲管,親自上陣,既當“指戰員”、又當“技術員”。大到對工程的混凝土技術指標、震動係數,小到拌砂調漿等薛毅都會一一過問。

“真的來了個幹事的。”看著薛毅奔波在呼家渠村專案施工現場,全身沾滿泥灰,村民們一下子像是吃了“定心丸”,打消了起初的種種憂心和顧慮,並開玩笑稱他為“泥腿子”書記。

“泥腿子”書記,看似一句簡單的玩笑話,卻真實表達了村民們對薛毅的認可。3.5公里的通村路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變成水泥路、太陽能路燈在夜幕降臨後準時點亮、道路綠化工程如火如荼展開......村民們根本沒有想到:過去祖祖輩輩行走在泥濘裡的日子成為歷史,而且換來了一條綠茵盎然的寬敞大道連通村裡村外。

在呼家渠村脫貧攻堅的征程中,薛毅主動當起了呼家渠村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設計師”,將村內的各項工作都安排得嚴絲合縫,運用自己的關係四處“化緣”、多方協調,籌措資金、爭取專案,幾乎沒給自己留有喘息的空隙。

修繕一新的呼家渠村委會辦公場所

“今年脫貧任務艱巨,他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每天都駐紮在村裡,起早貪黑落實產業專案、爭分奪秒制定‘三變’改革方案......”在村黨支部書記呼天收的眼中,薛毅工作不僅認真負責、有責任擔當,還經常為村裡墊資,做一些“損己利人”的“傻事”。

呼家渠村委會辦公場所棄用多年,破舊不堪,村裡的大事小事都在“家裡”解決,薛毅爭取20萬元資金對陣地進行修繕,並加蓋二樓辦公室,設置老年活動室、文化室等場所。大家稱讚道:呼家渠村開啟了“薛毅模式”。

抛灑真情 村民聯名“上書”

薛毅(左一)看望困難群眾

群眾想致富,苦於沒門路,這是薛毅生前在扶貧過程中深刻的體會。如何讓困難群眾增收?什麼樣的產業適合呼家渠村發展?困難群眾願不願意發展產業?在薛毅看來,扶貧少不了修路蓋屋,但也不只是修路蓋房,更重要的是培養困難群眾的自身造血功能,激發發展的內生動力。

“既然來了,就必須讓困難群眾儘早脫貧致富。”這是薛毅生前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薛毅打心底能體會到農民發展的艱辛,也深知困難群眾的脫貧願望。他白天指揮專案建設,晚上入戶熟悉情況,走遍分佈於山峁溝岔的130戶農戶,向他們問“意願”、求“意見”,替他們出“點子”、找“路子”。哪一家收入少,生活苦;哪一家有技術,人勤快;哪一家會賺錢,又敢闖......一圈轉下來薛毅心裡都有數。

“只有自己勤快,才能真正拔掉窮根子”。薛毅一邊盡力幫助貧困群眾找“出路”,一邊想辦法扭轉貧困群眾的“等靠要”思想。

呼家渠村53歲的貧困戶賈金榮感觸最深。他生活一直比較貧困,唯一的女兒出嫁後,老兩口也就沒有了生產積極性。就在薛毅來村裡“走馬上任”的那段日子,賈金榮正尋思著把自家羊圈的幾隻羊子賣掉,打算在莊稼地裡簡單刨挖度日。可這位“多管閒事”的書記一來,賈金榮就攤上事兒了,薛毅不僅不讓他賣羊,還要説明壯大養殖規模。

“現在扶貧政策這麼好,只要你肯幹,憑藉多年養殖經驗,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薛毅一次又一次的開導、鼓勵,賈金榮就是不為所動,心想攤子大了風險也大,能吃開喝開就行了。薛毅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主動為他申請了5萬元政府貼息貸款,新購置數十隻羊子以及飼料,隔三岔五便上門“督促”。

“為了讓我過上好日子,薛書記這樣盡心盡力,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幹活?”眼看著一個“外人”對自己的光景如此上心,賈金榮也漸漸變勤快了,起早摸黑地“伺候”羊,把院子收拾得像模像樣,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貧困戶辛秋蓮常年有病不能幹重活,她和老伴在薛毅的牽線搭橋下也購進2頭肉牛,老兩口把致富寶貝養得膘厚肉實。

只要是村民的事,薛毅都傾力相助。五保戶呼廷榮因腦梗住院,薛毅出錢雇人一直照顧到老人去世,並組織村幹部和村民為其治喪;貧困老人李班花不會忘記,在她生病的時候,薛毅背著她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失獨老人賈忠寶不會忘記,在得知他痛失愛子後薛毅帶著米麵油來看他時相視流淚;村民景秋英不會忘記,她家的電視壞了,薛毅二話不說送到城裡維修並親手安裝到位......

