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秋月:能站起來,就要走向講臺

黃秋月:能站起來, 就要走向講臺

湖南日報·華聲線上記者 張頤佳

通訊員 曾鶴群

在長沙市開福區沙坪街道的最北端有一個小村叫雙塘村, 黃秋月在這塊土地上已耕耘了38載。 38年來, 她認真對待每一節課, 用慈母般的愛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她患乳腺癌, 疼痛常常折磨著她, 可她說:“只要我能站起來, 就要走向講臺。 ”

1980年, 17歲的黃秋月高中畢業, 出身農家的她深深明白鄉村孩子對知識的渴望, 她志願當了一名鄉村教師, 傾盡畢生的精力幫助娃娃們走向外面的世界。

從自安小學到香王寺小學, 再到金沙小學,

她教過語文、數學、思想品德等很多課程, 擔任了20幾年的班主任, 她說:“農村學校和城裡不一樣, 願意留下來的老師少, 我們都像補鍋匠一樣哪裡缺就要補好哪裡。 ”

無論寒暑, 每天到校最早的必定是黃秋月, 她會燒好開水, 打掃好教室, 等待孩子們的到來。

金沙小學的校長李洪波說, 她1998年參加工作, 那年的大雨下得特別多, 山路泥濘, 孩子們雨天來校都是雨水裹著泥水濕漉漉的。 有一次, 她看見黃老師準備了很多衣服、毛巾, 像母親一樣為每一位孩子擦拭、換洗, 這溫暖的力量感染了整個校園, 這種師愛師德為全校樹立了一個榜樣。

有個叫董立(化名)的孩子患有癲癇, 他母親病故, 父親耳聾, 黃秋月問醫求藥, 常親自送他放學回家。

6年來, 他無數次發病, 總有黃老師幫他清洗嘔吐衣物, 守他轉危為安。

農村家庭很多家長教育觀念不強, 對孩子的學習聽之任之。 如果哪個孩子無故不來, 她就到家裡去接;如果佈置的家庭作業, 家長不督促孩子做, 她就把這部分孩子留下, 陪他們做完再走。

黃秋月一邊努力學習, 完成了中師、大專的自我提升, 一邊無私奉獻, 把自己的青春和才華獻給了校園。

可命運多舛。 2009年3月, 黃秋月發現自己乳房有腫塊, 並日益增大。 當時, 從雙塘村到市內, 來返一次要顛簸耗費一天的路程, 她不願意耽誤孩子們的課, 拖到7月暑假才去檢查, 不幸被確診為乳腺癌中晚期。

因腫塊太大, 醫生診斷要先化療再手術。 前前後後經過7個療程的化療,

再經過切除手術, 2010年上半年, 剛剛恢復好轉的黃秋月卻堅持要回校上課。

她拖著羸弱的病軀, 可一進教室就展現出飽滿的精神, 之後, 她不落下一節課, 不放棄一個孩子。 那一年, 全區60余所小學語文統一抽考, 她所教授的班級斬獲全區第一。

2016年12月, 黃秋月的病情再次惡化, 癌細胞骨轉移, 右大腿骨疼痛難忍, 學校勸她馬上住院治療, 黃秋月卻申請把學生一周的課調整到前3天, 利用後兩天和週末再去打針。 面對病魔, 黃秋月堅強地說:“只要我能站起來, 就要走向講臺。 ”

在雙塘村周邊, 黃秋月培養了幾代學生, 家長把孩子送到黃老師手中就如同吃下了定心丸。 黃秋月先後獲得了長沙市優秀教師、長沙市優秀班主任、長沙市十大魅力教師提名和感動開福人物。

在接受採訪時, 她三番五次的回到教室打個轉看看, 她說:“今天我要把本周的課補齊, 明天又要去醫院住院了。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