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抹香鯨內臟標本預計5月完成初步處理

南方日報訊 “抹香鯨的內臟標本製作剛剛開始, 預計下月初會完成初步處理。 皮和骨骼標本將在今年下半年進場, 抹香鯨主題館爭取今年底前對外開放。 ”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廣東省、骨骼系統、內臟系統和胚胎(小抹香鯨)等四大類標本。 其中, 表皮和骨骼系統, 由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館長、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所長童慎漢負責的研究團隊, 在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科研教學實踐基地進行製作;內臟系統和胚胎則由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老師王英勇帶領的團隊負責, 在位於惠州平潭機場附近的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也即一年前的現場解剖地點)進行標本製作。

展示方式

部分實體+整體模型

在展示方式上, 考慮到觀眾在視覺上的接受程度, 不會進行原封不動的展示, 而將採取“部分實體+假體模型”的方式予以展示。 其中假體模型主要是由中山大學合作團隊的相關人員根據實體尺寸大小, 製作模型。 “根據他們以往製作的模型情況看, 和實體非常接近。 ”朱德興向記者展示該團隊以往製作的狼模型, 確實看起來栩栩如生。

具體來說, 鯨的腎臟內部呈現葡萄狀, 將通過局部實體展示和整體模型展示的方式, 胃部則通過模型的剖面展示;胚胎由於小抹香鯨取出另外展示, 將通過生物實體裡面放假體模型的方式予以展示;其他部分內臟則將會在該基地二樓的倉庫予以保存。

大家最為關注的小抹香鯨則會做整體的標本展示, “我們會額外立項, 作為抹香鯨生物學研究專案, 對每個器官進行取樣, 研究其生理結構。 ”

進場方式

表皮骨骼標本將“破牆而入”

朱德興透露, 預計最快到下月初, 就可以完成內臟標本的初步處理。 但由於存放容器需要單獨定制, 因此裝箱時間尚未確定。 此外, 部分器官的模型製作也需要設計、尋找合適用材、進行雕刻等工序, 完成時間尚未確定。

至於去年已經在廈門完成標本製作的抹香鯨表皮和骨骼系統, 將在一樓展館裝修期間的今年下半年, 採取“破窗而入”或“破牆而入”的方式進入展館安置。

朱德興表示, 這主要是由於抹香鯨的皮和骨骼標本尺寸很大, 經過測量, 抹香鯨頭骨長278釐米, 脊椎骨長720釐米, 總長近10米——與之前打撈上岸時測量得到的體長10.78米呼應。 為保證標本的完好, 其難以通過正常方式入場。

據瞭解, 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館長、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所長童慎漢帶隊在對抹香鯨骨骼標本試拼時, 經過1個多小時, 將上頜骨、下頜骨、脊椎骨、肋骨、指骨、胸骨、舌骨、V形骨、腰痕骨等250多塊骨頭拼成一副完整的抹香鯨骨骼。 抹香鯨的鰭指和人的手一樣, 有著明顯的五指結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