沒人能說得清,像這樣的事薛毅到底做了多少。在呼家渠村駐村近一年的時間,這位共產黨員用心、用情、用命與村民結下深厚情誼,家家戶戶都留下了薛毅的足跡,但是薛毅有一個原則,從不給群眾增添麻煩。駐村扶貧,吃飯很難規律,他經常婉言謝絕村民的邀請,卻以泡面裹肚,時間一長,熱情的村民們有了共同的困惑,想叫這個“泥腿子”書記吃頓便飯都不容易。有的村民打心眼裡感激薛毅,就送點自家的核桃、雞蛋等,每次被推辭,實在拗不過的他就會悄悄地把錢擱下。呼家渠村的村民無不誇口稱讚:他是盡心盡力為人民辦事的好幹部,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薛毅看望貧困戶劉淑蓮

“薛書記對我的恩情永遠忘不了!”辛家溝村60多歲的貧困戶劉淑蓮是薛毅擔任呼家渠村第一書記之前聯繫幫扶的貧困戶,兒子三年前意外喪生,兒媳改嫁,老兩口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7歲的孫兒身上。但老兩口年事已高,家裡耕種的幾分田地僅夠糊口,在縣城租房陪讀讓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添霜。當瞭解了這一情況,薛毅二話沒說結下這門“窮親戚”,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租房、搬家、送菜,為孩子申請愛心助學善款......每每上門他還都會親昵地抱抱孩子。

鄉村的嬗變有目共睹,鄉親們打心底擁護他。就在薛毅將鄉村振興建設全面鋪開時,2017年10月,吳堡縣交通局因業務急需,擬調整薛毅回單位負責緊要工作,另派第一書記。當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小山村頓時群情沸騰:薛書記調走了,村裡的田間道路怎麼辦?高位水池如何修建?......

呼家渠村留住“親人”的請願書

“咱們聯名上書挽留。”村子裡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村民們怎麼捨得他離開呢?一夜間,4頁信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村民們真心留住“親人”的簽名,印滿了60多個留守村民的手印。第二天,原村支書呼成元和村民代表當面向薛毅宣讀了這封請願書,並將請願書送到縣交通局、縣委組織部,直至縣委書記辦公桌上。

薛毅留下來了,他明白這60多個紅手印的真誠與滾燙:鄉親們放心,我會把答應大家的事情幹到底!薛毅更深知2018年全縣脫貧“摘帽”、全部村出列、所有貧困戶退出,任務十分艱巨,他又一頭紮進呼家渠村的精准脫貧工作中。

殞身不恤倒在扶貧一線

薛毅倒下當天穿的一雙泥濘鞋

“薛毅,你太累了!”妻子的一聲悲啼,在場的人無不動容,可薛毅再也聽不到了。

妻子萬萬沒有想到,2018年 4月4日早上薛毅出門前的一句道別竟成了和丈夫的訣別。這一天像往常一樣,一大早,薛毅就聯繫了呼辛路維修專案負責人張明金一起到縣交通局協調道路維修資金,隨後便驅車來到呼家渠村。在檢查呼家渠村道路維修及綠化工程情況後,他還囑咐同行的張明金儘快整修村委會道路磚牆上的裂縫。

呼家渠村清明祭祖活動是在外村民回鄉聚集的日子。薛毅又與村支書呼天收、村委會主任賈建榮一道商議、籌備村裡清明祭祖活動。他盤算:在祭祖活動期間就修建村內主幹道涉及的拆遷事宜給村民做做思想工作,再就鄉村振興戰略及本村規劃做做宣傳動員......

下午17時30分,勞碌了一天的薛毅突然感覺身體不適,簡單扒拉了幾口晚飯就去村委會主任賈建榮家的窯洞休息。19時許,薛毅回絕了村民賈武榮、賈煥真一同回縣城的建議:雨後路滑,5號的祭祖活動事比較多,晚上就住賈建榮家了。20時19分,賈建榮再找薛毅議事,可再也沒被叫醒,因勞累過度、突發疾病,薛毅倒在了扶貧一線。和村民回城告別時的幾句短暫交流,卻成了薛毅留下的最後的幾句話。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依然惦記著村裡的發展事宜。

薛毅走了,永遠走了。村民們得知這一噩耗,無不悲痛、惋惜。

“這麼好的人,不該走得那麼急啊!薛書記比我的兒女還親,他腿勤、嘴勤,常常來家裡看我。”90多歲的老黨員張生貴兒子在縣城打工,薛毅經常細心地伺候老人吃食,把老人當做自己的親人。當得知薛毅離世的消息,張生貴老人老淚縱橫,褶皺的雙手不停顫抖著擦拭臉頰的淚珠,他根本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薛毅對待扶貧工作就像對待家裡的事一樣”賈建榮回憶起和薛毅共事的情景,幾度哽咽,“最近薛書記還跟我商量啟動村裡的老擺乎溝大壩項目,這是他想方設法向縣水務局爭取到的,可專案還沒落實,他就走了.......”

其實,薛毅一心撲在工作上,家裡的事幾乎不過問。為了村裡的事務,他忙得焦頭爛額,妻子默默地替他背起家庭重擔;即將中考的兩個女兒也很少得到父親的陪伴......平日裡,只要是在村裡,他每天回來得很晚,不忍驚動熟睡的妻女,就在沙發上將就一夜。妻子看到那滿是泥濘怎麼也擦不乾淨的鞋子,心疼地說,這樣身體能吃得消嗎?他總是笑著說,沒問題。

原本,妻子還想利用清明假期帶著丈夫和孩子去榆林看望久未見面的雙親,但薛毅卻毅然地踏上了進村的路,而且這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鄰居們再也聽不到薛毅清晨出門時的問候;妻子再也等不到夜裡拖著疲憊身子歸來的丈夫;兩個女兒再也聽不到爸爸寵愛的呼喚和教導......這個鞠躬盡瘁的“泥腿子”書記何嘗不想一家老小其樂融融。可是,他挑起了脫貧攻堅的重任,只能把對家的依戀、對親人的愧疚深深藏起。

在呼家渠村委會保存的一份《關於申請維修呼家渠村陣地及村內道路的報告》中,每一個資料、每一個論證,都凝聚了薛毅的心血;在薛毅留下的駐村工作筆記上,詳細記錄著各級扶貧會議紀要、下鄉日記、貧困戶的基本情況......

“告慰薛毅最好的方式,就是堅決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呼家渠村脫貧攻堅隊伍化悲痛為動力,以薛毅為榜樣,在他未走完的扶貧路上接力續跑......

徒步測量,用了整整2個月的時間,在全市率先完成測量、評定任務。

幹部勤走“憂心路”,群眾才能走“放心路”,這是薛毅多年來甘當全縣農村道路的護路使者一直秉持的信念。只要哪裡有問題,他就奔向哪裡,只要有困難,他就沖在最前面。薛毅生前經常教導同事:道路品質就是安全出行的保障,容不得半點虛假,這是人命關天的事,絕不能當兒戲!

“看出不合規格的地方,當即就在路面鑽孔;發現存在安全問題,立刻要求返工”,承包過農村道路建設工程的人都領教過薛毅的“火眼金睛”。

主動請纓勇挑扶貧重任

薛毅(右一)在村委陣地和村民共議發展

“業務骨幹都在專案一線,當時選派第一書記真的很難。”吳堡縣交通局局長王振平回憶道。2017年,吳堡縣脫貧攻堅翻身仗進入關鍵階段,從各單位選派精兵強將駐村擔任第一書記迫在眉睫,但交通系統因實施全縣道路建設專案急需人手,一時難以確定合適人選。

“讓我去吧!”在農村道路維護工程現場的薛毅聽到同事們議論後沒有作聲,回去後沒和家人商量就跑去找領導,主動請纓擔任辛家溝鎮呼家渠村第一書記。

“業務工作離不開你呀!”領導對其不舍;

“圖啥呢,何必自找苦吃呢?”親友極力勸阻......

“和農民打了一輩子交道,我知道農民需要什麼。”

“我保證單位工作和扶貧任務兩兼顧兩不誤。”

不顧眾人的勸說,薛毅毅然決然扛起鋪蓋卷走進呼家渠村,成為吳堡縣選派的100多名第一書記中的一員。

呼家渠村新修建的通村路

“擺脫貧困、先修道路”,第一次進村,薛毅就被一條坑坑窪窪的入村土路深深觸動。多年來,呼家渠村情複雜,基礎設施落後,特別是通村道路一直是多年前的泥土路,由於種種矛盾拓寬硬化的事宜一直擱置,遇風土塵漫天,遇雨泥濘不堪,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他立即給自己訂下第一個扶貧目標——硬化通村道路,“我本身就是搞農村公路管理的,無論如何都要第一時間打通村民們的脫貧致富路。”

說幹就幹,薛毅似乎比村民們更加著急。沒幾天,鏟車就轟隆隆就開進村,他也擼起袖子、卷起褲管,親自上陣,既當“指戰員”、又當“技術員”。大到對工程的混凝土技術指標、震動係數,小到拌砂調漿等薛毅都會一一過問。

“真的來了個幹事的。”看著薛毅奔波在呼家渠村專案施工現場,全身沾滿泥灰,村民們一下子像是吃了“定心丸”,打消了起初的種種憂心和顧慮,並開玩笑稱他為“泥腿子”書記。

“泥腿子”書記,看似一句簡單的玩笑話,卻真實表達了村民們對薛毅的認可。3.5公里的通村路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變成水泥路、太陽能路燈在夜幕降臨後準時點亮、道路綠化工程如火如荼展開......村民們根本沒有想到:過去祖祖輩輩行走在泥濘裡的日子成為歷史,而且換來了一條綠茵盎然的寬敞大道連通村裡村外。

在呼家渠村脫貧攻堅的征程中,薛毅主動當起了呼家渠村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設計師”,將村內的各項工作都安排得嚴絲合縫,運用自己的關係四處“化緣”、多方協調,籌措資金、爭取專案,幾乎沒給自己留有喘息的空隙。

修繕一新的呼家渠村委會辦公場所

“今年脫貧任務艱巨,他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每天都駐紮在村裡,起早貪黑落實產業專案、爭分奪秒制定‘三變’改革方案......”在村黨支部書記呼天收的眼中,薛毅工作不僅認真負責、有責任擔當,還經常為村裡墊資,做一些“損己利人”的“傻事”。

呼家渠村委會辦公場所棄用多年,破舊不堪,村裡的大事小事都在“家裡”解決,薛毅爭取20萬元資金對陣地進行修繕,並加蓋二樓辦公室,設置老年活動室、文化室等場所。大家稱讚道:呼家渠村開啟了“薛毅模式”。

抛灑真情 村民聯名“上書”

薛毅(左一)看望困難群眾

群眾想致富,苦於沒門路,這是薛毅生前在扶貧過程中深刻的體會。如何讓困難群眾增收?什麼樣的產業適合呼家渠村發展?困難群眾願不願意發展產業?在薛毅看來,扶貧少不了修路蓋屋,但也不只是修路蓋房,更重要的是培養困難群眾的自身造血功能,激發發展的內生動力。

“既然來了,就必須讓困難群眾儘早脫貧致富。”這是薛毅生前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薛毅打心底能體會到農民發展的艱辛,也深知困難群眾的脫貧願望。他白天指揮專案建設,晚上入戶熟悉情況,走遍分佈於山峁溝岔的130戶農戶,向他們問“意願”、求“意見”,替他們出“點子”、找“路子”。哪一家收入少,生活苦;哪一家有技術,人勤快;哪一家會賺錢,又敢闖......一圈轉下來薛毅心裡都有數。

“只有自己勤快,才能真正拔掉窮根子”。薛毅一邊盡力幫助貧困群眾找“出路”,一邊想辦法扭轉貧困群眾的“等靠要”思想。

呼家渠村53歲的貧困戶賈金榮感觸最深。他生活一直比較貧困,唯一的女兒出嫁後,老兩口也就沒有了生產積極性。就在薛毅來村裡“走馬上任”的那段日子,賈金榮正尋思著把自家羊圈的幾隻羊子賣掉,打算在莊稼地裡簡單刨挖度日。可這位“多管閒事”的書記一來,賈金榮就攤上事兒了,薛毅不僅不讓他賣羊,還要説明壯大養殖規模。

“現在扶貧政策這麼好,只要你肯幹,憑藉多年養殖經驗,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薛毅一次又一次的開導、鼓勵,賈金榮就是不為所動,心想攤子大了風險也大,能吃開喝開就行了。薛毅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主動為他申請了5萬元政府貼息貸款,新購置數十隻羊子以及飼料,隔三岔五便上門“督促”。

“為了讓我過上好日子,薛書記這樣盡心盡力,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幹活?”眼看著一個“外人”對自己的光景如此上心,賈金榮也漸漸變勤快了,起早摸黑地“伺候”羊,把院子收拾得像模像樣,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貧困戶辛秋蓮常年有病不能幹重活,她和老伴在薛毅的牽線搭橋下也購進2頭肉牛,老兩口把致富寶貝養得膘厚肉實。

只要是村民的事,薛毅都傾力相助。五保戶呼廷榮因腦梗住院,薛毅出錢雇人一直照顧到老人去世,並組織村幹部和村民為其治喪;貧困老人李班花不會忘記,在她生病的時候,薛毅背著她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失獨老人賈忠寶不會忘記,在得知他痛失愛子後薛毅帶著米麵油來看他時相視流淚;村民景秋英不會忘記,她家的電視壞了,薛毅二話不說送到城裡維修並親手安裝到位......

沒人能說得清,像這樣的事薛毅到底做了多少。在呼家渠村駐村近一年的時間,這位共產黨員用心、用情、用命與村民結下深厚情誼,家家戶戶都留下了薛毅的足跡,但是薛毅有一個原則,從不給群眾增添麻煩。駐村扶貧,吃飯很難規律,他經常婉言謝絕村民的邀請,卻以泡面裹肚,時間一長,熱情的村民們有了共同的困惑,想叫這個“泥腿子”書記吃頓便飯都不容易。有的村民打心眼裡感激薛毅,就送點自家的核桃、雞蛋等,每次被推辭,實在拗不過的他就會悄悄地把錢擱下。呼家渠村的村民無不誇口稱讚:他是盡心盡力為人民辦事的好幹部,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薛毅看望貧困戶劉淑蓮

“薛書記對我的恩情永遠忘不了!”辛家溝村60多歲的貧困戶劉淑蓮是薛毅擔任呼家渠村第一書記之前聯繫幫扶的貧困戶,兒子三年前意外喪生,兒媳改嫁,老兩口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7歲的孫兒身上。但老兩口年事已高,家裡耕種的幾分田地僅夠糊口,在縣城租房陪讀讓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添霜。當瞭解了這一情況,薛毅二話沒說結下這門“窮親戚”,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租房、搬家、送菜,為孩子申請愛心助學善款......每每上門他還都會親昵地抱抱孩子。

鄉村的嬗變有目共睹,鄉親們打心底擁護他。就在薛毅將鄉村振興建設全面鋪開時,2017年10月,吳堡縣交通局因業務急需,擬調整薛毅回單位負責緊要工作,另派第一書記。當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小山村頓時群情沸騰:薛書記調走了,村裡的田間道路怎麼辦?高位水池如何修建?......

呼家渠村留住“親人”的請願書

“咱們聯名上書挽留。”村子裡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村民們怎麼捨得他離開呢?一夜間,4頁信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村民們真心留住“親人”的簽名,印滿了60多個留守村民的手印。第二天,原村支書呼成元和村民代表當面向薛毅宣讀了這封請願書,並將請願書送到縣交通局、縣委組織部,直至縣委書記辦公桌上。

薛毅留下來了,他明白這60多個紅手印的真誠與滾燙:鄉親們放心,我會把答應大家的事情幹到底!薛毅更深知2018年全縣脫貧“摘帽”、全部村出列、所有貧困戶退出,任務十分艱巨,他又一頭紮進呼家渠村的精准脫貧工作中。

殞身不恤倒在扶貧一線

薛毅倒下當天穿的一雙泥濘鞋

“薛毅,你太累了!”妻子的一聲悲啼,在場的人無不動容,可薛毅再也聽不到了。

妻子萬萬沒有想到,2018年 4月4日早上薛毅出門前的一句道別竟成了和丈夫的訣別。這一天像往常一樣,一大早,薛毅就聯繫了呼辛路維修專案負責人張明金一起到縣交通局協調道路維修資金,隨後便驅車來到呼家渠村。在檢查呼家渠村道路維修及綠化工程情況後,他還囑咐同行的張明金儘快整修村委會道路磚牆上的裂縫。

呼家渠村清明祭祖活動是在外村民回鄉聚集的日子。薛毅又與村支書呼天收、村委會主任賈建榮一道商議、籌備村裡清明祭祖活動。他盤算:在祭祖活動期間就修建村內主幹道涉及的拆遷事宜給村民做做思想工作,再就鄉村振興戰略及本村規劃做做宣傳動員......

下午17時30分,勞碌了一天的薛毅突然感覺身體不適,簡單扒拉了幾口晚飯就去村委會主任賈建榮家的窯洞休息。19時許,薛毅回絕了村民賈武榮、賈煥真一同回縣城的建議:雨後路滑,5號的祭祖活動事比較多,晚上就住賈建榮家了。20時19分,賈建榮再找薛毅議事,可再也沒被叫醒,因勞累過度、突發疾病,薛毅倒在了扶貧一線。和村民回城告別時的幾句短暫交流,卻成了薛毅留下的最後的幾句話。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依然惦記著村裡的發展事宜。

薛毅走了,永遠走了。村民們得知這一噩耗,無不悲痛、惋惜。

“這麼好的人,不該走得那麼急啊!薛書記比我的兒女還親,他腿勤、嘴勤,常常來家裡看我。”90多歲的老黨員張生貴兒子在縣城打工,薛毅經常細心地伺候老人吃食,把老人當做自己的親人。當得知薛毅離世的消息,張生貴老人老淚縱橫,褶皺的雙手不停顫抖著擦拭臉頰的淚珠,他根本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薛毅對待扶貧工作就像對待家裡的事一樣”賈建榮回憶起和薛毅共事的情景,幾度哽咽,“最近薛書記還跟我商量啟動村裡的老擺乎溝大壩項目,這是他想方設法向縣水務局爭取到的,可專案還沒落實,他就走了.......”

其實,薛毅一心撲在工作上,家裡的事幾乎不過問。為了村裡的事務,他忙得焦頭爛額,妻子默默地替他背起家庭重擔;即將中考的兩個女兒也很少得到父親的陪伴......平日裡,只要是在村裡,他每天回來得很晚,不忍驚動熟睡的妻女,就在沙發上將就一夜。妻子看到那滿是泥濘怎麼也擦不乾淨的鞋子,心疼地說,這樣身體能吃得消嗎?他總是笑著說,沒問題。

原本,妻子還想利用清明假期帶著丈夫和孩子去榆林看望久未見面的雙親,但薛毅卻毅然地踏上了進村的路,而且這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鄰居們再也聽不到薛毅清晨出門時的問候;妻子再也等不到夜裡拖著疲憊身子歸來的丈夫;兩個女兒再也聽不到爸爸寵愛的呼喚和教導......這個鞠躬盡瘁的“泥腿子”書記何嘗不想一家老小其樂融融。可是,他挑起了脫貧攻堅的重任,只能把對家的依戀、對親人的愧疚深深藏起。

在呼家渠村委會保存的一份《關於申請維修呼家渠村陣地及村內道路的報告》中,每一個資料、每一個論證,都凝聚了薛毅的心血;在薛毅留下的駐村工作筆記上,詳細記錄著各級扶貧會議紀要、下鄉日記、貧困戶的基本情況......

“告慰薛毅最好的方式,就是堅決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呼家渠村脫貧攻堅隊伍化悲痛為動力,以薛毅為榜樣,在他未走完的扶貧路上接力續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